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博山爐(博山爐)
古香爐名。因爐蓋上的造型似傳聞中的海中名山 博山 而得名。一說象 華山 ,因 秦昭王 與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為名貴香爐的代稱。西京雜記卷一:“ 長安 巧工 丁緩 者……又作九層 博山 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 博山 爐中百和香,鬱金蘇合及都梁?!?唐 李白 《楊叛兒》詩:“ 博山 爐中沉香火,雙咽一氣凌紫霞。”《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中間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幾上博山古銅爐,燒著龍涎香餅?!?聞一多 《秋色》詩:“在七寶燒的博山爐里,我還要聽著你的色彩嗅著你的色彩!”
《國語辭典》:野語(野語)  拼音:yě yǔ
民間的諺語?!肚f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弧?/div>
《國語辭典》:涂說(涂說)  拼音:tú shuō
傳聞之言。如:「道聽涂說」。也作「途說」。
分類:傳聞
《漢語大詞典》:風聽(風聽)
(1).收集、聽取。國語·晉語六:“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於民,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風聽臚言於市,辨祆祥於謡,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 韋昭 注:“風,采也。臚,傳也。采聽商旅所傳善惡之言?!?br />(2).由傳聞而得知的消息。宋書·臧質傳:“臣誠庸懦,奉教前朝,雖恧《緇衣》好賢之美,敢希《巷伯》惡惡之情,固已藉風聽而宵憤,撫短策而馳念。”魏書·廣陵王羽傳:“然五局所司,專主刑獄,比聞諸風聽,多論五局不精?!?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其下或及神怪,時有目覩,不乃得之風聽,而不刻意構畫其事?!?/div>
《國語辭典》:雜志(雜志)  拼音:zá zhì
雜記。如清王念孫著有《讀書雜志》。
《國語辭典》:雜志(雜誌)  拼音:zá zhì
介于報紙與書籍之間,定期出版的刊物。
《漢語大詞典》:耳受
猶耳聞。謂得之傳聞的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談説製文,援引古昔,必須眼學,勿信耳受?!?宋 蘇軾 《〈范文正公文集〉序》:“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倖其或成者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余所到必有日記,因 師丹 之老而善忘也。其耳受佳句,亦隨記帶歸。”
《國語辭典》:風言(風言)  拼音:fēng yán
傳聞。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懸身井半,風言沸騰,尺水丈波,古今常事?!埂镀缏窡簟返谝弧鸲兀骸负雎犚粋€風言,說場中搜出夾帶來了。」
《國語辭典》:風聞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傳聞的事情向上級報告。《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將這樁事只當做風聞言事的小小新聞,奏上一本?!?/div>
《漢語大詞典》:景響(景響)
亦作“ 景嚮 ”。亦作“ 景鄉(xiāng) ”。
(1).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楚辭·九章·悲回風》:“入景響而無應兮,聞省想而不可得?!?洪興祖 補注:“景,於境切,物之陰影也……或作‘嚮’,古字借用?!?span id="qyqivtq" class="book">《荀子·富國》:“三德誠乎上,則下應之如景嚮?!?span id="e172vsk"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夫善惡相從,如景鄉(xiāng)之應形聲也?!?顏師古 注:“鄉(xiāng)讀曰‘響’?!?span id="b5umjln" class="book">《新唐書·武平一傳》:“臣聞災不忘生,上見下應,信如景響?!?br />(2).影子與回響。比喻無根據(jù)的、傳聞的、不可捉摸或牽強附會的。 晉 向秀 《難〈養(yǎng)生論〉》:“此殆景響之論,可言而不可得?!?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詩瀋》:“援證確實,迥非傅會景嚮者比。”
《漢語大詞典》:艷聞(豔聞)
亦作“艷聞”。 關于艷情方面的傳聞。 清 葉申薌 《〈本事詞〉自序》:“偶輯艷聞,正鐘情之在我?!?沙汀 《淘金記》四:“當她年輕的時候,他們還共同制造過一些動人的艷聞。”
分類:艷情傳聞
《國語辭典》:丑聞(醜聞)  拼音:chǒu wén
不名譽的事情。如:「近來接二連三的政治丑聞,引起輿論大嘩?!?/div>
分類:丑事傳聞
《漢語大詞典》:剽聲(剽聲)
道聽傳聞;聞聲。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且閭閻凡品,何獨識哉?茍望塵剽聲而已矣?!?漢 王符 《交際》:“茍阿貴以比黨,茍剽聲以羣吠。”
分類:傳聞聞聲
《國語辭典》:瑣聞(瑣聞)  拼音:suǒ wén
零碎的消息。如:「報上除了刊登國內外重大消息之外,也登了不少本地瑣聞?!?/div>
《國語辭典》:趣聞(趣聞)  拼音:qù wén
有趣可笑的時事或傳聞。如:「他所經之處,趣聞頻生?!?/div>
《漢語大詞典》:邪傳(邪傳)
怪異的傳聞。《宣和遺事》前集:“臣近覩邪傳,臣某有謝表,謂陛下輕車小輦,七臨私第?!?/div>
分類:怪異傳聞
《漢語大詞典》:逸話(逸話)
謂世人不甚知悉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 林德女士 , 克氏 ( 克魯泡特金 )的親戚,曾經和我談及 克氏 臨死時的逸話?!?秦牧 《藝海拾貝·細節(jié)》:“在藝術史上有過許多這類的逸話:人們從一些事理的微小的裂縫中發(fā)現(xiàn)了可以亂真的贗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