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錦繡段
  
貂襜褕
  
平子四愁
 
張衡愁
  
酬錦繡
 
平子詩
 
張衡四愁
 
明珠青玉
 
金錯贈
 
錦繡贈
 
吟青案
 
報君無玉案
 
錯刀贈
 
金刀繡段
 
七字當瓊漿
 
繡段詒
 
遺四愁
 
張衡四愁詩
 
珠璣兼繡段
 
愁心系平子
 
每人錯刀投
 
平子賦愁
 
四愁人

相關(guān)人物
張衡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四愁詩四首〉~356~
序:「張衡不樂久處機密,陽嘉中,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衡下車,治威嚴,能內(nèi)察屬縣,奸滑行巧劫,皆密知名,下吏收捕,盡服摛。諸豪俠游客,悉惶懼逃出境??ぶ写笾危瑺幵A息,獄無系囚。時天下漸斃,郁郁不得志,為四愁詩。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yōu)樾∪?。思以道術(shù)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其辭曰: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cè)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cè)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躅,何為懷憂心煩紆?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cè)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span>

簡釋

四愁:詠愁思。唐孟郊《百憂》:“智士日千慮,愚夫唯四愁?!?/p>


例句

愧無青玉案,緘佩永不泯。 劉復(fù) 出三城留別幕中三判官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劉禹錫 答柳子厚

云沉鳥去回頭否,平子才多好賦愁。 吳融 離霅溪感事獻鄭員外

智士日千慮,愚夫唯四愁。 孟郊 百憂

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詠自同時。 崔峒 虔州見鄭表新詩因以寄贈

張衡愁浩浩,沈約瘦愔愔。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南朝禁臠無人近,瘦盡瓊枝詠四愁。 李商隱 韓同年新居餞韓西迎家室戲贈

宋玉怨三秋,張衡復(fù)四愁。 李嘉祐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

張衡殊不樂,應(yīng)有四愁詩。 李白 張相公出鎮(zhèn)荊州尋除太子詹事馀時流夜郎行至江夏與張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余詩余答以此詩

賴君時一笑,方能解四愁。 李益 宿馮翊夜雨贈主人

路指云漢津,誰能吟四愁。 李群玉 洞庭驛樓雪夜宴集奉贈前湘州張員外(第十二句下缺八字)

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 杜甫 又示宗武

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 杜甫 寄韋有夏郎中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 獨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陽宴集作

宋玉登高怨,張衡望遠愁。 王維 賦得秋日懸清光

恨無青玉案,何以報高情。 王鐸 和于興宗登越王樓詩

自然堪訪戴,無復(fù)四愁詩。 皇甫冉 劉方平西齋對雪

北望雁門雪,空吟平子詩。 皎然 送李季良北歸

滿地霜蕪葉下枝,幾回吟斷四愁詩。 竇庠 冬夜寓懷寄王翰林一作翰林王補闕

方嗟三覆役,又喜四愁來。 章孝標 次韻和光祿錢卿二首

欲除豺虎論三略,莫對云山詠四愁。 護國 別盛安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韋承慶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馬周詩)

官閑馬病客深秋,肯學(xué)張衡詠四愁。 高駢 途次內(nèi)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

