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4,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家雞
牽絲
寶書
行草
善書
法書
遺法
野鶩
蹲鴟
頓挫
今學(xué)
碑版
筆精
妙跡
寶章
《漢語大詞典》:家雞(家雞,家鷄)
亦作“ 家鷄 ”。
(1).家中飼養(yǎng)的雞。 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答堯民》:“大聞《南風(fēng)》絃,同調(diào)《廣陵散》。鶴鳴九天上,肯作家雞伴?!?br />(2).喻指家傳的書法技藝。 唐 柳宗元 《殷賢戲批書后寄劉連州并示孟侖二童》詩:“書成欲寄 庾安西 ,紙背應(yīng)勞手自題。聞道近來諸子弟,臨池尋已厭家雞。” 宋 蘇軾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 元和 腳,莫厭家雞更問人?!?清 王晫 今世說·言語:“ 宋去損 精八分書, 高云客 以為學(xué)從祖 比玉 。 宋 云:‘僕固不厭家鷄,然何至舍古撫今?!?br />(3).借指自己詩文的技法和風(fēng)格。 元 耶律楚材 《〈贈(zèng)高善長一百韻〉序》:“﹝ 高善長 ﹞與 龍崗居士 善,尤長於詩,而酷愛余之拙語,蓋自厭家鷄耳。”參見“ 家雞野雉 ”。
(4).喻指妻。 宋 黃庭堅(jiān) 《戲書少游壁》詩:“ 秦氏 烏生八九子,鴉烏之兄畢逋尾。憶炊門牡烹伏雌,未肯增巢令女棲。莫愁野雉疎家雞,但愿主人印纍纍。” 任淵 史容 注:“恐以新間舊也?!?br />(5).喻指親生子女。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諺語:“南都閭巷中常諺:‘家雞打的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野雞打的貼天飛。’” 孫錦標(biāo) 《通俗常言疏證·家族》:“按二語謂親生子及養(yǎng)子也。今 江 北語云:家雞打得騰騰轉(zhuǎn),野雞打得著天飛?!?br />(6).動(dòng)物學(xué)術(shù)語。即雞。因由其始祖原雞長期馴養(yǎng)而成,故稱。
《國語辭典》:家雞野雉(家雞野雉)  拼音:jiā jī yě zhì
晉庾翼的書法與王羲之齊名,后來王氏書法盛行,學(xué)之者眾。因此庾翼用家雞比喻自己的書法,用野雉比喻王羲之的書法。見《太平御覽。卷九一八。羽族部。雞》引《晉書》。后比喻不同的書法風(fēng)格。也用來比喻貴遠(yuǎn)賤近,喜新厭舊,更進(jìn)一步指棄妻室而喜外遇者。也作「家雞野鶩」。
《國語辭典》:牽絲(牽絲)  拼音:qiān sī
1.絲,系印環(huán)用的絲繩。牽絲即執(zhí)印綬,指做官。南朝宋。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
2.締結(jié)絪緣。參見「牽絲娶婦」條。
3.書法上指筆勢往來之間所牽帶的纖細(xì)痕跡。
《漢語大詞典》:牽絲戲(牽絲戲)
傀儡戲。盛行于 宋 代??芏嘁阅局疲误w約一尺上下,四肢及頭部和關(guān)系部分皆綴以線,表演者在上方提線操縱傀儡動(dòng)作。也叫懸絲傀儡、提線木偶。參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百戲伎藝。 宋 劉克莊 《觀傀儡》詩:“酒闌有感牽絲戲,也伴兒童看到明?!币嘧鳌?牽絲傀儡 ”。 宋 蔣捷 《沁園春·次強(qiáng)云卿韻》詞:“高抬眼,看牽絲傀儡,誰弄誰收?”
