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占公出處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賞譽(yù)〉~475~
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于時(shí)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續(xù)晉陽秋》曰:「時(shí)穆帝幼沖,母后臨朝,簡(jiǎn)文親賢民望,任登宰輔。桓溫有平蜀、洛之勛,擅彊西陜。帝自料文弱,無以抗之。陳郡殷浩,素有盛名,時(shí)論比之管、葛。故徵浩為揚(yáng)州,溫知意在抗己,甚忿焉。」
《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列傳〉~2043~
殷浩字深源,陳郡長平人也。父羨,字洪喬,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書者百馀函,行次石頭,皆投之水中,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為致書郵?!蛊滟Y性介立如此。終于光祿勛。浩識(shí)度清遠(yuǎn),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與叔父融俱好老易。融與浩口談則辭屈,著篇?jiǎng)t融勝,浩由是為風(fēng)流談?wù)撜咚??;騿柡圃唬骸笇?官而夢(mèng)棺,將得財(cái)而夢(mèng)糞,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mèng)尸。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mèng)穢。」時(shí)人以為名言。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將軍庾亮引為記室參軍,累遷司徒左長史。安西庾翼復(fù)請(qǐng)為司馬。除侍中、安西軍司,并稱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幾將十年,于時(shí)擬之管、葛。王濛、謝尚猶伺其出處,以卜江左興亡,因相與省之,知浩有確然之志。既反,相謂曰:「深源不起,當(dāng)如蒼生何!」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ǔ
語本《易經(jīng)。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怪溉ゾ瓦M(jìn)退,出仕和隱退。漢。蔡邕 薦皇甫規(guī)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固?。韓愈 送石處士序:「凡去就出處何常?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div>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詞之類的來源、根據(jù)。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晉張望詩曰:『愁來不可割?!唬烁畛疃殖鎏幰??!埂都t樓夢(mèng)》第一七、一八回:「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huì)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弧?br />2.物品的出產(chǎn)地?!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批評(píng)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shí)是個(gè)行家?!?/div>
《國語辭典》:出處不如聚處(出處不如聚處)  拼音: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一樣?xùn)|西,生產(chǎn)的地方不如集中的地方多。語本《管子。輕重甲》:「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div>
《漢語大詞典》:出處殊途(出處殊途)
見“ 出處殊涂 ”。
《漢語大詞典》:出處殊涂(出處殊塗)
亦作“ 出處殊途 ”。 謂出仕與隱居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八:“出處殊涂,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span id="becth1i"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雖出處殊涂,俯仰異體,至於興治美俗,其揆一也。” 金 元好問 《論詩》之十四:“出處殊途聽所安,出林何得賤衣冠。”參見“ 出處 ”。
《漢語大詞典》:出處語默(出處語默)
出仕和隱退,發(fā)言和沉默。語本《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漢 王符 潛夫論·實(shí)貢:“一能之士,各貢所長,出處語默,勿彊相兼?!?唐 牛僧孺 《養(yǎng)生論》:“可而仕,否而退,是養(yǎng)生於出處語默之間者也?!?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有德:“君子之道,出處語默之不齊,命官取友之無黨,高明沉潛之相濟(jì),中道之矩,神化之所以行也。”參見“ 出處 ”。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ǔ
語本《易經(jīng)。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怪溉ゾ瓦M(jìn)退,出仕和隱退。漢。蔡邕 薦皇甫規(guī)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送石處士序:「凡去就出處何常?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div>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詞之類的來源、根據(jù)。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晉張望詩曰:『愁來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處也?!埂都t樓夢(mèng)》第一七、一八回:「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huì)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弧?br />2.物品的出產(chǎn)地?!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批評(píng)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shí)是個(gè)行家?!?/div>
