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二
宋沛霖,字雨仁,雙流人。道光丙戌進士,歷官云南迤東道。
愛仁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愛仁,字靜山,烏齊格里氏,蒙古正紅旗人,清朝官員。愛仁原名裴仁,又名同仁,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進士。授工部主事,遷中允。后特授翰林院官職。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晉州人,字景受、景仁、農(nóng)廬,號守素齋、涵一堂。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五
譚瑩,字兆仁,號玉生,南海人。道光甲辰舉人,歷官瓊州教授,加內(nèi)閣中書銜。有《樂志堂詩略》。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00—1871 【介紹】: 清廣東南海人,字兆仁,號玉生。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官化州訓(xùn)導(dǎo),升瓊州府學(xué)教授。長于駢文,好搜輯粵中文獻,助友人伍崇曜刻《嶺南遺書》、《粵雅堂叢書》。有《樂志堂集》。
張其仁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其仁(1802年—1857年),字靜山,云南省太和縣人。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舉人,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進士。歷任蓬溪、江津知縣,合州知州,徽州、鳳陽知府,湖南糧儲道等職。后辭官回鄉(xiāng),曾與進剿杜文秀起義軍的張正泰周旋。病逝于昆明,葬于昆明蓮花山,后移葬昆明眠犬山。張其仁的長子張士銓、四子張士彬、九子張士鏸、侄子張士锃皆為進士,孫張耀曾為民國司法總長,重孫女張麗珠被譽為“神州試管嬰兒之母”。

人物簡介

維基
椿壽(1802年—1852年),字伯仁,號靜齋,佟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椿壽是道光戊子科舉人,庚子科進士,歷任工部主事、員外郎,湖北按察使,湖南、浙江布政使,以及署理浙江巡撫。因漕運虧蝕,在浙江布政使任內(nèi)自盡;遺屬內(nèi)有:「...今因情節(jié)所逼,勢不能生...」。有謂不肯行賄當時的巡撫黃宗漢,被百般刁難,最終選擇羞愧自殺。在浙江布政史任上,擔任《浙江海運漕糧全案:初編》8卷(1865)總纂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04—1871 【介紹】: 清蒙古正紅旗人,烏齊格里氏,字艮齋,亦字艮峰。道光九年進士。同治初擢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授皇帝書。精研理義之學(xué),同治間號為理學(xué)大師。曾反對選用科甲官員入同文館學(xué)習天文算學(xué),為頑固派代表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卒謚文端。有《倭文端公遺書》。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五
倭仁,字艮峰,蒙古旗人。道光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謚文端。有《倭文端公遺書》。
維基
倭仁(1804年—1871年),字艮峰,烏齊格里氏,蒙古正紅旗人,進士出身,晚清政治家、理學(xué)家、學(xué)者、儒生、保守派代表。倭仁出身蒙古正紅旗旗人家庭,成長于河南開封,道光九年(1829年)的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曾歷中允、侍講、侍讀、庶子、侍講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二十二年,擢詹事。二十四年遷大理寺卿。同治十年,晉文華殿大學(xué)士,以疾再乞休。尋卒,贈太保,入祀賢良祠,謚文端。同治六年,同文館議考選正途五品以下京外官入館肄習天文算學(xué),聘西人為教習。在奏摺中倭仁強烈提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quán)謀;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藝。」他對外籍教師是否真的會全心全意來培訓(xùn)國人成才也表示懷疑:「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學(xué)者誠學(xué),所成就者不過術(shù)數(shù)之士?!?在洋務(wù)運動的當口強烈反對中國儒生奉「夷人」為師。倭仁亦為清末理學(xué)領(lǐng)袖,與曾國藩、李棠階、吳廷棟、何桂珍、竇垿講求宋儒之學(xué)。后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為清廷中興名臣之冠;倭仁作帝師,正色不阿;李棠階、吳廷棟亦卓然有以自見焉。道光末年,曾國藩常與倭仁切磋理學(xué), 倭仁教曾國藩寫日課,曾國藩當天即開始,“亦照艮峰樣,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曾國藩請倭仁批閱指教,倭仁表示曾應(yīng)“掃除一切,須另換一個人”,曾“讀之悚然汗下”,以此為“藥石之言”。倭仁生活簡樸,反對奢侈浪費,曾創(chuàng)立“吃糠會”,冬天衣服多次打補丁。姻家贈送千兩銀子遭倭仁拒絕。倭仁著有遺書十三卷。
吳守仁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守仁,安徽廬江人。進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進士,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云南楚雄府大姚縣知縣。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吳敦仁(?~?),清道光年間(1821~1850)人士,生平不詳。以下詩作收錄于徐宗干編,海東書院刊印之《瀛州校士錄》。(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維基
高人鑒,又名仁鑒,號螺舟。書法家。高人鑒是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第二甲。1838年,以琉球冊封副使身份,隨正使林鴻年出使琉球,冊封尚育為琉球國中山王。林鴻年、高人鑒與尚育王游于龍?zhí)?,分別書「源遠流長」、「飛泉漱玉」獻給國王。后來被刻在石碑上,豎立在瑞泉門旁。根據(jù)《清稗類鈔》的記載,他在琉球天使館外的一間屋子里,看見一口暫厝于屋中的棺材,得知是一位客死琉球多年的冊封使團參將的靈柩,詢問為何不將其帶回國安葬,得到「海船忌載柩」的答覆。高人鑒不顧忌諱,堅持將靈柩帶上自己所坐的封舟運回國。歸途中風暴大作,船員請求將靈柩投棄于海。高人鑒設(shè)祭祝告,讓船員將自己隨同靈柩一同拋入海中。眾驚而勸阻,相持之間,風波乃平。歸國后,曾任衡州知府。任內(nèi),耒陽的楊大鵬因為漕務(wù),糾集數(shù)千人叛亂。高人鑒乘其部署未定發(fā)起突襲,斬殺數(shù)十人,平定了叛亂。他也是湘軍名將彭玉麟的老師,他收彭為生員。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九
李本仁,字藹如,錢塘人。道光丙申進士,歷官安徽布政使。有《見山樓詩草》。
劉定裕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定裕,字仲容,號鵠仁,湖北孝感縣(今孝感市)人。清朝翰林。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二
劉文麟,字仁甫,號仙樵,遼陽人。道光戊戌進士,官沈丘知縣。有《仙樵詩鈔》。

人物簡介

維基
萬年(1802年—?),字仁壽,號恒齋,別號香史,趙氏,漢軍正藍旗人。道光戊子舉人,丁未進士。歷任山西潞安府長子縣知縣,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山西鄉(xiāng)試同考官,欽加同知銜,誥封奉政大夫。
洪仁政 朝代:太平天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2—1864 【介紹】: 名一作仁正。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堂兄。參加拜上帝會。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封國宗。同治元年封恤王,掌管天王袍服及廚房。天京陷落后,隨幼天王出奔,至江西石城被俘,被殺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