《國語辭典》:寶書(寶書)  拼音:bǎo shū
1.泛指珍奇寶貴的書籍。唐。李白〈猛虎行〉:「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br />2.史書?!豆騻?。隱公元年》唐。徐彥。疏:「昔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br />3.皇帝的詔書?!缎绿茣?。卷二四。車服志》:「天寶初,改璽書為寶書?!?/div>
《漢語大詞典》:行草
(1).介于行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體。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yuǎn)》詩:“為君紙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 明 趙宧光 《金石林緒論》:“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縱體, 孫過庭 書譜之類皆是也?!?陳衍 元詩紀(jì)事·沉貴:“﹝ 溫日觀 ﹞酒酣興發(fā),以手潑墨,然后揮筆,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br />(2).行書與草書的并稱。 唐 張懷瓘 《六體書論》:“ 子敬 不能純一,或行草雜糅,便者則為神會(huì)之間,其鋒不可當(dāng)也?!?宋 陸游 《作字》詩:“整整復(fù)斜斜,翩如風(fēng)際鴉。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原書:“由 秦 分而變 漢 分,自 漢 分而變真書,變行草,皆人靈不能自已也?!?/div>
《國語辭典》:善書(善書)  拼音:shàn shū
1.好書?!稘h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xiàn)王劉德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br />2.工于文書計(jì)簿?!稘h書。卷七二。貢禹傳》:「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
3.勸人為善的書。如陰騭文、太上感應(yīng)篇等。
《國語辭典》:法書(法書)  拼音:fǎ shū
1.敬稱他人所寫的字,言其可為法則。
2.有關(guān)法律制度的書籍。漢。焦延壽《易林。卷一。大畜》:「典策法書,藏在蘭臺(tái),雖遭亂潰,獨(dú)不遇災(zāi)。」
《漢語大詞典》:遺法(遺法)
亦作“ 遺灋 ”。
(1).前代遺留下來的典章法則。漢書·藝文志:“ 周 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jié),又為 鄭 衛(wèi) 所亂,故無遺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銘》:“是以 周穆 遐追遺法,復(fù)會(huì)于是山,聲垂天下,亦紹前軌,用此道也。” 明 劉基 《公朝于王所仲孫羯會(huì)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則有先王之遺法焉?!?br />(2).留傳下來的方式、方法。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漢 末喪亂,其灋中絶, 馬先生 紹而作焉。今指南車, 馬先生 之遺灋也?!?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齊民要術(shù)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漬鴨卵。今 吳 人用虎杖根漬之,亦古遺法?!?金 元好問 《蒲桃酒賦》:“意天以美釀而飽予,出遺法於湮埋?!?楊樹達(dá) 《古書疑義舉例續(xù)補(bǔ)·據(jù)古人當(dāng)時(shí)語氣直述例》:“據(jù)此,則 史公 所述固古史記言之遺法也?!?br />(3).指前代傳下的法書和書法藝術(shù)準(zhǔn)則。 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于焦山之下作長句以寄》:“我久臨池?zé)o所得,愿觀遺法快沉冥?!?明 文徵明 《龍茶錄考》:“ 晦菴 評(píng) 蔡 書,謂歲有蚤暮,力有深淺,公書至是蓋無遺法矣?!?br />(4).指前代傳下的佛法。隋書·經(jīng)籍志四:“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異?!?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華嚴(yán)宗》:“這個(gè)賢者很留意《華嚴(yán)經(jīng)》,能夠無師自悟,紹隆遺法?!?/div>
《漢語大詞典》:野鶩(野鶩)
(1).野鴨。 清 彭孫遹 《豫章城下送春有懷故園兄弟》詩:“野鶩孤飛煙里沒,江帆相背雨中開?!?br />(2).喻指外姓人家的書法技藝。 宋 蘇軾 《跋〈庾征西帖〉》:“ 庾征西 初不服 逸少 ,有家雞野鶩之論,后乃嘆其為 伯英 ( 東漢 張芝 字)再生。” 宋 蘇軾 《書劉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絕句》:“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總?cè)電Y?!?br />(3).喻非正式的匹偶。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行樂》:“避女色而就孌童,捨家雞而尋野鶩,是皆情理之至悖,而舉世習(xí)而安之?!?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只緣兩小無猜,遂野鶩如家雞之戀;為因一言有漏,致得 隴 興望 蜀 之心?!?/div>