《漢語大詞典》:出處殊涂(出處殊塗)
亦作“ 出處殊途 ”。 謂出仕與隱居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八:“出處殊涂,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雖出處殊涂,俯仰異體,至於興治美俗,其揆一也?!?金 元好問 《論詩》之十四:“出處殊途聽所安,出林何得賤衣冠?!眳⒁姟?出處 ”。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ǔ
語本《易經(jīng)。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怪溉ゾ瓦M(jìn)退,出仕和隱退。漢。蔡邕 薦皇甫規(guī)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送石處士序:「凡去就出處何常?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
《國語辭典》:出處(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詞之類的來源、根據(jù)。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晉張望詩曰:『愁來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處也?!埂都t樓夢(mèng)》第一七、一八回:「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huì)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弧?br />2.物品的出產(chǎn)地?!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批評(píng)東西的毛病,說那東西的出處,著實(shí)是個(gè)行家?!?/div>
《漢語大詞典》:出處進(jìn)退(出處進(jìn)退)
出仕或隱退。 宋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及夫發(fā)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jì),謂千載而一時(shí)。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jìn)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 箕山 之側(cè)與 潁水 之湄?!?明 李時(shí)勉 《犁眉公集序》:“嗚呼!公之出處進(jìn)退比之 子房 ,豈不明白正大,偉然大丈夫之所為哉!” 清 黃輔辰 《戴經(jīng)堂日鈔》:“惟一錢莫名,無所運(yùn)動(dòng),出處進(jìn)退,頗令此心難決耳!”
分類:出仕隱退
《漢語大詞典》:日出處天子(日出處天子)
隋 唐 時(shí) 日本 國王的自稱。隋書·東夷傳·倭國:“ 大業(yè)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shù)十人來學(xué)佛法?!鋰鴷弧粘鎏幪熳又聲諞]處天子無恙’云云?!眳⒁姟?日沒處天子 ”。
《漢語大詞典》:日沒處天子(日沒處天子)
隋 唐 時(shí) 日本 對(duì) 中國 皇帝的稱呼。隋書·東夷傳·倭國:“ 大業(yè)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shù)十人來學(xué)佛法?!鋰鴷弧粘鎏幪熳又聲諞]處天子無恙’云云?!?/div>
《漢語大詞典》:進(jìn)退出處(進(jìn)退出處)
指仕途的升遷和降職,出仕和退隱。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進(jìn)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辭受取予不茍為有廉,進(jìn)退出處不茍為有恥。”
《國語辭典》:行藏  拼音:xíng cáng
1.出處、動(dòng)向?!段倪x。潘岳。西征賦》:「孔隨時(shí)以行藏,蘧與國而舒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那裴度未遇時(shí),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fēng)鑒,以決行藏。」
2.底細(xì)、來歷?!对?。卷一五三。楊?yuàn)J傳》:「東平嚴(yán)實(shí)聞奐名,數(shù)問其行藏,奐終不一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我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緣分盡了?!?/div>
《國語辭典》:故實(shí)(故實(shí))  拼音:gù shí
往日的事實(shí)?!秶Z。周語上》:「賦事行刑,必問于遺訓(xùn)而咨于故實(shí)?!埂段倪x。吳質(zhì)。在元城與魏太子箋》:「賦事行刑,資于故實(shí)?!?/div>
《國語辭典》:本處(本處)  拼音:běn chù
1.當(dāng)事人陳述己身所在的地區(qū)。《西游記》第一五回:「念了一聲『?jiǎn)啞蛔种湔Z,即喚出當(dāng)坊土地、本處山神?!?br />2.本籍?!都t樓夢(mèng)》第七回:「你父母今在何處?今年十幾歲了?本處是那里人?」
分類:此地出處
《國語辭典》:出典  拼音:chū diǎn
1.語本《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師而可嘲,出何典記?」指典故的來源、出處。如:「『守株待兔』這句成語的出典見于《韓非子》的〈五蠹〉篇?!?br />2.抵押、典當(dāng)。如:「他已將父親留下的田產(chǎn)全部出典了?!?/div>
《國語辭典》:見于(見於)  拼音:jiàn yú
可從某處見到,多用于指明出處以供參看。如:「兔死狗烹的典故見于《史記》〈越王句踐世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