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詞典 9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不決(不決)  拼音:bù jué
不決定。如:「議而不決」。
分類:不決決定
《國語辭典》:游移不決(游移不決)  拼音:yóu yí bù jué
猶疑不定。明。鄭成功〈與荷蘭守將書〉:「若執(zhí)事不聽,可樹紅旗請(qǐng)戰(zhàn),余亦立馬以觀。毋游移而不決也?!?/div>
《國語辭典》:猶豫不決(猶豫不決)  拼音:yóu yù bù jué
遲疑不定,無法拿定主意?!稌x書。卷五七。趙誘傳》:「隆猶豫不決,遂為其下所害?!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mèng)》第二四回:「只是還怕他一時(shí)醉中慷慨,到明日加倍的要起來,便怎處?心內(nèi)猶豫不決。」也作「猶豫未決」。
《國語辭典》:持疑不決(持疑不決)  拼音:chí yí bù jué
心存疑慮,不能決定?!吨軙>砣?。薛善傳》:「善密謂崇禮曰:『高氏戎車犯順,致令主上播越……不如早歸誠款,雖未足以表奇節(jié),庶獲全首領(lǐng)。』而崇禮猶持疑不決?!?/div>
《國語辭典》:躊躇不決(躊躇不決)  拼音:chóu chú bù jué
猶豫而不能做下決定。《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景公口雖唯唯,終以田陳同族為嫌,躊躇不決?!挂沧鳌杠P躇未決」。
《國語辭典》:狐疑不決(狐疑不決)  拼音:hú yí bù jué
遇事猶豫而難下決定?!稏|觀漢記。卷一一。來歙傳》:「時(shí)山東略定,帝謀西收囂兵,與俱伐蜀。囂將王元說囂,故狐疑不決?!挂沧鳌负晌礇Q」。
《漢語大詞典》:沈吟不決(沈吟不決)
亦作“沉吟不決”。 猶言沉吟未決。 三國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沉吟不決,遂上升天?!?/div>
分類:沉吟未決
《國語辭典》:遲疑不決(遲疑不決)  拼音:chí yí bù jué
游移困惑,無法決定?!对?。卷一三五。塔出傳》:「且?guī)熧缂染酉嗦?,詎肯為狂妄之事!若遲疑不決,恐彼驚疑,反生異謀?!挂沧鳌高t疑未決」。
《漢語大詞典》:遲徊不決(遲徊不決)
猶言遲疑不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yù)備立憲》:“為朝廷計(jì),與其遲徊不決以啟天下之疑,何如明示政綱以箝黨人之口?”
分類:遲疑不決
《國語辭典》:沉吟  拼音:chén yín
1.遲疑、猶豫?!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邯得書,沉吟十馀日,乃謝士眾,歸命洛陽?!埂抖膛陌阁@奇》卷二八:「李方哥見程朝奉要收拾起銀子,便呆著不開口,盡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2.深思。漢。曹操短歌行〉:「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西游記》第一四回:「悟空聞言,沉吟半晌不語?!?br />3.低聲吟詠。唐。杜甫〈寒夜溪行舟中作〉詩:「沉吟登樓賦,中夜起三復(fù)?!?br />4.沉重。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出:「小姐病轉(zhuǎn)沈吟,待我扶他消遣?!?/div>
《國語辭典》:彷徨  拼音:páng huáng
1.徘徊不前?!段倪x。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出戶獨(dú)彷徨,愁思當(dāng)告誰?!挂沧鳌概曰省?、「傍偟」、「徬徨」。
2.翱翔?!肚f子。逍遙游》:「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div>
《國語辭典》:徬徨  拼音:páng huáng
徘徊不前?!冻蹩膛陌阁@奇》卷四:「崔生疑心有甚奸情事了,不勝忿怒,遂走出堂前,走來走去,正自徬徨。」也作「彷徨」。
《國語辭典》:趑趄  拼音:zī jū
想前進(jìn)卻又不敢。晉。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79' target='_blank'>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div>
《漢語大詞典》:趑雎
亦作“ 趑趄 ”。亦作“ 趑趣 ”。亦作“趦趄”。 猶恣睢??裢?、兇暴;放縱肆擾。晉書·華譚傳:“ 蜀 人服化,無攜貳之心,而 吳 人趑雎,屢作妖寇?!?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崔楷傳》:“ 定州 逆虜,趑趣北界; 鄴下 兇燼,蠶噬腹心?!?span id="tgj1qik" class="book">《魏書·樂志》:“ 晉 氏失政,中原紛蕩。 劉 石 以一時(shí)姦雄,跋扈 魏 趙 ; 苻 姚 以部帥強(qiáng)豪,趦趄 關(guān) 輔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隋書·高祖紀(jì)上》:“ 陳頊 因循偽業(yè),自擅 金陵 ,屢遣丑徒,趑趄 江 北。公指麾藩鎮(zhèn),無不摧殄?!?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惡及第:“ 隱 稟性趦趄, 沆 之門吏家僕靡不惡之?!?/div>
《漢語大詞典》:義心(義心)
(1).節(jié)義或道義之心。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南金豈不重,聊自意所輕。義心多苦調(diào),密比金玉聲。”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義心孤劍直,學(xué)海怒濤深?!?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今本軍師輔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顧,以有當(dāng)日之義心,乃有今日之義舉,無非為上帝基督爭體面,為上帝基督爭綱常也?!?br />(2).佛教語。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產(chǎn)生的疑惑不決之心。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div>
《國語辭典》: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時(shí),將爭執(zhí)事項(xiàng)交與第三者或法院進(jìn)行評(píng)斷裁決。如:「國際仲裁」、「法院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