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公安問曹瞞

相關人物
劉備
 
孫權
 
曹操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878~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于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shù)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zhàn)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并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shù)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于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shù)郡?!?/span>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魯肅傳〉~270~
后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yè)備,方作書,落筆于地。
《國語辭典》:公安  拼音:gōng ān
1.公共的安寧。中國大陸稱社會整體的治安,如公共秩序、財產(chǎn)、公民權力等為公安,也指其各級人民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務的行政執(zhí)法部門和刑事司法部門,職能與警察局相近,如:公安局、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
2.縣名。位于湖北省南部邊境。
《漢語大詞典》:公安派
明 代后期的文學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 (今屬 湖北省 )人而得名。他們反對前后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重視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在當時有較大影響。他們的部分作品抨擊時政,表現(xiàn)對道學的不滿;多數(shù)篇章局限于抒寫閑情逸致。
《漢語大詞典》:公安派
明 代后期的文學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 (今屬 湖北省 )人而得名。他們反對前后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重視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在當時有較大影響。他們的部分作品抨擊時政,表現(xiàn)對道學的不滿;多數(shù)篇章局限于抒寫閑情逸致。
《國語辭典》:公安體(公安體)  拼音:gōng ān tǐ
明朝袁宏道與兄宗道、弟中道所創(chuàng)的文體。三袁為湖北公安人,故稱為「公安體」。以清新輕俊為特色,然間雜嘲戲俚語,有空疏之弊。也稱為「公安派」。
《漢語大詞典》:公安派
明 代后期的文學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 (今屬 湖北省 )人而得名。他們反對前后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重視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在當時有較大影響。他們的部分作品抨擊時政,表現(xiàn)對道學的不滿;多數(shù)篇章局限于抒寫閑情逸致。
《國語辭典》:拘留  拼音:jū liú
1.拘禁扣留?!稘h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匈奴人每來降漢,單于亦輒拘留漢使以相報復?!?br />2.一種暫時性拘束人身自由的處罰,科處拘留依法應由法院裁處。
《國語辭典》:市政  拼音:shì zhèng
一市的公共事務。包括教育、交通、警察、衛(wèi)生等政務。
《國語辭典》:投案  拼音:tóu àn
嫌犯主動到警察局說明犯案的過程,并聽候處理。如:「這件刑案的諸多疑點,在主嫌投案說明后,終于一一得到釐清?!?/div>
《國語辭典》:偵查(偵查)  拼音:zhēn chá
檢察官為發(fā)掘犯罪事實的真相,對犯罪嫌疑人及證據(jù),作不公開的考查、蒐集,以便決定是否提起公訴的程序。
《國語辭典》:報案(報案)  拼音:bào àn
將違反法律、危害社會治安的事件向治安機關報告。
《漢語大詞典》:職能管轄
在我國,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處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公安機關負責偵查、拘留、執(zhí)行逮捕、預審,人民檢察院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
《國語辭典》:通緝令(通緝令)  拼音:tōng qì lìng
法院為捉拿在逃嫌犯或受刑人所發(fā)出的通令。如:「法院發(fā)出通緝令全力搜捕在逃的嫌犯?!?/div>
《國語辭典》:晚明小品  拼音:wǎn míng xiǎo pǐn
明神宗萬歷以后,公安、竟陵及其他各家的小品文字?;蜃允阈造`,或獨創(chuàng)格調(diào),不為傳統(tǒng)繩墨所拘。
《漢語大詞典》:干警(幹警)
公安、檢察、司法部門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報》1981.8.5:“ 南充 地區(qū)受災縣的公安機關,組織了628名干警參加抗洪救災?!?span id="1trt6l1" class="book">《人民日報》1984.5.27:“但是目前檢察機關人員不足,工作條件較差,檢察隊伍的政治素質(zhì)和業(yè)務素質(zhì)同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還有差距,極少數(shù)檢察干警還有違法亂紀行為?!?/div>
《漢語大詞典》:公檢法(公檢法)
“文化大革命”中對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并稱。 陳中冀 《職責》:“是的,岳父是主管‘公檢法’的副書記,會幫助他把問題搞清楚的?!?/div>
《國語辭典》:派出所  拼音:pài chū suǒ
警察分局于轄內(nèi)重要地區(qū)或警察勤務區(qū)適中處所,所設置的勤務執(zhí)行機構。供服勤人員聯(lián)合服勤與膳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