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一到
(1).到一次。 唐 劉禹錫 《再經(jīng)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詩:“故池春又至,一到一傷情?!?宋 楊萬里 《憩懷古堂》詩:“朝來偶一到,又覺景特奇?!?br />(2).猶一來,一經(jīng)來到。朱子語類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許地山 《別話》:“一到樓口,那腳步又退后走,不肯下去。”
(3).一旦到了。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療病》:“一到疾痛無聊之際,勢必念及私愛之人,忽使相親,如魚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辭去者。”
《國語辭典》:來復(來復)  拼音:lái fù
來回、往復。本指易道中由剝至復的過程。易經(jīng)剝卦坤下艮上,僅剩上九一陽爻,卦氣上升,轉(zhuǎn)為坤卦,坤下坤上,一陽不馀,轉(zhuǎn)至復卦,震下坤上,初九一陽始生。故由剝之上九一陽將盡至復卦一陽始生,來復七爻,于時可代表七日?!兑捉?jīng)。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固啤?追f達。正義:「陽氣始剝盡,謂陽氣始于剝盡之后至陽氣來復時,凡經(jīng)七日。」后亦用來代表七天的循還周期。稱一星期為一個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漢語大詞典》:無來(無來)
(1).不知所自來。鹖冠子·天權:“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無為,得無來。”
(2).猶言無一來者。 晉 丘道護 《道士支曇諦誄》:“渟心獨得,標想千仞。虛以應物,無來不順?!?br />(3).沒有到來。 宋 蘇軾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昔年本不住,今者亦無來。此語竟非是,且食白楊梅?!?/div>
《漢語大詞典》:四向(四嚮)
(1).向著四面;四出。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自度不得脫……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嚮。 漢 軍圍之數(shù)重?!?span id="oqhbxvs" class="book">《南齊書·孔稚珪傳》:“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span id="tv8btpk" class="book">《新唐書·韓愈傳》:“執(zhí)兵之卒,四向侵掠。”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傳》:“堂高三尺,以應三統(tǒng);四向五色,各象其行?!?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三年失意歸,四向相識疏?!?宋 范仲淹 《知郡職方》:“有饑民自四向鄉(xiāng)下萃來。”
(3).佛教謂須陀洹(預流)向、斯陀含(一來)向、阿那含(不還)向、阿羅漢(無生)向為“四向”。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進修,故謂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四向四果,八賢八圣?!?/div>
《漢語大詞典》:七日來復(七日來復)
(1).指陽氣自剝盡至復來共七天。《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王弼 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 孔穎達 疏:“天之陽氣絶滅之后,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币徽f“七日”指“七月”。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jīng)說·七日來復》:“七日來復者,昔之計月,非其正歲,則以日數(shù)之,即《豳》詩‘一之日’、‘二之日’是也?!?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一“七日來復” 清 茅星來 注:“日即月也,猶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則自五月陽始消而為姤,至十一月陽生而為復,凡七月也?!?br />(2).泛指陰陽循環(huán)。 清 嚴復 《原強》:“今微論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br />(3).稱一星期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