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束蒿
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宋 蘇軾 《中山松醪賦》:“豈千歲之妙質(zhì),而死斤斧於鴻毛;效區(qū)區(qū)之寸明,曾何異於束蒿?!?宋 范成大 《公辨再贈復(fù)次韻》:“書生活計極蕭騷,爝火微明似束蒿?!?/div>
《漢語大詞典》:卷束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書用卷子,數(shù)卷為一束,故稱。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治家:“ 濟陽 江祿 ,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后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無鏤版書,其典籍皆書絹素作卷收藏之,故謂之書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謂之書帙?!?器 案:書之多卷者,則分別部居,各為一束……則書札卷束, 唐 時猶如此也?!?/div>
《國語辭典》:海松  拼音:hǎi sōng
1.植物名。松科,常綠喬木。葉針狀,五針一束,長八至十二公分。春日開毬花。毬果長卵形,種子無翅,可食用。也稱為「紅松」。
2.動物名。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中軸骨骼呈分支的樹形,黑色,具角質(zhì),生暖海海底礁巖間。也稱為「黑珊瑚」。
《漢語大詞典》:鋼針
一種經(jīng)過回火的鋼質(zhì)尖頭工具,用于沿著摹繪的一束線條劃痕,或用于裝訂和穿孔(如用作小圓環(huán)的心軸)
《漢語大詞典》:束紡(束紡)
一束細絹。古代用作禮物。儀禮·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玄 注:“紡,紡絲為之,今之縳也?!?/div>
《國語辭典》:半綹(半綹)  拼音:bàn liǔ
綹,須發(fā)一束稱為「一綹」。半綹形容極少數(shù)的絲線或須發(fā)等物?!?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四六回:「一面說著,一面左手打頭發(fā)右手便鉸,眾婆娘丫鬟忙上來拉住,已剪下半綹來了?!?/div>
《漢語大詞典》:傳筆夢(傳筆夢)
南朝 梁 紀少瑜 曾夢見 陸倕 把一束青鏤管筆送給他,從此,文章大進。又 南朝 梁 江淹 晚年夢 郭璞 索還五色筆,自后為詩絕無美句。俱見南史本傳。后人因以“傳筆夢”為文思精進之典。 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詩:“疎懶幾忘傳筆夢,寂寥仍有負薪憂?!?/div>
《國語辭典》:生芻致祭(生芻致祭)  拼音:shēng chú zhì jì
漢郭林宗喪母,徐稚前往祭吊,并置放一束乾草于墓前。眾人不解,郭林宗知徐稚是以生芻一束頌揚其母之德。典出《后漢書。卷五三。徐稚傳》。后以生芻致祭指吊祭死者,贊揚其德行。《宋史。卷四四一。文苑傳三。路振傳》:「生芻致祭,弊帷成禮。」
《國語辭典》:捆子  拼音:kǔn zi
一束稱為「一捆子」。如:「把這一捆子稻草拿到倉庫去?!挂卜Q為「裍兒」。
分類:一束
《國語辭典》:板搭馓子(板搭馓子)  拼音:bǎn dā sǎn zi
一種北方點心。用面粉做成一束細絲之后,加以油炸即成。也稱為「扳搭馓子」、「馓子」。
《國語辭典》:一子兒(一子兒)  拼音:yī zǐ ér
一綹、一束。如:「一子兒頭發(fā)」、「一子兒掛面」?!?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八八回:「又拿起一子兒藏香,道:『這是叫寫經(jīng)時點著寫的?!弧挂沧鳌敢蛔幼印?。
分類:一綹一束
《國語辭典》:三葉松(三葉松)  拼音:sān yè sōng
松科「白皮松」的別名,因針葉為三針一束,故名之。參見「白皮松」條。
《漢語大詞典》:鈞金束矢(鈞金束矢)
銅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獄訟雙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堅,矢者取其直。及斷,勝者官司還其金、矢、敗者則沒入。語本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后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聽之?!?孫詒讓 正義:“故易·噬嗑為獄訟之象,其九四爻辭云‘得金矢’,又六五云‘得黃金’,即謂訟得直而歸其鈞金束矢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記·鈞金束矢:“鈞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后世律 三代 也?!?/div>
《漢語大詞典》:卷子本
古書初為簡冊,后用卷軸裝訂,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狀, 唐 人寫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稱為卷子本。參閱 陳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學(xué)士集〉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