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水斗
1.水戰(zhàn)。《漢書·嚴(yán)助傳》:“臣聞 越 非有城郭邑里也,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習(xí)於水鬭,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xiǎn)?!?span id="ponlkyl" class="book">《宋書·鄧琬傳》:“吾少習(xí)步戰(zhàn),未閑水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一》:“至今早小子適逢承命往水鬭軍營造冊(cè)。”
2.謂兩水洶涌相激的自然現(xiàn)象。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貴州 普定衛(wèi) 有二水,一曰 滾塘寨 ,一曰 鬧蛙地 ,相近前后。 吳 人從軍至此,夜聞水聲搏激,既而其響益大。居人開戶視之,波濤噴面,不可逼近,坐以伺旦。及明聲息,二水一涸一溢,人以為水鬭?!眳㈤?span id="udmqo3s" class="book">《國語·周語下》、宋史·五行志一
《國語辭典》:格子  拼音:gé zi
1.方形的框子或條紋。如:「四方格子」、「斜紋格子布」?!段饔斡洝返谖逦寤兀骸高@行者輕輕的飛上去,釘在那花亭格子上?!挂沧鳌父糇印?、「槅子」。
2.上部有空欄格子的門或窗。《儒林外史》第三○回:「杜慎卿叫掩上了中門,讓戲子走過橋來,一路從回廊內(nèi)轉(zhuǎn)去,進(jìn)東邊的格子,一直從亭子中間走出西邊的格子去,好細(xì)細(xì)看他們裊娜形容?!挂沧鳌父糇印?、「槅子」。
3.稿紙。如:「爬格子」。
《漢語大詞典》:木連理(木連理)
不同根的樹,其上部枝干連生在一起。舊時(shí)視為祥瑞。后漢書·安帝紀(jì):“﹝ 元初 ﹞三年春正月甲戌…… 東平陸 上言木連理。” 宋 曾鞏 《〈金石錄〉跋尾·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 翕 嘗令 澠池 ,治 崤嶔 之道,有黃龍、白鹿之瑞。其后治 武都 ,又有嘉禾、甘露、木連理之祥。皆圖畫其像,刻石在側(cè)。”
《國語辭典》:野鴿(野鴿)  拼音:yě gē
動(dòng)物名。鳥綱鳩鴿目。嘴端近于圓形,基半部較為肥厚,外鼻孔細(xì)裂,開于嘴基,上覆帽狀皮膜。跗蹠短,短于中趾,頭暗紫灰色,頸有紫綠色閃光,背部暗鼠灰色,下背與上背同色,但略淡,尾暗灰色,末端有黑邊。
《國語辭典》:旗頭(旗頭)  拼音:qí tóu
1.旗幟的頂端。唐。韓偓邊上看獵贈(zèng)元戎〉詩:「搜山閃閃旗頭遠(yuǎn),出樹斑斑豹尾長?!?br />2.掌旗的人?!端问贰>硪凰牧?。儀衛(wèi)志四》:「旗頭三人,槍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br />3.旗人婦女的發(fā)髻,稱為「旗頭」。
《國語辭典》:中焦  拼音:zhōng jiāo
中醫(yī)上指膈下、臍部以上的部位。內(nèi)有脾、胃等臟腑。主要功能為脾胃的消化轉(zhuǎn)輸,并為血液營養(yǎng)生化的來源。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醫(yī)上指食道、胃、腸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屬于六腑。
《國語辭典》:啄木鳥(啄木鳥)  拼音:zhuó mù niǎo
動(dòng)物名。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嘴銳直而堅(jiān),能破樹皮穿穴,舌細(xì)長,尖端有鉤,可捕食樹洞里的蠹蟲。足四趾,二向前,二向后,便于攀援樹木。通常棲息于森林中,在樹干上筑巢而居。
《國語辭典》:閣樓(閣樓)  拼音:gé lóu
在屋內(nèi)架起的一層矮樓。如:「她將閣樓辟成收藏室?!?/div>
《國語辭典》:刺刀  拼音:cì dāo
1.擊刺所用的尖刀?!读簳?。卷二○。陳伯之傳》:「好著獺皮冠,帶刺刀,候伺鄰里稻熟,輒偷刈之?!?br />2.裝在槍尖上的短刀。
《漢語大詞典》:豐上(豐上)
(1).謂物體的上部或頭部寬廣或肥大。呂氏春秋·明理:“其氣有上不屬天,下不屬地,有豐上殺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揖?!?span id="hcb39pt"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二:“高墻豐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興,流潦至,則崩必先矣。” 元 陳樵 《瑇瑁賦》:“庭下有龜,白質(zhì)而黑章,豐上而折跗,或曰是瑇瑁之屬也,作《瑇瑁賦》。”
(2).謂額頭寬廣。《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fēng)而舞?!?/div>
《漢語大詞典》:頂蓋
上部的蓋子
軸頸罩殼的頂部
外形類似或其作用像屋頂?shù)纳眢w結(jié)構(gòu),特指包括四疊體在內(nèi)的中腦背側(cè)部
《漢語大詞典》:玉琫
刀鞘上部近口處的玉飾。詩·小雅·瞻彼洛矣“鞸琫有珌” 毛 傳:“鞸,容刀鞸也。琫,上飾;珌,下飾也。天子玉琫而珧珌,諸侯璗琫而璆珌,大夫璙琫而鏐珌,士珕琫而珕珌?!?/div>
《國語辭典》:翻領(lǐng)(翻領(lǐng))  拼音:fān lǐng
一種衣服領(lǐng)子的樣式。領(lǐng)子的上部翻轉(zhuǎn)向外,或全部翻轉(zhuǎn)向外,領(lǐng)口敞開。如:「這件翻領(lǐng)的襯衫,又好看,又便宜。」
《國語辭典》:肩膀  拼音:jiān bǎng
1.肩部的統(tǒng)稱?!独蠚堄斡洝返谖寤兀骸敢粋€(gè)人從樹林里出來,用大刀在我肩膀上砍了一刀?!?br />2.肯負(fù)責(zé)的人。元。喬吉《揚(yáng)州夢(mèng)》第四折:「我做了強(qiáng)項(xiàng)令肩膀硬,今日個(gè)完成,將這個(gè)俊嬌娥手內(nèi)擎?!?/div>
《國語辭典》:鼻骨  拼音:bí gǔ
位于兩眼窩間,構(gòu)成鼻梁上部與側(cè)部的顏面骨。小而扁平,左右各一,互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