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銷歇(銷歇)
(1).消失。 南朝 宋 鮑照 《行樂至城東橋》詩:“容華坐銷歇,端為誰苦辛。”一本作“ 消歇 ”。 唐 白居易 《續(xù)古詩》之五:“客光未鎖歇,歡愛忽蹉跎?!?明 唐順之 《陳封君六十壽序》:“閭巷之人,曩與等夷者,莫不奔走伏謁,喘汗不暇,然曾未幾而景響銷歇?!?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四篇:“神話雖托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br />(2).衰敗零落。 唐 司空曙 《過慶寶寺》詩:“禪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宋 范成大 《楚辭·交難》:“恐青女兮行秋,奄銷歇兮眾芳?!?span id="bngyrix"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人世有好必有歉,有榮華必有銷歇?!?br />(3).停息;休止。 梁啟超 《雅典小志·發(fā)端》:“ 雅典 立國之精神,歷數千年繼續(xù)不斷,以傳至今日。雖其間或稍銷歇,要不過如 黃河 之有伏流。” 魯迅 《墳·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后來》:“ 元 人雜劇雖然早經銷歇,但尚有流傳的曲本,來示人以大概的情況。”
《國語辭典》:歇腳(歇腳)  拼音:xiē jiǎo
行路疲乏而暫時休息?!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更行幾步,那里便是崔寧住處。小娘子到家中歇腳,卻也不妨?!埂队魇烂餮?。卷二二。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行路饑渴,偶來一個村家歇腳,打個中火?!挂沧鳌感取?、「歇足」。
《漢語大詞典》:解已
休止。漢書·郊祀志下:“及 雍 五畤 皆曠遠,奉尊之役休而復起,繕治共張無解已時,皇天著象殆可略知。”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上“解止”:“解已,猶休已也……或言解止,或言解已,或言解息,或言解舍,或言解休,其義一也?!?/div>
分類:休止
《漢語大詞典》:解止
休止。周禮·天官·掌舍“掌舍” 漢 鄭玄 注:“舍,行所解止之處?!?孫詒讓 正義:“解,猶休也,息也,止也……解止者,休止也?!?span id="knariey"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鮑勛傳》:“ 勛 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
分類:休止
《漢語大詞典》:解舍
謂免除徭役。管子·五輔:“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下必聽從而不疾怨?!?尹知章 注:“解,放也;舍,免也。”《商君書·墾令》:“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 高亨 注:“解舍是當時法制上的術語,即解免役(包括兵役)……高其解舍即是提高解免徭役的條件。”
猶休止。吳子·治兵:“若進止不度,飲食不適,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 王引之 曰:“解舍猶休止也。”見經義述聞·周官上“解止”。
官府,官舍。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爾后不住僧坊,別立解舍,諸僧多效之。”
《國語辭典》:不違(不違)  拼音:bù wéi
1.不違背。三國魏。王粲雜詩〉:「人欲天不違,何懼不合并?!鼓铣?。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絕。」
2.不妨害?!睹献印A夯萃跎稀罚骸覆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3.不違法?!稌?。泰誓》:「仡仡勇夫,射御不違?!埂读砍烧Z注解。刑部》:「不違揭帖:呈遞揭帖俱系正論,并無違法之詞也?!?br />4.不避?!蹲髠?。成公十六年》:「陳不違晦。」《淮南子。脩務》:「不避煩難,不違危殆?!?/div>
《漢語大詞典》:云已
(1).猶言而已,罷了。漢書·敘傳下:“ 敞 、 義 依 霍 ,庶幾云已?!?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無益於治,可為庶幾而已也。” 漢 班固 《幽通賦》:“恐魍魎之責景兮,羌未得其云已?!?br />(2).猶言完了,休止。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詩:“勤役未云已,壯年徒為空?!?/div>
《國語辭典》:句讀(句讀)  拼音:jù dòu
古人指文章休止和停頓處。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而可稍停頓的稱為「讀」。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唐。韓愈 師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埂读凝S志異。卷七。仙人島》:「我言君不通,今益驗矣。句讀尚不知邪?」也作「句度」。
《漢語大詞典》:已已
已,休止。迭用以加重語氣。三國志·蜀志·費詩傳:“ 達 曰:‘ 諸葛亮 見顧有本末,終不爾也?!M不信 沖 言,委仰明公,無復已已?!?晉 王羲之 《雜帖》:“豈圖兇問奄至,痛惋情深,半年之中,禍毒至此,尋念相催,不能已已。” 朱自清 《中國歌謠》《粵東筆記》:“﹝ 粵 歌,﹞辭必極其艷,情必極其至,使人喜悅悲酸而不能已已?!?/div>
《國語辭典》:底止  拼音:dǐ zhǐ
止境、終點?!对娊?。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div>
《國語辭典》:貪欲(貪欲)  拼音:tān yù
過度求索的欲念。如:「節(jié)制貪欲,可以使人心清如水。」
《國語辭典》:貪欲(貪慾)  拼音:tān yù
貪婪的欲望。《文選。張衡。東京賦》:「進明德而崇業(yè),滌饕餮之貪欲?!埂段饔斡洝返谌呋兀骸肝覅s不是貪欲貪嗔之類。我本是個光明正大之僧,奉東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者?!?/div>
《漢語大詞典》:靡勞(靡勞)
無休止地操勞。 清 鄭世元 《賣婦行》:“詎謂同林棲,中道忽相捐;自我歸君室,靡勞嘗憂煎?!?/div>
分類:休止操勞
《漢語大詞典》:未沫
(1).不曾休止。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絜兮,身服義而未沫?!?王逸 注:“沫,已也。”
(2).引申為未消失。楚辭·離騷:“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沼書》:“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泫然不知涕之無從也。”按,沫或寫作“沬”,疑訛。
《漢語大詞典》:毋已
(1).不得;不能。
(2).不休止。管子·度地:“內為之城,城外為之郭……歲修增而毋已,時修增而毋已,福及孫子。”
《漢語大詞典》:程頭(程頭)
猶站頭。路程中休止處。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比似你風送 長江 走的快,把俺第一個程頭早悮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