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鯉魚(鯉魚)  拼音:lǐ yú
1.動物名。硬骨魚綱。體呈側扁的紡綞形,口吻鈍圓,邊有長短觸須各一對,有發(fā)達的咽頭骨。脊鰭長、尾鰭分叉,鱗大。食水草及魚介類,棲小河池沼等處,現(xiàn)多為人工飼養(yǎng)的食用魚。也稱為「文魚」。
2.比喻書信。參見「鯉素」條。唐。孟浩然 送王大校書詩:「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國語辭典》:魚書(魚書)  拼音:yú shū
1.書信。宋。晏殊〈無題〉詩:「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骨?。宋凌云 偶成詩:「天外魚書絕,征人豈念家?」
2.唐時用作憑信的魚形符節(jié),以木或銅制成。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刺史停替,須待魚書?!挂卜Q為「魚符」。
《國語辭典》:鱖魚(鱖魚)  拼音:guì yú
動物名。硬骨魚綱鱸科。體側扁,顏色淡黃帶褐,具不規(guī)則的黑色斑紋??诖笥屑汍[,背鰭具硬棘,性兇猛,喜食魚、蝦。肉質鮮嫩美味,為淡水食用魚類之一。也稱為「鱖豚」、「花鯽」。
《國語辭典》:鯽魚(鯽魚)  拼音:jì yú
動物名。鯉形目鯉科。體側扁,形似鯉,口部無須。體色及體型經人為淘汰及自然環(huán)境的支配,變種和變型極多,如金魚即鯽經過長期人工選育而成的變種。分布于歐、亞二洲,雜食性,生活力極強,為我國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和養(yǎng)殖魚類。
《國語辭典》:蛾子  拼音:é zi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類。腹部短而粗,觸角細長如絲,翅面灰白,形體與蝶類相似而較肥大。
《漢語大詞典》:江鱭(江鱭)
即刀鱭。亦名“刀魚”。體側扁,尾部延長,銀白色。為名貴經濟魚類。 元 王逢 《江邊竹枝詞》之三:“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獨河魨天下稀?!眳⒁姟?刀鱭 ”。
《漢語大詞典》:刀鱭(刀鱭)
魚名。即刀魚。 明 黃省曾 《魚經》:“有鮆魚,狹薄而首大,長者盈尺,俗呼刀鱭,初春而出於湖。爾雅曰:‘鮤,鱴刀。’注:‘今之鮆魚也,亦呼為刀魚。’”
分類:魚名刀魚
《國語辭典》:斗魚(鬥魚)  拼音:dòu yú
動物名。硬骨魚綱斗魚科。左右側扁,口小吻短,眼睛大。其鰓可以在水中、空氣中吸取氧氣。喜歡棲息于池塘或沼澤里。雄魚善斗,在交配期間,身體顏色會變紅,且負責保護魚卵。
《國語辭典》:白鰱(白鰱)  拼音:bái lián
動物名。硬骨魚綱鯉科。體側扁而高,略呈紡錘形,長可達一公尺以上。體呈青灰色,鰭是淡墨色。棲息在淡水河川或湖泊中,以水中的浮游植物為生。也稱為「竹葉鰱」。
《漢語大詞典》:鳳尾魚(鳳尾魚)
鱭魚的異名。身體側扁,長約三四寸,無側線,頭小而尖,尾尖而細。生活在海洋中,春夏間到河中產卵。
《國語辭典》:文昌魚(文昌魚)  拼音:wén chāng yú
動物名。脊索動物門無頭動物亞門。體長僅寸許,半透明,頭尾尖,生活于沿海的泥沙中,產于中國大陸廈門、青島等地。
《漢語大詞典》:條鰨(條鰨)
魚名。體側扁,呈片狀,鱗細,頭短,右側淡褐色,有黑色條紋,左側白色或淡黃色。兩眼生在右側,左側向下臥在淺海底上。捕食小魚等。
《漢語大詞典》:小黃魚(小黃魚)
黃魚的一種。鱗大,身體側扁,背灰褐色,兩側黃色,鰭灰褐色。是我國主要的海產魚類之一。
動物名。硬骨魚綱花鳉魚科。卵胎生,頭部及體側均被大圓鱗。眼大,位置較鳉魚略低。口小,開于吻端,上下頜、腭骨有細齒成齒帶,但鋤骨無齒。背鰭小,偏后,其起點在臀鰭后端略前之上方。臀鰭短,始位于體中部;雄者第三、四、五鰭條特別變形為交尾器。
《國語辭典》:菖鲉(菖鲉)  拼音:chāng yóu
動物名。硬骨魚綱鲉目鲉科。體側扁,紅褐色至深褐色,間有白斑。眼大約為頭長的四分之一,深凹。性兇猛,棲息于礁石洞穴中,捕食魚蝦。
《國語辭典》:青鼬  拼音:qīng yòu
動物名。哺乳類。體形大小似貓。頭背體側、四肢及尾巴皆呈棕黑色。以蜜蜂、松鼠為食物。毛皮可作衣服。
《國語辭典》:皮翼目  拼音:pí yì mù
一種哺乳綱。體側皮膚擴展到前后肢及尾部而成蹼形,能滑翔,如飛行狐猴即屬此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