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食蛤
  
吃蛤蜊
 
且請吃蛤蜊

相關(guān)人物
沈昭略
 
王僧祐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傳·(曾孫)王融〉~576~
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內(nèi)望為公輔。初為司徒法曹,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融曰:「物以群分,方以類聚,君長東隅,居然應(yīng)嗜此族。」其高自標(biāo)置如此。
典故
帝王師
 
一編書
     
墮履
 
師黃石
   
圯上一編
 
黃公略
 
谷城公
 
谷城公
 
黃石履
 
黃石傳書
 
橋邊黃石
 
圯上一編書
   
圯上履
 
黃石策
 
圯上人
 
谷城文
 
黃石術(shù)
   
圯編
 
圯橋取履
 
傳書黃石
 
老人書一編
 
橋下書曾受
 
取履橋
 
素書黃石
 
為人取履
  
一編書是帝王師
 
一編圯下
 
圯橋?qū)?/div> 
圯橋石杳
 
圯上家傳
 
墮屨
 
黃石三略
 
黃石推賢
 
老人橋上跡
 
老人書編
 
老人遺履
 
橋頭遺書
 
橋下受書
 
失卻老仙期
 
石公
 
圯橋履墜
  
子房取鞋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黃石公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刮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刮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刮迦?,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钩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jì)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顾烊ィ瑹o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

簡釋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陸游《霜天雜興》:“轂城黃石今安在,取履猶思效子房?!?/p>


例句

黃石履看墮,洪崖肩可拍。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兵符今奉黃公略,書殿曾隨翠鳳翔。 劉禹錫 郡內(nèi)書情獻(xiàn)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黃石,仍占星文耀碧虛。 劉禹錫 酬鄆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懷見寄兼呈樂天

師事黃公千戰(zhàn)后,身騎白馬萬人中。 劉長卿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

石過橋下書曾受,星降人間夢已傳。 司空曙 秋日趨府上張大夫

終待此身無系累,武陵山下等黃公。 崔郾 贈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題武騎書。 張文琮 賦橋

昴星人杰當(dāng)王佐,黃石仙翁識帝師。 徐夤 尚書榮拜恩命夤疾中輒課惡詩二首以申攀贊之一

紫泥方受命,黃石乃推賢。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此時(shí)誰念孤吟客,唯有黃公一帙書。 李九齡 宿張正字別業(yè)

降宮韜將略,黃石寢兵符。 李嶠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方知決勝策,黃石受兵書。 李嶠

烏鵲填應(yīng)滿,黃公去不歸。 李嶠

取履橋邊啼鳥換,釣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鎮(zhèn)揚(yáng)州

白猿慚劍術(shù),黃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李白 扶風(fēng)豪士歌

愧非黃石老,安識子房賢。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

感激黃石老,經(jīng)過滄海君。 李白 送張秀才諸高中丞

身為下邳客,家有圯橋書。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 李賀 南園十三首

跡留傷墮屨,恩在樂銜環(huán)。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xiàn)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

劉濟(jì)愿跪履,田興請建籌。 杜牧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

授符黃石老,學(xué)劍白猿翁。 杜牧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

神農(nóng)極闕漏,黃石愧師長。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兵法窺黃石,天官辨白榆。 權(quán)德輿 過隱者湖上所居

不讀戰(zhàn)國書,不覽黃石經(jīng)。 聶夷中 胡無人行

對雪夜窮黃石略,望云秋計(jì)黑山程。 許渾 傷虞將軍

更探黃石略,重振黑山功。 許渾 登蒜山觀發(fā)軍

歸來長揖功成后,黃石當(dāng)年故有期。 陳去疾 送韓將軍之雁門

戰(zhàn)士青絲絡(luò),將軍黃石符。 駱賓王 久戌邊城有懷京邑

典故 
龍豹韜略


《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82~
徐無鬼出,女商曰:「先生獨(dú)何以說吾君乎?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板六韜,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shù),而吾君未嘗啟齒。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說若此乎?」
《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82~
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板六韜。唐·成玄英疏:「詩書禮樂,六經(jīng)。金版、六韜,周書篇名也,或言秘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隨字讀之,云是太公兵法,謂文武虎豹龍犬六韜也。橫,遠(yuǎn)也;從,近也。武侯好武而惡文,故以兵法為從,六經(jīng)為橫也?!?/span>
典故
七擒
 
七擒略
 
七禽
 
七緃七擒
 
縱擒孟獲

相關(guān)人物
孔明
 
孟獲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zhàn)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陳之閒,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shí),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涣列?,縱使更戰(zhàn),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fù)反矣?!弧?/span>

