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37詞典 3分類詞匯 334
共337,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吐文
箸述
撰寫
著撰
筆耕墨耘
不作
楊子
歷數(shù)
筆力
峨眉
吟哦
雕蟲
筆下
昆侖
北固
《漢語大詞典》:吐文
寫作。 漢 王充 論衡·效力:“則賢者有云雨之知,故其吐文萬牒以上,可謂多力矣。”
分類:寫作
《漢語大詞典》:箸述
(1).寫作;編纂。 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書籍之浩浩,箸述者之眾,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盡飲也,要在慎擇焉而已?!?br />(2).寫作的成品。 清 朱燾 《北窗囈語》:“名重之士,每致繼起無人,往往生前箸述重若璆琳,身后子孫棄如草芥。”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前世箸述,其篇題多無義例?!?/div>
《國語辭典》:撰寫(撰寫)  拼音:zhuàn xiě
寫作、著述。如:「撰寫文章」。
分類:撰寫寫作
《漢語大詞典》:著撰(著撰)
寫作;著作。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富貴比於浮云,光陰踰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span id="l11b2ok" class="book">《宋史·杜鎬傳》:“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訪以古事,雖晚輩、卑品請益,應(yīng)答無倦?!?/div>
分類:寫作著作
《國語辭典》:筆耕墨耘(筆耕墨耘)  拼音:bǐ gēng mò yún
指寫作。如:「筆耕墨耘數(shù)十年,志趣而已!」
分類:寫作
《漢語大詞典》:不作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游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hù)身命的?!?/div>
《漢語大詞典》:楊子(楊子)
(1).指 楊朱 。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韓非子·說林上:“ 楊子 過於 宋 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 宋 楊億 《淚》詩之二:“枉是 荊王 疑美璞,更令 楊子 怨多岐?!?br />(2).指 西漢 揚(yáng)雄 。 晉 左思 《詠史》之四:“寂寂 楊子 宅,門無卿相輿?!?唐 杜甫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韻》:“ 楊子 淹投閣, 鄒生 惜曳裾?!?宋 王安石 《楊雄》詩之一:“ 楊子 出其后,仰攀忘賤貧。”
(3).俗稱米中生的小黑蟲。
(4).古津渡名。即 楊子渡 。也寫作“揚(yáng)子”。楊,通“ 揚(yáng) ”。 唐 李白 《長干行》之二:“五月南風(fēng)興,思君下 巴陵 。八月西風(fēng)起,想君發(fā) 楊子 。”參見“ 楊子渡 ”。
(5).古地名。古為 真州 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儀征市 東南。 宋 梅堯臣 《逢曾子固》詩:“ 楊子 東園 頭,下馬情眷眷。”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yè)元年:“發(fā) 淮南 民十餘萬開 邗溝 ,自 山陽 至 楊子 入江?!?胡三省 注:“ 楊子 ,今 真州 ?!?/div>
《漢語大詞典》:楊子渡(楊子渡)
古津渡名。在今 江蘇省 邗江 南有 楊子橋 ,古時在 長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為 江 濱要津。今距 江 已遠(yuǎn),僅通運(yùn)河。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唐許渾 ﹞《寄盧郎中》《贈閑師》皆以 庾 樓對 蕭 寺。見於其他篇詠,以楊柳對蒹葭,以 楊子渡 對 越王臺 者甚多。”
《國語辭典》:歷數(shù)(曆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運(yùn)、氣數(shù)?!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昔炎精幽昧,歷數(shù)將終。」也作「歷數(shù)」。
2.歷法?!缎绿茣>硪痪啪?。儒學(xué)傳中。馬懷素傳》:「博學(xué),尤通氏族、歷數(shù)、醫(yī)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歷數(shù)之書?!挂沧鳌笟v數(shù)」。
《國語辭典》:歷數(shù)(歷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運(yùn),指星象運(yùn)行的軌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觀盛衰興亡的氣數(shù)?!稌?jīng)。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shù)在汝躬,汝終陟元后?!挂沧鳌笟v數(shù)」。
2.歷法。《書經(jīng)。洪范》:「五曰歷數(shù)?!固???追f達(dá)。正義:「算日月行道所歷,計氣朔早晚之?dāng)?shù),所以為一歲之歷?!挂沧鳌笟v數(shù)」。
《國語辭典》:筆力(筆力)  拼音:bǐ lì
1.寫字、作畫時用筆的力量?!缎绿茣>硪晃迦?。顏真卿傳》:「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老殘游記》第三回:「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彷佛列子御風(fēng)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fēng)吹起,筆力甚為遒勁。」
2.文章的氣勢。唐。張祜 讀始興公傳詩:「詩情光日月,筆力動乾坤。」
《漢語大詞典》:峨眉
也寫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縣 西南,因山勢逶迤,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佛教稱為 光明山 ,道教稱為“虛靈洞天”、“靈陵太妙天”。其脈自 岷山 綿延而來,突起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頂部為玄武巖覆蓋,有 峨眉 寶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龍門洞 等勝匚與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華山 、 山西 五臺山 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東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廣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為名的山。
《國語辭典》:吟哦  拼音:yín é
吟詠?!端问贰>硭娜?。儒林傳八。何基傳》:「讀詩之法,須掃蕩胸次凈盡,然后吟哦上下,諷詠從容?!埂度辶滞馐贰返谝灰换兀骸敢姽珜O赴宴回房,袖里籠了一本詩來燈下吟哦。」
《國語辭典》:彫蟲(彫蟲)  拼音:diāo chóng
比喻作辭賦時之雕章琢句。清。王鵬運(yùn)〈沁園春。詞告主人〉詞:「嘆壯夫有志,彫蟲豈屑?」也作「雕蟲」。
《國語辭典》:雕蟲(雕蟲)  拼音:diāo chóng
比喻作辭賦時之雕章琢句。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詮賦》:「此揚(yáng)子所以追悔于雕蟲,貽誚于霧縠者也?!埂度龂萘x》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務(wù)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挂沧鳌笍x」。
《國語辭典》:雕蟲篆刻(雕蟲篆刻)  拼音:diāo chóng zhuàn kè
雕琢蟲書,篆寫刻符。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空雕蟲篆刻,綴斷簡殘編?!挂沧鳌笍x篆刻」。
