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4詞典 3分類詞匯 71
《國語辭典》:眼見是實,耳聞是虛(眼見是實,耳聞是虛)  拼音:yǎn jiàn shì shí,ěr wén shì xū
(諺語)親眼看到才確實,傳聞并不足為信。如:「其實我早已聽說,只是眼見是實,耳聞是虛,等看到再說?!?/div>
《國語辭典》:老鷹不吃窠下食(老鷹不吃窠下食)  拼音:lǎo yīng bù chī kē xià shí
傳聞老鷹不抓捕在自己巢附近出現(xiàn)的動物。比喻壞人不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作案。如:「附近那群土匪一向是『老鷹不吃窠下食』,本村倒不擔(dān)心?!?/div>
《國語辭典》: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止于智者)  拼音:yáo yan zhǐ yú zhì zhě
(諺語)明睿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輕信口耳轉(zhuǎn)述毫無根據(jù)的傳聞。如:「俗話說:『謠言止于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惡意中傷的小道消息了吧!」
《國語辭典》:耳食之聞(耳食之聞)  拼音:ěr shí zhī wén
沒有根據(jù)的傳聞。如:「這件事不過是耳食之聞,何必信以為真?!?/div>
分類:有根傳聞
《國語辭典》:耳食之言  拼音:ěr shí zhī yán
沒有根據(jù)的傳聞。如:「此種憑空捏造的耳食之言,有智之士豈能輕易相信?!挂沧鳌付持劇?。
分類:有根傳聞
《國語辭典》:風(fēng)聞言事(風(fēng)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傳聞的事情向上級報告?!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將這樁事只當(dāng)做風(fēng)聞言事的小小新聞,奏上一本。」
《國語辭典》:貴耳賤目(貴耳賤目)  拼音:guì ěr jiàn mù
相信傳聞,而不信眼見的事實。唐。白居易 與元九書:「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div>
《漢語大詞典》:道聽耳食(道聽耳食)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下:“村學(xué)究道聽耳食,竊一言以詫新奇,此等之論是也?!?/div>
《國語辭典》:道聽涂說(道聽塗說)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語本《論語。陽貨》:「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购蠓褐笡]有經(jīng)過證實、缺乏根據(jù)的話?!稘h書。卷三○。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挂沧鳌傅缆凤L(fēng)聞」。
《國語辭典》:傳聞異辭(傳聞異辭)  拼音:chuán wén yì cí
春秋處理歷史材料,分為所見之世、所聞之世、所傳聞之世,依此三世遠(yuǎn)近而有不同的措辭。對于年代久遠(yuǎn),由傳聞而得知的事,記載得比較簡略,稱為「傳聞異辭」?!豆騻?。隱公元年》:「何以不曰?遠(yuǎn)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jié)h。何休。解詁:「所見者,謂昭、定、哀已與父時事也。所聞?wù)撸^文、宣、成襄王父時事也。所傳聞?wù)撸^隱、桓、莊、閔、僖、高祖、曾祖時世也。」后泛稱歧異不一的傳述言辭。
《國語辭典》:趣談(趣談)  拼音:qù tán
有趣的話題或傳聞?!?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四回:「眾人聽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說笑話,最是他肚內(nèi)有無限的新鮮趣談?!?/div>
《漢語大詞典》:口耳相承
謂接受傳聞。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一:“數(shù)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耳相承,猥有所稱引,愈久愈訛,遂以滋甚?!?/div>
分類:接受傳聞
《漢語大詞典》:賤目貴耳(賤目貴耳)
謂輕視眼前所見,重視遠(yuǎn)道傳聞。亦比喻舍近求遠(yuǎn)。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蛇床:“世人捨此而求補藥于遠(yuǎn)域,豈非賤目貴耳乎?” 清 李調(diào)元 《〈蜀雅〉序》:“殘膏餘馥,不知沾丐后人幾許。而賤目貴耳者,顧謂今不如古,方隅之別也,豈不悖乎!”參見“ 貴耳賤目 ”。
《國語辭典》:貴耳賤目(貴耳賤目)  拼音:guì ěr jiàn mù
相信傳聞,而不信眼見的事實。唐。白居易 與元九書:「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div>
《漢語大詞典》:毛遂墮井(毛遂墮井)
西京雜記卷六:“ 趙 有兩 毛遂 ……野人 毛遂 墜井而死,客以告 平原君 , 平原君 曰:‘嗟乎!天喪予矣?!榷叭?毛遂 ,非 平原君 客也。”后用為傳聞不實之典。 唐 李白 《系尋陽上崔相渙》之二:“ 毛遂 不墮井, 曾參 寧殺人?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div>
分類:傳聞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