《漢語大詞典》:蹲鴟(蹲鴟)
(1).大芋。因狀如蹲伏的鴟,故稱。史記·貨殖列傳:“吾聞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張守節(jié) 正義:“蹲鴟,芋也?!?晉 左思 《蜀都賦》:“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讓所植,蹲鴟所伏?!?劉逵 注:“蹲鴟,大芋也?!?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是猶見 燕 晉 之棗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 清 陳維嵩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論生計(jì),蹲鴟一頃,菰蒲百畝?!?br />(2).飲酒猜拳時(shí)對(duì)大拇指的代稱。《全唐詩》卷八七九載《招手令》:“以蹲鴟間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資治通鑒·后漢隱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會(huì)諸朝貴,酒酣,為手勢令” 元 胡三省 注:“會(huì)飲而行酒令以佐歡, 唐 末之俗也。類説曰……‘以蹲鴟間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br />(3).書法側(cè)筆(點(diǎn))的筆勢。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側(cè),蹲鴟而墜石?!?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點(diǎn)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div>
《國語辭典》:頓挫(頓挫)  拼音:dùn cuò
停頓或急促收音。晉。陸機(jī)文賦〉:「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埂独蠚堄斡洝返谝弧鸹兀骸嘎犇墙锹?,吹得嗚咽頓挫,其聲悲壯?!?/div>
《漢語大詞典》:今學(xué)(今學(xué))
(1).書法名詞。指北碑、 漢 篆。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吾今判之,書有古學(xué),有今學(xué)。古學(xué)者, 晉 帖、 唐 碑也,所得以帖為多,凡 劉萬庵 、 姚姬傳 等皆是也。今學(xué)者,北碑、 漢 篆也,所得以碑為主,凡 鄧石如 、 張廉卿 等是也。”
(2).今文經(jīng)學(xué)的省稱。詳“ 今文經(jīng)學(xué) ”。
《漢語大詞典》:今文經(jīng)學(xué)(今文經(jīng)學(xué))
經(jīng)學(xué)中研究今文經(jīng)籍的學(xué)派。今文經(jīng),指 西漢 學(xué)者用當(dāng)時(shí)通行的隸書傳授的儒家經(jīng)典。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jié):“ 董仲舒 是 西漢 今文經(jīng)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
《國語辭典》:碑版  拼音:bēi bǎn
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石碑上的刻文?!段倪x。謝靈運(yùn)。入華子崗麻源第三谷詩》:「圖牒復(fù)摩滅,碑版誰聞傳?!?/div>
《國語辭典》:筆精(筆精)  拼音:bǐ jīng
1.文筆的精妙。《文選。江淹。別賦》:「雖淵云之墨妙,嚴(yán)樂之筆精?!?br />2.書法的精妙。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shí)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金石懸詞律,煙云動(dòng)筆精。」唐。李白 王右軍詩:「掃素寫道經(jīng),筆精妙入神?!?br />3.書名。明。徐??撰,八卷。分為易通、經(jīng)臆、詩談、文字、雜記五門,其引據(jù)博贍,可資參考。
《漢語大詞典》:妙跡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晉書·王羲之傳》:“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紙,過 江 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絶?!?宋 黃庭堅(jiān) 《跋〈蘭亭〉》:“及 蕭 氏 宇文 焚蕩之餘,千不存一。 永 師晚出,所見妙跡,唯有《蘭亭》?!?br />(2).謂不平凡的事跡。 唐 李嶠 《紙》詩:“妙跡 蔡侯 施,芳名 左伯 馳。”
《國語辭典》:寶章(寶章)  拼音:bǎo zhāng
1.珍貴的書法真跡。如米芾記載晉、唐人墨跡的書即稱為「寶章待訪錄」。
2.皇帝的印璽?!端问贰>硪话巳?。樂志十三》:「寶章煌煌,導(dǎo)以笙磬。還燕慈寧,邦家徯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