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茶馀客話(茶馀客話)  拼音:chá yú kè huà
書名。清阮葵生作,十二卷。內(nèi)容記載作者親身見聞的典章制度,及西北、東北之地理交通等資料,可信度頗高。
《國語辭典》:錯斬崔寧(錯斬崔寧)  拼音:cuò zhǎn cuī níng
宋代的話本。作者不可考。收錄于《京本通俗小說》中,《醒世恒言》題作「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內(nèi)容敘述陳二姐和崔寧被屈殺的故事。
《國語辭典》:劉知遠(劉知遠)  拼音:liú zhī yuǎn
1.人名。(西元895~948)沙陀(今新疆)人,為五代漢之開國君王。初仕五代后晉,封北平王,為河?xùn)|節(jié)度史。契丹南下滅后晉時,因百姓反抗,被迫北還,劉氏趁機進據(jù)開封,改國號漢,史稱為「后漢」。在位一年卒,廟號高祖。
2.傳奇名。元人作,作者姓名不詳。為四大傳奇之一。敘述劉知遠從軍,其妻李三娘在娘家備受兄嫂折磨,生子后,將子咬臍郎送至劉知遠處撫養(yǎng)。十多年后,咬臍郎因打獵追兔而見母,一家團圓。也稱為「白兔記」。
《國語辭典》:空間感(空間感)  拼音:kōng jiān gǎn
影片創(chuàng)作者根據(jù)透視原理,運用各種手法,如照明、光學(xué)、物體的不同顏色等,造成光影明暗、色彩的差別和對比,使其在平面的銀幕上獲得立體、縱深的感覺。
《國語辭典》:圖案畫(圖案畫)  拼音:tú àn huà
一種美術(shù)設(shè)計的圖畫種類。創(chuàng)作者以鮮明的色彩、美化的圖案,制作圖形重覆、具裝飾性功能的繪畫。
《國語辭典》:施公案  拼音:shī gōng àn
書名。作者無考,八卷,九十七回。內(nèi)容以康熙間漕運總督施世綸事跡附會演述而成。
《國語辭典》:設(shè)計圖(設(shè)計圖)  拼音:shè jì tú
預(yù)先丈量規(guī)劃制成的圖樣。制作者或施工的人據(jù)比例即可做成成品。
《漢語大詞典》:概念化
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不良傾向。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忽視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殊的辯證關(guān)系,對生活和人物作簡單化的理解,缺乏具體的描寫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用抽象概念代替人物個性。這樣,就造成了作品的概念化。概念化的作品不能揭示社會本質(zhì),缺乏感染力。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寫在前邊》:“﹝我﹞只想把這個階段的土改工作的過程寫出來……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逢入京使
詩篇名。唐代岑參作。寫于公元749年作者離長安赴西域途中。全文為:“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睂懗隽诉h行者的復(fù)雜心理,語言自然而含蓄動人。
《國語辭典》:浮生六記(浮生六記)  拼音:fú shēng liù jì
書名。清沈復(fù)撰,六卷。內(nèi)容主要在描述個人生活的得失與心境。現(xiàn)只存四卷。
《國語辭典》:公開信(公開信)  拼音:gōng kāi xìn
寫給個人或團體,但公開發(fā)表其內(nèi)容,讓大眾都知道的信件。
《國語辭典》:短劇(短?。 ?span id="kxewelj" class='label'>拼音:duǎn jù
演出時間較短的單元或戲劇,多在電視娛樂節(jié)目中穿插演出。
《漢語大詞典》:范長江
(1909-1970)新聞工作者。原名希天,四川內(nèi)江人。1931年就讀于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1935年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名義到西北地區(qū)采訪,公開報道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西安事變后到延安。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2年后任《新華日報》華中版社長、華中新聞學(xué)校校長。建國后,歷任新聞總署署長、《人民日報》社長。著有《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漢語大詞典》:黃生借書說
散文篇名。清代袁枚作。文章從一青年學(xué)士向作者借書談起,指出借書讀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擁有藏書的人卻往往不讀書,并舉自身經(jīng)歷為例,勉勵后人珍惜時光,勤奮學(xué)習(xí)。層次分明,說理透徹,語言誠懇親切。
《漢語大詞典》:己亥雜詩
組詩名。清代龔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辭官回鄉(xiāng)途中所作的詩。均為七言絕句,涉及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表達了作者對政府腐敗、國家衰亡、社會黑暗的深切擔憂和強烈不滿,詩作大多感情沉郁、氣勢恢宏?!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歷來被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