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3—1091
【介紹】:
宋仁宗妃。開封人。以容德入侍仁宗,封仁壽郡君,拜才人、昭容,進德妃。英宗育于禁中,妃擁佑頗有恩,及即位,酬其前勞,進貴妃。卒謚昭節(jié)。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五二五王克(一○二四——一○七七),字希仁,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王祜曾孫。以蔭補太廟齋郎,調(diào)太康尉、慎縣主簿、揚州江都令。遷大理丞,知鼓城縣,移晉江。改內(nèi)園使、監(jiān)涇原路兵馬。歷知儀、丹、隰州。熙寧十年二月卒,年五十四。見沈括《王君墓志銘》(《長興集》卷二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胡歸仁,成都(今屬四川)人。仁宗至和間作有集句詩,自號“安定八體”。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五。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7—1101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堯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進士。嘗從胡瑗、孫復學。父沒始出仕,知襄城縣。累官侍御史、同知諫院。言王安石變法妨民,語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zhuǎn)運使,以新法不便,戒州縣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給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后拜相。哲宗親政,累貶永州安置?;兆诹?,連除觀文殿大學士,促入覲,以目疾乞歸。卒謚忠宣。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詩范純?nèi)剩ㄒ弧鸲摺灰弧鹨唬謭蚍?,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蔭為太常寺太祝,舉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縣,移許州觀察判官、知襄邑縣。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召為殿中侍御史。因“濮議”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蘄州。神宗即位,召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慶州、信陽軍、齊州。請罷,提舉西京留司御史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復知慶州,未幾,召為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哲宗親政,用章惇為相,遂堅辭執(zhí)政,出知潁昌府。后因元祐黨籍,連貶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永州安置?;兆诩次?,分司南京、鄧州居住。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七十五。謚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彈事》五卷、《國論》五卷、《言行錄》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議二卷,遺文一卷。事見《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范純?nèi)试?,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歲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詩五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元刊明修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范純?nèi)剩ㄒ弧鸲摺灰弧鹨唬?,字堯夫,蘇州(治今江蘇蘇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進士,父死乃出仕,以秘書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縣,簽書許州觀察判官事、知襄邑縣。治平元年為江東轉(zhuǎn)運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屢奏不當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蘄州,歷京西提點刑獄,京西、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召拜兵部員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加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國子監(jiān)。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語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zhuǎn)運使,左遷知利州、慶州,黜知信陽軍,移齊州。乞罷,提舉西京留司御史臺,再知河中。哲宗立,復知慶州,召除給事中,進吏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明年出知潁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復拜右仆射,再出知潁昌府,忤章惇意,累貶永州安置。徽宗立,歸許養(yǎng)疾。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七十五,謚忠宣。著有《彈事》五卷、《國論》五卷、文集二十卷。見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銘》(《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二王震,字叔仁,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嘉祐中為尚書中郎,守略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人,字仁伯。仁宗慶歷間進士。歷官太常少卿、三司判官。極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出知洪州。與曾鞏相友善。卒于官。
全宋文·卷一○四六應舜臣(一○○九——?),字仁伯,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徙信州貴溪(今江西貴溪)。年三十八,慶歷六年登進士第。熙寧四年為都官郎中、河陰提舉催促輦運,擢三司鹽鐵判官。累遷太常少卿。極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出知洪州。卒贈金紫光祿大夫、禮部侍郎。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七,《明一統(tǒng)志》卷五一,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五、一五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烏程人,字仁廓,一字退翁,號溪堂居士。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神宗熙寧初簽書劍南西川判官,時王安石當國,欲引置御史,使彈擊異己,汝尚知安石薦用之意,力辭免。后從趙抃于青州,以屯田郎中致仕。卒年七十余。
全宋詩俞汝尚,字仁廓,一字退翁,號溪堂居士(《宋詩拾遺》卷八),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清光緒《歸安縣志》卷三一)。知導江縣。神宗熙寧初,簽書劍南西川判官。王安石當國,欲置為御史,力辭。從趙抃辟入青州幕,以屯田郎中致仕。卒年七十馀。有《溪堂集》四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八有傳。今錄詩九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2—1093
【介紹】:
宋英宗皇后。亳州蒙城人。仁宗慶歷七年,歸英宗于濮邸。八年,生神宗。英宗治平二年,冊封皇后。神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哲宗嗣立,尊為太皇太后,權(quán)同聽政。以恢復祖宗法度為先務,起用司馬光、呂公著等,斥逐變法派,凡熙寧、元豐所建新政,次第劃革略盡,史稱“元祐更化”。臨政九年,抑絕外家私恩。卒謚宣仁圣烈。
全宋文·卷一七三八高皇后(一○三二——一○九三),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英宗皇后。曾祖瓊、祖繼勛,皆有勛王室。母曹氏,慈圣光獻皇后姊,故后少鞠宮中。慶歷七年,歸英宗于濮邸,八年,生神宗。治平二年,冊為皇后。神宗立,尊皇太后。及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權(quán)同聽政。用司馬光、呂公著,斥王安石,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元祐八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謚宣仁圣烈太皇太后。見《大行太皇太后謚冊文》(《欒城集》卷一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二《后妃傳》上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2—1101
【介紹】:
即耶律洪基。遼代皇帝。字涅鄰,契丹名查剌。興宗子。重熙二十四年即位,改元清寧元年。清寧九年,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奪位之謀。咸雍二年,改國號契丹為遼,國號始定。設(shè)學養(yǎng)士,頒《五經(jīng)傳疏》,置博士、助教。然信用耶律乙辛,讒殺皇后。太康三年,廢太子浚(旋亦為乙辛謀殺)。七年,始查乙辛之奸,又二年,殺之。晚年佞佛,曾一年飯僧三十六萬,屬部多起反抗。遼勢漸衰。在位四十六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錢塘人,字彥長。關(guān)魯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曾為豐縣令。多才藝,音律、歷數(shù)、草隸、圖畫無所不學,尤長于詩。
全宋詩關(guān)景仁,字彥長,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希聲兄。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咸淳臨安志》卷六○、六一)。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豐縣,一說三年(清乾隆《徐州府志》卷二六《鳧鹥亭詩序》)。又嘗為錢塘令。后以承議郎致仕,卒葬錢塘。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六○、六六,《徐州府志》卷一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76
【介紹】:
遼興宗后。契丹名撻里。蕭孝穆之女。帝即位入宮,生道宗,立為皇后。道宗即位,尊為皇太后。重元謀亂,太后親督衛(wèi)士,破逆黨。卒謚仁懿。
人物簡介
簡介治平四年(1067)任樞密都承旨。熙寧二年(1069)8/22/2012。
人物簡介
全宋詩韓宗恕(一○三九~一一二二),字求仁,開封(今屬河南)人??b子,陳堯佐孫婿。舉進士,知金鄉(xiāng)縣(《雞肋集》卷一六)?;兆谛退哪曜?,年八十四(《嵩山文集》卷二○《宋太令人陳氏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