簡釋

七擒略:指運(yùn)用智計(jì)使人徹底折服。唐李白《書懷贈南陵常贊府》:“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p>


例句

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 李白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三捷豈云爾,七擒良信然。 蘇晉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七縱七擒處,君行事可攀。 貫休 送人征蠻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黃石公


《昭明文選》卷五十三、三國魏·李蕭遠(yuǎn)(康)《運(yùn)命論》
「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固?#183;李善注:「《黃石公記序》曰:黃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

例句

獻(xiàn)可通三略,分甘出萬錢。 劉禹錫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典故
周黃策略

相關(guān)人物
周瑜
 
黃蓋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262~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鼓巳∶蓻_斗艦數(shù)十艘,實(shí)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bào)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shí)發(fā)火。時(shí)風(fēng)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fù)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典故
左車略

相關(guān)人物
李左車
 
陳余(成安君)
 
韓信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趙王、成安君陳馀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yuǎn)斗,其鋒不可當(dāng)。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閒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jiān)營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后,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戲下。愿君留意臣之計(jì)。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jì),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zhàn)。今韓信兵號數(shù)萬,其實(shí)不過數(shù)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徊宦爮V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赣谑怯锌`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對,西鄉(xiāng)對,師事之。」「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jì),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fēng)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jì)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后實(shí)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粡钠洳撸l(fā)使使燕,燕從風(fēng)而靡?!?/span>