《漢語大詞典》: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后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清 吳騫 《扶風(fēng)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zhàn)后,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div>
《分類字錦》:七字舍人(七字舍人)
宋史呂溱傳:溱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皆推許。然自貴重。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shù)語。時目為七字舍人云。
分類:館閣
《國語辭典》:七字法  拼音:qī zì fǎ
擪、壓、鉤、揭、抵、導(dǎo)、送,七種寫字運筆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七字譜(七字譜)
器樂演奏用的一種曲譜,以 吳 語星、湯、蒲、大、各、句、同七字狀樂器之聲。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是樂不用小鑼、金鑼、鐃鈸、號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十種,故名十番鼓……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種,遂以星、湯、蒲、大、各、句、同七字為譜。七字乃吳語狀器之聲?!?/div>
《漢語大詞典》:十七字詩(十七字詩)
誹諧詩體。全詩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組成。末句二字點明詩的主題,多含譏諷之意。相傳始於 宋 代 山東 張山人 壽 ,流行于 元祐 紹圣 間。 宋 王直方 《王直方詩話·饒次守十七字詩》:“ 龜父 先歸,作一絶題于余書室…… 次守 既醒,作十七字和云:‘當時為舉首,滿意望龍飛。而今已報罷,且歸。’蓋 龜父 是年自 洪州 首薦,自今上初即位,無建試也?!眳㈤?宋 王闢 之澠水燕談錄卷十、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張山人詩》
《國語辭典》:七言  拼音:qī yán
1.七個字的詩句。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br />2.七言詩?!蛾悤>矶?。江總傳》:「好學(xué),能屬文,于五言七言尤善?!?/div>
《國語辭典》:偈頌(偈頌)  拼音:jì sòng
1.印度文學(xué)的詩歌。無韻,以四句為一偈頌,每句音節(jié)長短須相同。亦專指佛經(jīng)中詩歌形式的部分。
2.中國僧侶所寫蘊含佛法的詩。也稱為「偈子」、「偈言」。
《國語辭典》:七言詩(七言詩)  拼音:qī yán shī
一種詩體。每句七字,自唐代始盛,分七言古風(fēng)、七言律詩、七言排律、七言絕句等。
《漢語大詞典》:綰合(綰合)
(1).猶言牽線撮合。 清 洪升 《長生殿·密誓》:“若果后來不背今盟,決當為之綰合。”
(2).聯(lián)結(jié)。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 奉常 云:‘子不自註,則余苦心不見,如“桃花瘦盡春酲面”七字,綰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兩番光景,誰則知者?!?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字必對舉,猶尚排偶,綰合上下,以承中間之轉(zhuǎn)注?!?/div>
《漢語大詞典》:崖詞(崖詞)
宋 代詩贊形式的一種說唱文學(xué)。以七字句韻文為主。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凡傀儡敷演煙粉、靈怪故事、鐵騎、公案之類,其話本或如雜劇,或如崖詞,大抵多虛少實?!?/div>
《漢語大詞典》:一半兒(一半兒)
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與詞牌《憶王孫》相仿,惟末句七字增為九字,“一半兒”三字重復(fù)出現(xiàn),故名。 清 李調(diào)元 《雨村曲話》卷上:“ 臨川 陳克明 《春粧曲》云:‘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捻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再偷勻,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后遂名此調(diào)為‘一半兒’。”
《漢語大詞典》:基步
猶初步。 郭沫若 《我的作詩的經(jīng)過》:“我雖然沒有做過八股,但卻做過“賦得體”的試帖詩,以及這種詩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對語?!?/div>
《國語辭典》:寶塔詩(寶塔詩)  拼音:bǎo tǎ shī
詩體名。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韻。因字數(shù)依次遞增,狀如寶塔,故稱為「寶塔詩」。后代也有延長到八、九字句者,其形制實源自唐代的一七令。
《漢語大詞典》:四愁
(1).“ 四愁詩 ”的省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四愁七哀:“《四愁》, 漢 張衡 所作,傷時之文也?!?唐 李嘉祐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詩:“ 宋玉 怨三秋, 張衡 復(fù)‘四愁’。” 清 姚鼐 《送一青歸因寄仲郛》詩:“天末‘四愁’思莫致,秋來‘九辨’送將歸?!?br />(2).泛指愁思。 唐 王維 《送丘為往唐州》詩:“四愁連 漢水 ,百口寄隨人。” 唐 孟郊 《百憂》詩:“智士日千慮,愚夫惟四愁?!眳⒁姟?四愁詩 ”。
分類:愁思
《國語辭典》:四愁詩(四愁詩)  拼音:sì chóu shī
詩名。東漢張衡所作。內(nèi)容描寫懷人的愁思,為張衡做河間相時郁郁不得志所作。
《國語辭典》:四愁詩(四愁詩)  拼音:sì chóu shī
詩名。東漢張衡所作。內(nèi)容描寫懷人的愁思,為張衡做河間相時郁郁不得志所作。
《漢語大詞典》:報珠(報珠)
相傳 隋侯 見大蛇傷斷,為敷藥救治,后蛇銜明月珠相報。見《淮南子·覽冥訓(xùn)》 高誘 注。后用為報恩之典。 唐 杜甫 《寄韋有夏郎中》詩:“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
《漢語大詞典》:青玉案
(1).青玉所制的短腳盤子。名貴的食用器具。《文選·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劉良 注:“玉案,美器,可以致食?!币徽f為青玉案幾。見 李善 注。 唐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br />(2).借指回贈之物。 唐 劉復(fù) 《出三城留別幕中三判官》詩:“愧無青玉案,緘佩永不泯?!?唐 皮日休 《酬魯望見迎綠罽次韻》:“酬贈既無青玉案,纖華猶欠赤霜袍?!?宋 蘇軾 《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二十一斤》:“未辦報君青玉案, 建溪 新餅截云腴?!?br />(3).泛指古詩。 唐 杜甫 《又示宗武》詩:“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仇兆鰲 注:“青玉案,謂古詩?!?宋 葉適 《懷遠堂》詩:“句中青玉案,壁上烏絲行?!?明 劉兌 《嬌紅記》:“從今后把緑紗窗紅燭下,寫春情的鸞歌鳳曲,推敲得穩(wěn)。把青玉案錦箋中,寄別恨的鴈帖魚封,對勘得真?!?br />(4).詞牌名。名本 漢 張衡 《四愁詩》“何以報之青玉案?!贝苏{(diào)一般以 宋 賀鑄 所作“凌波不過橫塘路”一首為正格,故又名《橫塘路》。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參見《詞譜》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