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0詞典 1分類詞匯 79
《漢語大詞典》:禿節(jié)(禿節(jié))
謂使臣所持的節(jié)頭旄毛脫落。形容出使異國時(shí)間之長。后漢書·張衡傳:“ 貫高 以端辭顯義, 蘇武 以禿節(jié)效貞?!?唐 杜甫 《鄭駙馬池臺同飲》詩:“燃臍 郿塢 敗,禿節(jié) 漢 臣回?!?/div>
《漢語大詞典》:拭玉
謂奉命出使。北史·伊婁謙傳:“帝尋發(fā)兵。 齊 主知之,令其僕射 陽休之 責(zé) 謙 曰:‘貴朝盛夏徵兵,馬首何向?’答曰:‘僕拭玉之始,未聞興師?!?/div>
分類:奉命出使
《漢語大詞典》:氈雪(氈雪)
西漢 蘇武 出使 匈奴 、 匈奴 脅迫 蘇武 投降,不從,幽囚于空窖中,絕其飲食。天降雨雪, 蘇武 以雪與旃(氈)毛并咽之,艱難備嘗,終不肯屈。事見漢書·蘇武傳。后用為堅(jiān)貞不屈之典。 明 張煌言 《復(fù)偽總督郎廷佐書》:“﹝忠貞之士﹞所圖者國恨家仇,其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賢學(xué)問,故每氈雪自甘,膽薪彌厲,而卒以成功者,古今以來何可勝數(shù)。” 明 張煌言 《失題》詩:“半匕分氈雪,三杯酌乳泉?!?/div>
《漢語大詞典》:越橐
漢 代 陸賈 出使 南越 , 南越王 趙佗 賜給他一個(gè)袋子,內(nèi)裝珍奇寶物,價(jià)值千金。事見漢書·陸賈傳。后因以“越橐”泛指貯藏珍寶的袋子。 唐 杜牧 《揚(yáng)州》詩之二:“ 蜀 船紅錦重, 越 橐水沉堆。”
《漢語大詞典》:單使(單使)
(1).單身出使。陳書·蕭乾傳:“ 乾 單使臨郡,素?zé)o士卒,力不能守,乃棄郡以避 寳應(yīng) ?!?br />(2).單身使者。新唐書·裴行儉傳:“乃敕嚴(yán)備,遣單使往勞?!?/div>
《漢語大詞典》:潛使(潛使)
謂秘密出使。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胡忠安:“曾受 文皇 密遣,潛使天下十年?!?/div>
分類:秘密出使
《漢語大詞典》:尋源使(尋源使)
漢武帝 派遣 張騫 等出使 西域 ,尋 黃河 源頭,后人稱之為尋源使。事見《漢書·張騫傳》。 杜甫 《秦州雜詩》之八:“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迴?!?/div>
《漢語大詞典》:乳羝
漢書·蘇武傳:“﹝單于﹞乃徙 武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顏師古 注:“羝,牡羊也。羝不當(dāng)產(chǎn)乳,故設(shè)此言,示絶其事。”后以“乳羝”指 蘇武 出使 匈奴 ,不辱使命事。 宋 張孝祥 《菩薩蠻·和州守胡明秀席上》詞:“乳羝屬國歸來早,知君膽大身猶小?!?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紀(jì)事》:“ 上林 射雁,應(yīng)巳展帛於中朝; 北海 乳羝,毋使落旄於下國?!?/div>
《國語辭典》:放洋  拼音:fàng yáng
1.船舶出海。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二:「廣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商船去時(shí),至溽洲少需以訣,然后解去,謂之放洋?!?br />2.出國留學(xué)。如:「他的兒女都放洋了?!?/div>
《漢語大詞典》:出聘
(1).出使訪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其出聘也,通嗣君也?!?br />(2).出嫁。 秦兆陽 《在田野上前進(jìn)》第十章:“在大街上,當(dāng)著那么多人,嚷著罵著,造謠,說自家沒出聘的孫女兒不要臉,勾引人,有這樣的爺爺嗎?”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 申耀宗 推托外甥女兒已經(jīng)出聘了?!?梁斌 《紅旗譜》六:“閨女家到底差多哩,出聘的時(shí)候,頂少賠上兩個(gè)大板箱?!?/div>
《漢語大詞典》:赍物(齎物)
供應(yīng)給屯戍、出使等遠(yuǎn)行者攜帶使用的物品。史記·大宛列傳:“其使皆貧人子,私縣官齎物,欲賤市以私其利外國?!?span id="rbh2ceg" class="book">《漢書·張騫傳》:“其使皆私縣官齎物?!?顏師古 注:“言所齎官物,竊自用之,同於私有?!?
《漢語大詞典》:路節(jié)(路節(jié))
旌節(jié)。古代出使者持作行路的憑證。周禮·秋官·環(huán)人:“掌送逆邦國之通賓客,以路節(jié)達(dá)諸四方?!?鄭玄 注:“路節(jié),旌節(jié)也?!?賈公彥 疏:“以其道路用旌節(jié),故知路節(jié)旌節(jié)也?!?/div>
《國語辭典》:淳于髡  拼音:chún yú kūn
人名。戰(zhàn)國時(shí)齊人,滑稽善辯,常為齊出使各諸侯國,未嘗辱命,齊威王以為諸侯主客。嘗以隱語諷諫威王,罷長夜之飲,改革內(nèi)政。
《漢語大詞典》:寄書雁(寄書鴈)
漢武帝 天漢 元年, 蘇武 奉命出使 匈奴 被扣。后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武 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單于不能隱匿,遂放還 蘇武 等人。后因以雁稱書信或送信的人,以“寄書雁”、“寄書鴻”、“鴻雁”稱送信的人。 宋 黃庭堅(jiān) 《送劉季展從軍雁門》詩之一:“千里荷戈防犬羊,十年讀書厭藜莧。試尋北產(chǎn)汗血駒,莫?dú)⒛巷w寄書鴈?!?/div>
《漢語大詞典》:送書雁(送書雁)
漢武帝 時(shí)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時(shí) 漢 使求釋 蘇武 , 匈奴 謊稱 蘇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蘇武 因此獲釋歸 漢 ·事見漢書·蘇武傳。后因以稱雁為“送書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唐 李商隱 《雨》詩:“侵宵送書雁,應(yīng)為稻粱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