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44—623
【介紹】:
唐僧。陽翟人,俗姓褚。避地錢塘縣,因出家焉。隋煬帝時居揚(yáng)州長樂寺。嘗自竭資建塔造寺。隋末道俗流亡,誓以身命守護(hù)殿閣,寺賴以存。唐高祖武德六年,輔公祏起事,凡百寺觀??送江南,住力乃致書再請,愿在閣前燒身以留寺宇,公祏不許。乃積干薪自焚死。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姓褚氏。其先河南陽翟人。后有避地于吳郡之錢唐者。子孫因家焉。八歲入道。有聞緇俗。久之陳宣帝。于京城之左。造秦皇寺。詔董工役。至德二年。充寺主。陳亡徙居江都之長樂寺。隋開皇十三年建塔五層。金盤輝耀近遠(yuǎn)。十七年煬帝以晉王出鎮(zhèn)淮海。委力總寺任。乃復(fù)于丹陽龍光寺。迎致梁武皇帝所得優(yōu)填王像。王謐所得定光像。中脩高閣。旁挾二樓。奉像其上。宏壯顯特。挺冠區(qū)宇。大業(yè)四年。益起四周齋房廊廡。倉庫庖湢。使凈侶游息無厭。十年盡出己資。購旃檀香木。??倘鹣?。并二菩薩。并安閣上供養(yǎng)。十四年。隋室喪亂。寇盜搶攘。力則誓捐身命。守護(hù)殿閣。神堯受禪天下更始。諸方版蕩。而此等獨(dú)存。武德六年。賊帥輔公拓叛。寺觀。皆撤送江南。力致書愿焚身以留室宇。公拓不聽。力謂弟子曰。吾無量劫來。積集貪愛。不能捐舍軀命。以報法恩。今像欲濟(jì)江。所不忍見??煞e薪自燒。以供養(yǎng)之。衣資什物。并以施像。必吾滅后。像南還矣。遽湯沐跏趺。面西引火。以至命終。而身則合掌。凝然不化。多益以薪。西后猥燼。壽八十。其年十月八日也。既而像果南還。門人慧安智頤等樹碑于寺之內(nèi)。東宮庶子虞世南文。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興福篇第九釋住力。姓褚氏。河南陽翟人。避地吳郡之錢塘縣。因而家焉。宿植勝因早修慧業(yè)。甫及八歲出家學(xué)道。器宇凝峻虛懷接悟。聲第之高有聞緇俗。陳中宗宣帝。于京城之左造泰皇寺。宏壯之極罄竭泉府。乃敕專監(jiān)百工。故得揆測指撝面勢嚴(yán)凈。至德二年。又敕為寺主。值江表淪亡僧徒乖散。乃負(fù)錫游方訪求勝地。行至江都。乃于長樂寺而止心焉。隋開皇十三年。建塔五層。金槃景耀峨然挺秀。遠(yuǎn)近式瞻。至十七年。煬帝晉蕃又臨江海。以力為寺任繕造之功故也。初梁武得優(yōu)填王像神瑞難紀(jì)。在丹陽之龍光寺。及陳國云亡道場焚毀。力乃奉接尊儀及王謐所得定光像者。并延長樂身心供養(yǎng)。而殿宇褊狹未盡莊嚴(yán)。遂宣導(dǎo)四部王公黎庶。共修高閣并夾二樓。寺眾大小三百馀僧。咸同喜舍畢愿締構(gòu)力乃勵率同侶二百馀僧。共往豫章刊山伐木。人力既壯。規(guī)摹所指妙盡物情。即年成立。制置華絕。力異神工。宏壯高顯挺冠區(qū)宇。大業(yè)四年。又起四周僧房。廊廡齋廚倉庫備足。故使眾侶常續(xù)斷緒無因。再往京師。深降恩禮還至江都。又蒙敕慰。大業(yè)十年。自竭身資。以栴檀香木。模寫瑞像并二菩薩。不久尋成同安閣內(nèi)。至十四年。隋室喪亂道俗流亡。骸若萎朽充諸衢市。誓以身命守護(hù)殿閣。寺居狐兔顧影為儔。啜菽飲水再離寒暑。雖耆年暮齒。而心力逾壯。泥涂褫落周匝火燒。口誦不輟手行治葺。賊徒雪泣見者哀嘆。往往革心相佐修補(bǔ)。皇唐受命弘宣大法。舊僧馀眾并造相投。邑室雖焚此寺猶在。武德六年。江表賊帥輔公祐。負(fù)阻繕兵戈潛圖反叛。凡百寺觀撒送江南。力乃致書再請。愿在閣前。燒身以留寺宇。祐偽號尊稱。志在傾殄。雖得其書全不顧遇力謂弟子曰。吾無量劫來積習(xí)貪愛。不能捐舍形命以報法恩。今欲自于佛前取盡決。不忍見像濟(jì)江。可積乾薪自燒供養(yǎng)。吾滅之后像必南渡。衣資什物并入尊像。泣服施靈理宜改革。便以香湯沐浴加趺面西。引火自焚卒于炭聚。時年八十。即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命終火滅。合掌凝然。更足阇維。一時都化。初力在佛前焚時。群鵲哀鳴。其聲甚切。右繞七匝方始飛去。及身沒后像果南遷。殿閣房廊得免煨燼。法寶僧眾如疇昔焉。門人慧安智賾者。師資義重甥舅恩深。為樹高碑于寺之內(nèi)。東宮庶子虞世南為文。今像還歸于本閣云。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云住和尚。云居膺禪師法嗣。
問。諸佛道不得。什么人道得。師曰。老僧道得。曰諸佛道不得。和尚作么生道。師曰。諸佛是我弟子。曰請和尚道。師曰。不是對君王。好與二十棒。(傳燈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82?—841?