例句

恨無左軍略,多愧魯連生。 李白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

想到清油幕,長謀出左車。 李端 送王副使還并州

《國語辭典》:經(jīng)略(經(jīng)略)  拼音:jīng lüè
1.經(jīng)營謀劃?!稘h書。卷一○○。敘傳下》:「自昔黃、唐,經(jīng)略萬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下官史可法,日日經(jīng)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br />2.職官名。明代于用兵時(shí)特置,權(quán)任極重,在總督之上。清初亦曾設(shè)有此職,中葉以后則廢。
《國語辭典》:大略  拼音:dà lüè
1.大概、大要。《莊子。大宗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紅樓夢》第四八回:「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2.遠(yuǎn)大的謀略?!妒酚洝>砭牌?。酈生傳》:「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晉書。卷一。宣帝紀(jì)》:「少有奇節(jié),聰明多大略。」
《漢語大詞典》:略無(略無)
全無,毫無。三國志·蜀志·趙云傳“以 云 為翊軍將軍” 裴松之 注引《趙云別傳》:“ 趙云 身自斷后,軍資什物,略無所棄。”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古體中:“至《十九首》及諸襍詩,隨語成韻,隨韻成趣,辭藻氣骨,略無可尋。” 張真 《談京劇〈獵虎記〉》:“造反,對每個(gè)人都是很大的冒險(xiǎn),而這一些人,卻都挺身而出,略無難色?!?/div>
分類:毫無
《國語辭典》:方略  拼音:fāng lüè
方法謀略?!稘h書。卷五五?;羧ゲ鳌罚骸割櫡铰院稳缍?,不至學(xué)古兵法?!埂度龂萘x》第五九回:「有一老人來見丞相,欲陳說方略?!?/div>
《國語辭典》:領(lǐng)略(領(lǐng)略)  拼音:lǐng lüè
1.知道、了解。《紅樓夢》第四八回:「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击煊竦溃骸嚎深I(lǐng)略了些滋味沒有?』」
2.品味、欣賞。宋。陸游 弋陽縣驛詩:「喚船野渡逢迎雪,攜酒溪頭領(lǐng)略梅?!埂段拿餍∈贰返谖逡换兀骸甘裁礈\草公園、吉野公園,饒?jiān)瓷捕碱I(lǐng)略一二?!?/div>
《國語辭典》:遠(yuǎn)略(遠(yuǎn)略)  拼音:yuǎn lüè
1.深遠(yuǎn)的謀略?!段倪x。陸機(jī)。辯亡論下》:「洪規(guī)遠(yuǎn)略,固不厭夫區(qū)區(qū)者也?!?br />2.擴(kuò)展疆域。《左傳。僖公九年》:「齊侯不務(wù)德,而勤遠(yuǎn)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
《國語辭典》:商略  拼音:shāng lüè
1.討論、籌劃。《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nóng)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br />2.估計(jì)、料想。宋。黃庭堅(jiān) 醇道得蛤蜊復(fù)索舜泉詩:「商略督郵風(fēng)味惡,不堪持到蛤蜊前?!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雪后尋梅偶得絕句:「商略前身是飛燕,玉肌無粟立黃昏?!挂沧鳌干塘俊?。
3.醞釀。宋。姜夔點(diǎn)絳唇。燕雁無心〉詞:「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挂沧鳌干塘俊?。
《國語辭典》:約略(約略)  拼音:yuē lüè
大概。唐。元稹春六十韻〉:「約略環(huán)區(qū)宇,殷勤綺鎬酆。」《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兵官把話說完,鈕翻譯約略述了一遍?!?/div>
《漢語大詞典》: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傳:“﹝ 融 ﹞詣 王僧祐 ,因遇 沈昭略 ,未相識。 昭略 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 融 殊不平,謂曰:‘僕出於 扶桑 ,入於 湯谷 ,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 昭略 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焙笥靡灾腹弥貌粏枴?宋 虞儔 《雪睛后書懷》詩之二:“咄咄那庸如許事,尊前且食蛤蜊休。”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公子聽得這話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來又飲了一口,道:‘且食蛤蜊?!?/div>
分類:不問
《漢語大詞典》:取履
謂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語本《史記·留侯世家》所載 張良 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劉克莊 《水龍吟》詞:“若論輩行,早陪 韓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為人取履,與人爭屐?!?/div>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書(圯上書)
見“ 圯橋書 ”。
《漢語大詞典》:圯橋書(圯橋書)
亦稱“ 圯上書 ”。亦稱“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張良 的《太公兵法》。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身為 下邳 客,家有圯橋書?!?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yù)每相先;壁中字為時(shí)人考,圯上書從老父傳?!?宋 陳亮 《子房賈生孔明魏徵何以學(xué)異端》:“ 子房 為 高帝 謀臣,從容一發(fā),動中機(jī)會,而嘗超然於事物之外,此豈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國語辭典》:圯橋進(jìn)履(圯橋進(jìn)履)  拼音:yí qiáo jìn lǚ
張良為黃石公拾鞋、穿鞋,終得以成大事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比喻屈己尊老,求取教益。
《漢語大詞典》:圯上
橋上。史記·留侯世家載: 張良 嘗從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張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宋 蘇軾 《張競辰永康所居萬卷堂》詩:“ 留侯 之孫書滿腹,玉函寶方何用讀。濠梁空復(fù)五車多,圯上從來一篇足?!?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為總得居士壽》詞:“ 隆中 三顧客,圯上一編書?!眳⒁姟?圯橋 ”。
《國語辭典》:圯橋(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蘇省邳縣南,漢朝張良遇到黃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橋書(圯橋書)
亦稱“ 圯上書 ”。亦稱“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張良 的《太公兵法》。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身為 下邳 客,家有圯橋書?!?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yù)每相先;壁中字為時(shí)人考,圯上書從老父傳?!?宋 陳亮 《子房賈生孔明魏徵何以學(xué)異端》:“ 子房 為 高帝 謀臣,從容一發(fā),動中機(jī)會,而嘗超然於事物之外,此豈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張良 在 下邳 圯(橋)上為 黃石 老人拾履著履的典故。 張良 謚 文成侯 ,故云。見《史記·留侯世家》。 唐 張文琮 《賦橋》詩:“已授 文成 履,空題 武騎 書?!?/div>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黃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鄭叔熊歸閩》詩:“疑師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卑?,史記·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見我 濟(jì)北 , 穀城山 下黃石即我矣。”為此語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記·留侯世家》載: 漢 張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墮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長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笔谝?span id="x8zuhct" class="book">《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長者虛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詩:“ 劉濟(jì) 愿跪履, 田興 請建籌。” 唐 黃滔 《裴侍郎啟》:“昨者面容跪履,親俾窺天,仍如琢玉之品題,更啟如金之然諾?!?宋 唐庚 《雙榕》詩:“摳衣倘可親,跪履安敢羞?!?/div>
