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后漢書》卷五〈孝安帝本紀(jì)〉~25~
乙亥,詔自建初以來,諸祅言它過坐徙邊者,各歸本郡;其沒入官為奴婢者,免為庶人。詔謁者劉珍及五經(jīng)博士,校定東觀五經(jīng)、諸子、傳記、百家蓺術(shù),整齊脫誤,是正文字。唐·李賢注引《洛陽宮殿名》曰:「南宮有東觀?!?/span>
《后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玄孫)竇章〉~82~
永初中,三輔遭羌寇,章避難東國,家于外黃。居貧,蓬戶蔬食,躬勤孝養(yǎng),然講讀不輟,太仆鄧康聞其名,請欲與交,章不肯往,康以此益重焉。是時(shí)學(xué)者稱東觀為老氏臧室,道家蓬萊山,康遂薦章入東觀為校書郎。
《錦繡萬花谷》前集卷十二〈館閣〉
東觀:班固著作于東觀。
《國語辭典》:東觀(東觀)  拼音:dōng guàn
東漢時(shí)皇家藏書樓,在洛陽南宮,也是宮中著述和修史的地方?!逗鬂h書。卷五。孝安帝紀(jì)》:「詔謁者劉珍及五經(jīng)博士,校定東觀五經(jīng)、諸子、傳記、百家藝術(shù),整齊脫誤,是正文字?!固?。章懷太子。注:「洛陽宮殿名曰:『南宮有東觀。』」
《分類字錦》:著述東觀(著述東觀)
隋書經(jīng)籍志:劉珍、劉毅、劉陶、伏無忌等,相次著述東觀,謂之漢記。
分類:
《分類字錦》:直筆東觀(直筆東觀)
北史魏收傳: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筆東觀。早出魏書。故帝使收專其任。
分類:
《分類字錦》:東觀成書(東觀成書)
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扶風(fēng)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女,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學(xué)高才。世叔早卒,有節(jié)行法度。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帝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分類字錦》:東觀屬辭(東觀屬辭)
李嶠讓麟臺少監(jiān)表:西垣載筆,五字非工;東觀屬辭,兩班難嗣。
分類:貴盛
《國語辭典》:東觀西望(東觀西望)  拼音:dōng guān xī wàng
向四周張望,觀察動(dòng)靜?!队魇烂餮浴>矶?。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div>
《國語辭典》:東觀之殃(東觀之殃)  拼音:dōng guàn zhī yāng
孔子為魯司寇時(shí),殺少正卯于東觀之下。見《孔子家語。卷一。始誅》。后用以稱殺身之禍。漢。桓寬《鹽鐵論。訟賢》:「未睹功業(yè)所至,而見東觀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div>
《漢語大詞典》:仙室
(1).仙人所居的宮室。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記》:“﹝ 大面山 ﹞之頂,去平地七十二里,為茲山之主,非常人所到,靈禽異獸,奇花仙草,靡不有焉。其上瓊樓仙室,金闕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見,非凡俗所窺也。”
(2).指道教祠觀。 前蜀 杜光庭 《告修青城山丈人觀醮詞》:“自 軒后 錫封, 漢皇 望秩, 玄宗 構(gòu)宇,先帝增崇,仙室益嚴(yán),清壇彌肅?!?br />(3).指 東漢 洛陽 宮中藏書的 東觀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書笏珥彤,紀(jì)言事於仙室。” 李善 注:“ 華嶠 后漢書曰:學(xué)者稱 東觀 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今故言仙室?!?br />(4).泛稱皇家藏書之所。 宋 范仲淹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啟》:“自是蹈揚(yáng)仙室,歷遷帝闈。”
《漢語大詞典》:道家蓬萊山(道家蓬萊山)
(1). 后漢 東觀 的別名。后漢書·竇章傳:“是時(shí)學(xué)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 康 遂薦 章 入 東觀 為校書郎。” 李賢 注:“ 老子 為守臧吏,復(fù)為柱下史,四方所記文書皆歸柱下。事見史記。言 東觀 經(jīng)籍多也。 蓬萊 ,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jīng)秘録并皆在焉?!?br />(2).指中央政府藏庋圖書典籍之所。 宋 陸游 《入秋游山賦詩》之三:“ 周南 太史公 ,道家 蓬萊山 ,塵凡不可料,亦復(fù)居其間?!?/div>
《國語辭典》:文學(xué)(文學(xué))  拼音:wén xué
1.廣義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現(xiàn),而以文字記述的著作;狹義則專指以藝術(shù)的手法,表現(xiàn)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職官名。漢時(shí)州郡及王國都設(shè)置?!妒酚洝>硪欢?。儒林傳。公孫弘傳》:「能通一蓺以上,補(bǔ)文學(xué)掌故缺。」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論語。先進(jìn)》:「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顾?。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dá)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shí)、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div>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墩撜Z。先進(jìn)》:「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dá)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shí)、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div>
《國語辭典》:校書郎(校書郎)  拼音:jiào shū láng
職官名。專司典校書籍的官員。東漢時(shí)已有此官名,唐代時(shí)為文人起家的美官,由此進(jìn)身,往往可達(dá)清高顯要的地位。
《漢語大詞典》:火烏(火烏)
周武王 伐 紂 前二年曾東觀兵于 盟津 。相傳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事見史記·周本紀(jì)。后因以“火烏”代指 周 朝的國祚。 唐 李賀 《白虎行》:“火烏日暗崩騰云, 秦王 虎視蒼生羣?!?/div>
《國語辭典》:國史館(國史館)  拼音:guó shǐ guǎn
纂修國史的機(jī)關(guān)。掌理纂修國史及典藏國家重要史料文獻(xiàn),隸屬于總統(tǒng)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