【介紹】:
唐僧。鐘陵建昌人。俗姓王。生有自然胎衣若僧服,遂出家于石門。后住澧陽云巖寺。敕謚無住大師,一作無相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生鐘陵建昌之王氏。昉臨蓐。胞衣緇色。若右袒狀。父母。已知其不可累。以世事。小學(xué)之歲。遂令依石門薙染。既登具品。即執(zhí)侍大智海禪師于百丈山。歷二十年。續(xù)見藥山儼禪師。一日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什么處來。晟云到廣南來。山云。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團(tuán)石。被州主移。卻是否。晟云。非但州主。合國人移亦不動。山又問。聞汝解弄獅子。是否。晟云是。山云。弄得幾出。晟云六出。山云。我亦弄得。晟云。和尚弄得幾出。山云。弄得一出。晟云。一即六六即一。晟后到溈山。溈山問。承長老在藥山。弄獅子是否。晟云是。溈云。長弄耶。還有置時。晟云。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溈云。置時獅子在什么處。晟云。置也置也。僧問從上諸圣。什么處去。晟良久云。作么作么。又問。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如何。晟云。好埋卻。晟煎茶次。道吾問。煎茶與阿誰。晟云。有一人要。吾曰。何不教伊自煎。晟云。幸有某甲在。晟住云巖后。一日諸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洞山云。它家屋里有多少典籍。晟云。一字也無。洞云。爭得恁么多知。晟云。日夜不曾眠。道吾問。大悲千手眼如何。晟云。如無燈時。把得枕子。作么生。吾云。我會也我會也。晟云。作么生會。吾云。通身是眼。晟一日掃地次。溈山云。太區(qū)區(qū)生。晟云。須知有不區(qū)區(qū)者。溈云。恁么即有第二月也。晟豎起掃帚云。是第幾月。溈低頭去。晟問僧。什么處來。僧云。石上語話來。晟云。石還點(diǎn)頭否。僧無對。晟代云。和尚未問時。卻點(diǎn)頭。洞山乞眼睛。晟云。汝底與阿誰去也。洞云。良價無。晟云。有汝向什么處著。洞無語。晟云。乞眼睛底是眼否。洞云。非眼。晟咄之。大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滅。謚無相。塔號凈勝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釋曇晟。俗姓王氏。鐘陵建昌人也。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猶緇服焉。遂請出家于石門。年滿具法。參見百丈山海禪師。二十年為侍者。職同慶喜法必我聞身若中涓心居散位。續(xù)受藥山舉發(fā)全了無疑?;娇浊?。受益者眾。以太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滅。敕謚大師號無相。塔名凈勝焉。
系曰。商那和脩。華言胎衣也。以其生帶衣而誕以繒肉。而非幼為繃褓長且稱身。出家成法服。至入滅阇維方為煨燼焉。晟師之有胎衣止不及為嬰兒已往之服耳。此近叔離尼商那尊者也。思過半矣。何邪晟師去圣懸遠(yuǎn)。和修佛滅百年。將胎衣示有行果之徒也。今晟以胞袒絡(luò)化其教理之世。不其難乎。故曰思過半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遼皇族,字粘袞。景宗保寧初累拜涿州刺史,招安、巡檢等使。在邊不妄生事以邀功。以遙攝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遼曷速館苾里海水人。女真族。領(lǐng)辰、復(fù)二州漢及渤海人。后裔歸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0—1138
【介紹】:
宋洛陽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號簡齋。陳希亮曾孫。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xué)博士。金兵破開封,避亂南下。高宗紹興元年至行都紹興,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工詩,初學(xué)黃庭堅、陳師道,后師杜甫,抒寫家國之感,傷時恨別,悲壯蒼涼。后人推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亦能詞。有《簡齋集》、《無住詞》。
全宋詩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兆谡腿辏ㄒ灰灰蝗┑巧仙峒卓?,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學(xué)博士、著作佐郎(《容齋四筆》卷一四)。謫監(jiān)陳留酒稅。南渡后,避亂襄漢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遷中書舍人,兼掌內(nèi)制。拜吏部侍郎,改禮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為給事中(宋《嘉泰吳興志》卷一四)。以病告,提舉江州太平觀。復(fù)為中書舍人。六年,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七年,為參知政事。八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湖州,因病,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陳公資政墓志銘》)。