《漢語大詞典》:黃公
(1). 中國 古代寓言中一個(gè)謙虛過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齊 有 黃公 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詞毀之,以為丑惡。丑惡之名遠(yuǎn)布,年過而一國無聘者。”
(2). 漢 代術(shù)士。西京雜記卷三:“有 東海 人 黃公 ,少時(shí)為術(shù),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fù)行其術(shù)。 秦 末,有白虎見於 東海 , 黃公 乃以赤刀往厭之,術(shù)既不行,遂為虎所殺?!?漢 張衡 《西京賦》:“ 東海 黃公 ,赤刀粵祝,冀厭白虎,卒不能救?!?span id="pp4jwh9" class="book">《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當(dāng)初 黃公 有道術(shù),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終為虎害?!?br />(3).指 東漢 太尉 黃瓊 。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bǔ)·德行》:“ 徐孺子 嘗事 江夏 黃公 ,后 黃公 亡歿, 孺子 往會葬,無資以自致,齎磨鏡具自隨,所在取直,然后得前?!眳㈤?span id="gmix1jd" class="book">《后漢書·徐稺傳》。
(4).泛指賣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詩:“醉臥 黃公 肆,人知我是誰?!?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歸舟中書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閑過 黃公 酒舍歸?!眳⒁姟?黃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黃石公 。又稱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張右丞書》:“ 黃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師之道者,豈以孺子而捨諸?”
(6).指 夏黃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詩:“ 蘇武 元還 漢 , 黃公 豈事 秦 ?” 仇兆鰲 注:“ 黃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眳㈤?span id="4ogtiic" class="book">《史記·留侯世家》。
(7).鳥名。黃鸝。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久參白足知禪味,苦厭黃公聒晝眠?!弊宰ⅲ骸傍B名?!?王文誥 輯注:“黃公,黃鸝也?!?/div>
《漢語大詞典》:黃公酒壚(黃公酒壚)
魏 晉 時(shí) 王戎 與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賢會飲之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王濬沖 ﹞經(jīng) 黃公 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預(yù)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來,便為時(shí)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后詩文常以“黃公酒壚”指朋友聚飲之所,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感嘆。 宋 梅堯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鄰幾等邀飲于定力院》詩:“似過 黃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見脩竹中?!?元 馬謙齋《快活三過朝天子四邊靜·春》曲:“近 黃公 酒壚,誦 坡仙 樂府,直喫到月轉(zhuǎn)垂楊樹?!?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 錢虞山 題三老圖詩,末句云:‘ 秦淮 煙月經(jīng)游處,華表歸來白鶴知?!粍?黃公 酒壚之嘆。”
《漢語大詞典》:黃石
(1).指 黃石公 。語出史記·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見我 濟(jì)北 , 穀城山 下黃石即我矣?!?唐 陳去疾 《送韓將軍之雁門》詩:“歸來長揖功成后, 黃石 當(dāng)年故有期?!?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消息盈虛能早辦,惟有 黃石 、 鴟夷 堪羨。”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黃石 祠?!?br />(2).指 黃石公 授與 張良 的兵書黃石公三略。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當(dāng)斷不斷,《黃石》所戒?!?李賢 注:“黃石公三略曰:‘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span id="cgv7qf9"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四年》:“夫臣與主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胡三省 注:“《黃石》,即 張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書也。”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衛(wèi)行》:“論兵法《黃石》深籌,夸劍術(shù) 白猿 高手?!?br />(3).古代少數(shù)民族名。后漢書·循吏傳·任延:“ 延 到,選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賞罰,令將雜種 胡 騎 休屠 、 黃石 ,屯據(jù)要害。”后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虜,北有 黃石 、 北地 、 盧水胡 ,其表乃為徼外?!?br />(4).方解石的別名。見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黃石灘 。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孫述 將 侯丹 於 黃石 ?!?李賢 注:“即 黃石灘 也。水經(jīng)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東出百里而屆于 黃石 ?!诮?涪州 涪陵縣 ?!?br />(6).地名。 浙江省 臨海市 的 黃石嶺 。 清 吳偉業(yè) 《聞臺州警》詩之一:“天際飛燕 黃石嶺 ,云中犬吠 赤城樓 ?!?br />(7).地名。 湖北省 黃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黃石書(黃石書)
指 黃石公 授與 張良 的兵書。世稱黃石公三略。 明 陳子龍 《壯游行》:“或授 黃石 書,且遇採藥翁?!?/div>
《漢語大詞典》:黃石老
即 黃石公 。 唐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詩:“愧非 黃石老 ,安識 子房 賢?!?唐 杜牧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授符 黃石老 ,學(xué)劍 白猿翁 ?!眳⒁姟?黃石公 ”。
分類:黃石公
《國語辭典》:黃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時(shí)的隱士。曾于下邳圯上傳太公兵法于張良,故也稱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諳兵法、識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國語辭典》:六韜(六韜)  拼音:liù tāo
書名。指文、武、龍、虎、豹、犬韜。相傳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號為「武學(xué)七書」之一,為談兵者所稱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聞異說,可供神話研究參考。
《國語辭典》:三略  拼音:sān lüè
書名。相傳為黃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張良之兵書,今本凡三卷,乃后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