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恒山(恆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與河北省境內(nèi)。主峰在河北省曲陽縣西北,海拔約二二一九公尺,在五岳中高度居第三。也稱為「北岳」、「大茂山」。
《國語辭典》:外方  拼音:wài fāng
1.外面。
2.遠(yuǎn)方、外地?!赌鲜贰>砣?。王弘傳》:「外方小郡,當(dāng)乞寒賤,省官何容復(fù)奪之?!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溉f雪齋請諸位吃著說道:『像這樣?xùn)|西,也是外方來的。』」
《漢語大詞典》:牲幣(牲幣)
犧牲和幣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周禮·春官·肆師》:“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幣,立小祀用牲?!?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玄 謂大祀又有宗廟,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風(fēng)師、雨師、山川、百物。”孔叢子·論書:“牲幣之物,五岳視三公而名山視子男?!?金 元好問 《樊侯壽冢記》:“以吉日壬辰合祭三世,牲幣來助者傾動州里?!?清 蔣士銓 《桂林霜·家祭》:“蘋蘩潔,牲幣俱,宜祀之辰籩豆舉?!?/div>
《漢語大詞典》:東岱(東岱)
指 泰山 。因 泰山 為五岳中的東岳, 岱 為其別名,故稱。《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將,已數(shù)十年矣。自 鳥鼠 至於 東岱 ,其病一也?!?李賢 注:“ 東岱 謂 泰山 , 叔孫無忌 反處也。” 唐 蘇颋 《夜聞故梓州韋使君明當(dāng)引紼感而成章》詩:“惻矣南鄰問,冥然 東岱 幽?!?/div>
《漢語大詞典》:恒岳(恆嶽)
亦作“ 恆岳 ”。 即 恒山 。為五岳之一,故稱。魏書·太宗紀(jì):“﹝ 泰常 四年﹞秋八月辛未,東巡。遣使祭 恆岳 ?!?元 劉因 《恒山樓》詩:“萬嶺尊 恆岳 ,遺臺枕后潭?!眳⒁姟?恆山 ”。
見“ 恆岳 ”。
分類:恒山五岳
《國語辭典》:恒山(恆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位于山西省與河北省境內(nèi)。主峰在河北省曲陽縣西北,海拔約二二一九公尺,在五岳中高度居第三。也稱為「北岳」、「大茂山」。
《漢語大詞典》:光岳(光嶽)
三光五岳。指天地。 元 馬端臨 《〈文獻(xiàn)通考〉自序》:“光岳既分,風(fēng)氣日漓。” 明 邵璨 《香囊記·家門》:“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jié),觀省名行,有缺綱常?!?張爾田 《詞莂序》:“意者,意之至者,其流變與光岳相終始?xì)e!”
《漢語大詞典》:五岳圖(五嶽圖)
即五岳真形圖。《續(xù)談助》卷四引《漢孝武內(nèi)傳》:“﹝ 漢武帝 ﹞先承 王母 言,以五岳圖授 董仲君 ;又承 上元夫人 言,以五帝六甲靈飛十二事授 李少君 。”
分類:五岳形圖
《漢語大詞典》:火維(火維)
南方屬火,因以“火維”指南方。亦特指五岳中的南岳 衡山 。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方世舉 注引 徐靈期 《南岳記》:“ 赤帝 館其巔, 祝融 宅其陽?!?元 歐陽玄 《辟雍賦》:“東逾若木之日津,西探崦嵫之月竁,南窮火維之陬,北際冰天之澨?!?郭沫若 《下龍灣》詩:“忘卻南邦是火維,午涼長睡不知時。”
《漢語大詞典》:岳宗
亦作“岳宗”。 指五岳之中的 嵩山 。 晉 郭璞 《爾雅圖贊·太室山》:“ 嵩 惟岳宗, 華 、 岱 、 恒 、 衡 ,氣通元漠,神洞幽明?!?/div>
分類:五岳嵩山
《漢語大詞典》:次祀
古代指對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儀式次于祭天地、宗廟的大祀,故稱。周禮·春官·肆師:“立次祀,用牲幣。” 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箪胗钟凶趶R,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div>
《漢語大詞典》:畿岳(畿嶽)
指天下。岳,泛指五岳。 唐 王晙 《賀拜南郊表》:“伏以長至陽升,用書云物,元穹有事,祐福無窮,畿岳會同,卉木咸悅?!?/div>
分類:天下五岳
《漢語大詞典》:太山北斗
太山 為五岳之首,北斗為眾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人。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陳伯脩 作《五代史序》…… 歐公 在天下如 太山 北斗, 伯脩 自揣何如,反更作其序,何不識輕重也。”參見“ 泰山北斗 ”。
《國語辭典》:泰山北斗  拼音:tài shān běi dǒu
泰山為五岳之首,北斗星為眾星中最明亮之星。泰山北斗比喻負(fù)有聲望的人,為世人所景仰,或指學(xué)術(shù)高深卓絕,為人景仰?!缎绿茣>硪黄吡?。韓愈傳。贊曰》:「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作「斗山」、「泰斗」、「山斗」。
《國語辭典》:中原板蕩(中原板蕩)  拼音:zhōng yuán bǎn dàng
比喻國家動蕩不安,十分危急。宋。岳飛〈五岳祠盟題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fā)憤河朔,起自相臺,總發(fā)從軍,歷二百馀戰(zhà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