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陳與義詩,以元刻《增廣箋注簡齋詩集》(此本為瞿氏鐵琴銅劍樓舊藏,《四部叢刊》據(jù)以影印,舊說宋刻,藏北京圖書館)及元抄《簡齋外集》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鮮本《須溪先生評點(diǎn)簡齋詩集》(簡稱須溪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簡齋集》(簡稱四庫本)等。編為三十一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陳與義(1090-1139) 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人。江西詩派代表作家。有《簡齋集》、《無住詞》。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號簡齋,又號無住道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歷太學(xué)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亂,避地襄漢,輾轉(zhuǎn)湖湘廣閩。紹興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出知湖州,復(fù)入為給事中,中書舍人,除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七年,拜參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與義工詩,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簡齋集》(存)、《無住詞》(存)、《陳簡齋內(nèi)外制》(佚)。見張嵲《陳公資政墓志銘》(《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傳,《遂初堂書目》。
 人物簡介
全宋詩住山僧,姓名不詳,與羅大經(jīng)同時。事見《鶴林玉露》乙編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僧。吳興人,字茂宗,號無住。善畫白描人物,山水師李公麟。高宗極賞其畫,每見輒加品題。
 人物簡介
全宋詩釋本,號無住,廣德(今屬安徽)人。住臨安府龍華寺。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無示介諶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七、《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60
【介紹】:
宋邵武人,原名達(dá),字明望?;兆谡退哪赀?,授潁州教授。欽宗靖康元年走江南。以罪北逃事偽齊。齊廢歸金,累遷翰林侍講學(xué)士。金完顏亮正隆四年使宋賀正旦,以隱語“今日北風(fēng)甚勁”及“筆來”暗示金將南侵。使還,其副使告發(fā),被烹死。
全宋詩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達(dá),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陽,均屬福建)人?;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仙岬冢噷W(xué)官,授潁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編管婺州。北投劉豫,為大總管府議事官。金廢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講學(xué)士。故自號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為正旦使使宋。時金造舟調(diào)兵準(zhǔn)備南侵,施以隱語“今日北風(fēng)甚勁”暗示宋臣張燾,使回被告發(fā),烹而死。事見《耆舊續(xù)聞》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傳。今錄詩十六首。
中州集宜生字明望,浦城人。宣和末,為潁州教官。仕齊,仕國朝,官至翰林學(xué)士,自號三住老人。有集行于世。賦柳云:朱門處處臨官道,流水年年繞禁宮。草書云:臨池翕忽云霧集,舞劍浩蕩波濤翻。山谷草書云:行所當(dāng)行止當(dāng)止,錯亂中間有條理。意溢毫搖手不知,心自書空不書紙。社日云:濁澗回湍激,青煙弄晚暉。緣隨春酒熟,分與故山違。社鼓喧林莽,孤城隱翠微。山花羞未發(fā),燕子喜先歸。又云:割少詼諧語,分均宰制功。靈祇依古樹,醉叟泥村童。萬里開耕稼,三時順雨風(fēng)。行春從此樂,著意酒杯中。初在潁州日,從趙德麟游,頗得蘇門沾丐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4
【介紹】:
金宗室。官武州刺史。宣宗貞祐二年,蒙古兵押其子侄至城下,脅令投降,拒而不顧。城破,力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女真人。以吏起身,為宣宗所信,聲勢烜赫,性復(fù)殘刻,人知其禍國而不敢言。除恒州刺史。蒙古兵入陜西,關(guān)中震動,遂為御史所劾,處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14
【介紹】:
金臨潢人。女真族。以蔭補(bǔ)部令史。累官河?xùn)|北路按察使、轉(zhuǎn)運(yùn)使,改知彰德府事。蒙古兵來攻,戰(zhàn)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大名路女真人。世宗大定二十八年進(jìn)士。補(bǔ)尚書省令史。累官德昌軍節(jié)度副使。戍邊有功。宣宗時,為元帥右都監(jiān),赴援中都戰(zhàn)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