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臺啟(臺啟)  拼音:tái qǐ
書信封套上對收件人的敬語,多用于平輩。
《國語辭典》:內(nèi)詳(內(nèi)詳)  拼音:nèi xiáng
詳情見內(nèi)。一般用在熟人或知交之間的書信往來。發(fā)信者在信封的地址和具名處,寫上「內(nèi)詳」,表示收信者拆閱后即可知道。如:「他收到一封寫著『內(nèi)詳』的掛號信,光看信封,實在猜不出是誰寄來的?!?/div>
《國語辭典》:鈞啟(鈞啟)  拼音:jūn qǐ
書信信封用語。寫給尊長時用之。請鈞座開信的意思。
《國語辭典》:明信片  拼音:míng xìn piàn
一種專供書寫文字,不必封函,即可交郵局寄遞的郵件。其正面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箋的作用。優(yōu)點是省貼郵票和不用信封,缺點是篇幅小而無隱密性。也稱為「郵片」。
《漢語大詞典》:小袋
用于裝物或運物的小包。例如:子彈袋;煙葉袋。
;特指遞送頭等郵件或外交信函的、有封口裝置的袋子
小而薄的包裝用物(如信封或扁平的袋)
常指皮革或帆布制平底、附有背帶的小包
《漢語大詞典》:信面
信封的正面。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但郵局中好象有著認識我的筆跡的人,凡是我開信面的,他就常常特別拆開來看?!?魯迅 《書信集·致羅清楨》:“ 張慧 先生要我回信,而我忘了他的詳細地址,只好先生轉(zhuǎn)寄,今附上,請開了信面,并且付郵為感。”
分類:信封正面
《漢語大詞典》:信瓤
方言。指裝在信封內(nèi)寫好的信。
分類:方言信封
《國語辭典》:紀念信封(紀念信封)  拼音:jì niàn xìn fēng
一種專供集郵、具有紀念性的信封。信封上有文字、圖案并蓋有紀念郵戳的郵票。
《漢語大詞典》:保價信(保價信)
使用郵局特制信封寄遞有價證券等物的信件,如有遺失,由郵局負責賠償。
《漢語大詞典》:欽璽書(欽璽書)
即璽書。古代以印信封記的文書。 秦 以后專指皇帝的詔書。如 漢元帝 有《賜淮陽王欽璽書》。
《國語辭典》:首日封  拼音:shǒu rì fēng
郵局發(fā)行貼有新郵票并加蓋發(fā)售日郵戳的信封。
《漢語大詞典》:露口信
不封口或封口后剪去信封一角的信函。 張?zhí)煲?《春風·貝胡子》:“他也向那些學堂校長上過條陳--不過他沒署名,只規(guī)規(guī)矩矩抄好,貼一分郵花當做露口信寄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