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互助組(互助組)
(1).指在生產、工作或學習上互相幫助的小集體。
(2).我國五十年代農業(yè)合作化的初級形式。由若干農戶自愿組織起來,在勞力上互相支援,在生產上互相協作。參見“ 互助社 ”。
《漢語大詞典》:互助社
即互助組。 毛澤東 《關于農業(yè)合作化問題》二:“那時,在 江西 是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在 陜北 是變工隊,在 華北 、 華東 和 東北 各地是互助組。”詳“ 互助組 ”。
分類:互助組
《漢語大詞典》:互助社
即互助組。 毛澤東 《關于農業(yè)合作化問題》二:“那時,在 江西 是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在 陜北 是變工隊,在 華北 、 華東 和 東北 各地是互助組?!痹敗?互助組 ”。
分類:互助組
《漢語大詞典》:互助組(互助組)
(1).指在生產、工作或學習上互相幫助的小集體。
(2).我國五十年代農業(yè)合作化的初級形式。由若干農戶自愿組織起來,在勞力上互相支援,在生產上互相協作。參見“ 互助社 ”。
《漢語大詞典》:農社(農社)
古代農村中的互助組織。《舊唐書·宇文融傳》:“宜委使司與州縣商量,勸作農社,貧富相恤,耕耘以時?!?/div>
《漢語大詞典》:起會(起會)
指發(fā)起成立一種小規(guī)模的群眾經濟互助組織。入會者每人定期拿出規(guī)定數字的金額,集中由某一人收用,輪流收用完畢,會散。《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凡有人家起會,都要插在里邊?!?老舍 《駱駝祥子》八:“自己等錢用么就請會,趕明兒人家也約自己來呢?起會,在這個窮年月,常有嘩啦了的時候!”
《漢語大詞典》:札工
抗戰(zhàn)時期,邊區(qū)農村勞動互助組織形式之一。多由當地農民和外來短工組成,人數多少不一,在農忙季節(jié)很起作用。
《國語辭典》:互助會(互助會)  拼音:hù zhù huì
1.一種以互相幫助為目的而組成的團體。
2.是一種利用群體力量互相支持集資的儲蓄方式。一般稱為標會,也稱為「合會」。
《漢語大詞典》:變工隊(變工隊)
中國 農村舊有的一種勞動互助組織。一般是由若干戶農民組成,通過人工或畜工互換的方式,輪流為各家耕種,按等價互利原則進行評工記分,秋收后結算。 毛澤東 《論聯合政府》四:“這里應當指出一點,就是說,變工隊一類的合作組織,原來在農民中就有了的,但在那時,不過是農民救濟自己悲慘生活的一種方法。” 李季 《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詩二:“男人種地女紡線,互助組、變工隊滿山開荒?!?/div>
《漢語大詞典》:鋤社(鋤社)
古時北方農民自發(fā)的耕作互助組織。 元 王禎 農書卷三:“其北方村落之間,多結為鋤社。以十家為率,先鋤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飲食,其餘次之,旬日之間,各家田皆鋤治。自相率領,樂事趨功,無有偷惰。間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無荒穢,歲皆豐熟。秋成之后,豚蹄盂酒,遞相犒勞,名為鋤社,甚可效也?!?/div>
《漢語大詞典》:評工記分(評工記分)
我國農業(yè)勞動互助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和農村人民公社時期評定組員或社員勞動成績、計算勞動工分的一種方法。
《漢語大詞典》:朋工
一種勞動互助組織的成員。《解放日報》1943.1.23:“‘朋工’多半都有些莊稼,不能跑得遠,給雇主做完工后,大家就互相幫助,只有把伙伴們的工做完,別人才能請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