《國語辭典》:彫蟲篆刻(彫蟲篆刻)  拼音:diāo chóng zhuàn kē
雕蟲、刻符的小技藝。后用以比喻文章小技。漢。揚(yáng)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辉唬骸喝?,童子彫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弧挂沧鳌傅裣x篆刻」。
《國語辭典》:筆下(筆下)  拼音:bǐ xià
1.寫作的能力。《老殘游記》第一五回:「人也長的清清秀秀,筆下也還文從字順?!埂段拿餍∈贰返谖逅幕兀骸盖皟和哪俏贿吚洗?,他官場已多年了,情形熟悉得很,筆下也來得,你何不找他來斟酌斟酌呢?」
2.作者在寫作書畫所表現(xiàn)的整體風(fēng)格及涵義。如:「筆下世界」。
《國語辭典》:筆下超生(筆下超生)  拼音:bǐ xià chāo shēng
超生,在此指寬宥或開脫。「筆下超生」即請求主事者在書寫判狀等文書時,用語從輕,將事情淡化,給予關(guān)系人開脫的機(jī)會?!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那王杰雖不是小人陷他,其禍都因小人而起。實(shí)是不忍他含冤負(fù)屈,故來到臺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三俠五義》第三九回:「犯人實(shí)實(shí)罪該萬死,惟求相爺筆下超生。」
《漢語大詞典》:昆侖(昆侖)
亦作“崐侖2”。
(1).古代亦寫作“昆侖”。 昆侖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nèi)。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dá)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昆侖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yuǎn)以周流?!?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 張?jiān)?/a>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nèi)。”一說此指 昆侖山 。 孔穎達(dá)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br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闇中大戰(zhàn),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唐 張籍 《昆侖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span id="bfrhyp7" class="book">《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br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師子、崑崙各二?!?br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dǎo)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云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shù)來傳受?!?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愿公為 崑崙 ?!眳⒁姟?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br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br />(9).酒名?!?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痹ⅲ骸熬泼?。”參見“ 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jīng)》:“子欲不死修崑崙?!?span id="o3bocr7"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jīng)》:“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xùn)》:“經(jīng)紀(jì)山川,蹈騰 昆侖 ,排閶闔,淪天門?!?高誘 注:“ 昆侖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陳毅 《昆侖山頌》詩:“ 昆侖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br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jì)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昆侖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眳⒁姟?昆侖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侖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卑?,崑崙,同“ 昆侖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昆侖》。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昆侖。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侖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jīng)之地。島夷志略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diǎn)凹陷處。《醫(y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jīng)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昆侖,跗陽?!?br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yáng)雄 《太玄·中》:“昆侖旁薄,思之貞也?!?司馬光 集注:“昆,音魂;侖,盧昆切?!?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dú)饫?,充滿天地?!?/div>
《漢語大詞典》:昆侖道(昆侖道)
指 漢 時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孝武本紀(jì):“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 公玊帶 )圖。及五年脩封,則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從 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司馬貞 索隱:“ 玊帶 明堂圖中為復(fù)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眳⒁姟?昆侖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北固
山名。固,也寫作“顧”。在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東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臨江,形勢險要,故稱“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謂可為 京口 壯觀,改曰“北顧”。參閱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劉孝標(biāo) 注引《南徐州記》、南史·臨川靜忠王宏傳。 元 薩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樓》詩:“ 江南 三月萬花柳, 北固山 頭一回首,東風(fēng)吹緑 揚(yáng)子江 ,灧灧紅波瀉春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