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照魑魅
   
犀燈
 
照幽怪
  
牛渚燃犀
 
燃靈犀
 
燃犀人
 
燃犀下照
 
赤幘驚幽渚
 
爨犀船
 
牛渚宵明
 
生犀不敢燒
 
犀慚水府
  
照濁水昏
 
海上燃犀
 
毀犀得螭
 

《異苑》卷七
晉溫嶠至牛渚磯,聞水底有音樂之聲,水深不可測(cè)。傳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幘。其夜,夢(mèng)人謂曰:「與君幽明道閣,何意相照耶?」嶠甚惡之,未幾卒。
《晉書》卷六十七〈溫嶠列傳〉~795~
朝議將留輔政,嶠以導(dǎo)先帝所任,固辭還藩。復(fù)以京邑荒殘,資用不給,嶠借資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cè),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嶠其夜夢(mèng)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fēng),至鎮(zhèn)未旬而卒,時(shí)年四十二。

簡(jiǎn)釋

爨犀船:詠奇異事物。唐杜甫《覆舟二首》之二:“徒聞斬蚊劍,無復(fù)爨犀船?!?/p>

典故
夜深花睡
 
只恐夜深花睡去
 
燒銀燭照紅妝
 
莫教渠睡
 
燒燭看嬌嬈
 
照妝醒睡
 
高燒銀燭
 
炙燭風(fēng)流
 
東風(fēng)喚花醒
 
海棠堪對(duì)燭


《蘇軾詩集》卷二十二〈海棠〉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典故
武庫火
 
劍飛
 
武庫燒
 
漢劍飛
 
斬蛇劍燒上天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
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燒漢高祖斬白蛇劍、孔子履、王莽頭等三物。中書監(jiān)張茂先懼難作,列兵陳衛(wèi),咸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向。

例句

漢帝斬蛇劍,晉時(shí)燒上天。自茲繁巨蟒,往往壽千年。 元稹 巴蛇

晉末武庫燒,脫然排戶牖。為欲掃群胡,散作彌天帚。自茲失所往,豪英共為詬。今復(fù)誰人鑄,挺然千載后。 元稹 說劍

禍集鉤方失,災(zāi)生劍忽飛。 張左丞 張左丞挽歌二首

自言漢劍當(dāng)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李賀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

柏梁天災(zāi)武庫火,匠石狼顧相愁冤。 柳宗元 行路難三首

劍飛終上漢,鶴夢(mèng)不離云。 盧綸 和王倉少尹暇日言懷

典故
美玉經(jīng)三火
 
火辨良玉
 
九炊為真玉
 
良玉猛火
 
試玉燒三日


《淮南子》卷二〈俶真訓(xùn)〉~52~
譬若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則至德天地之精也。
典故
火燒赤壁

相關(guān)人物
孫權(quán)
 
曹操(魏武帝)


《三國(guó)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262~
時(shí)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于當(dāng)陽,遂共圖計(jì),因進(jìn)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quán),權(quán)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時(shí)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zhàn),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鼓巳∶蓻_斗艦數(shù)十艘,實(shí)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bào)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shí)發(fā)火。時(shí)風(fēng)盛猛,悉延燒岸上營(yíng)落。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fù)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典故
張良燒棧
 
火燒連云棧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xiàn)項(xiàng)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xiàng)伯,使請(qǐng)漢中地。項(xiàng)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guó),良送至褒中,遣良?xì)w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xiàng)王意?!鼓耸沽歼€。行,燒絕棧道。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xiàng)王不遣成之國(guó),從與俱東。良說項(xiàng)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鼓艘札R王田榮反,書告項(xiàng)王。項(xiàng)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例句

黥布開關(guān),張良燒棧。 李瀚 蒙求


《情史類略》卷十一卷〈情化類·化火〉
蜀帝生公主,詔乳母陳氏乳養(yǎng)。陳氏攜幼子與公主居禁中。各年長(zhǎng),陳子出宮。其后,此子以思公主故,疾亟。一日,陳氏入宮,有憂色。公主詢其故,陳氏陰以實(shí)對(duì)。公主許允,遂托幸祆廟,期與子會(huì)。及期,子先在廟候之,忽睡去。既公主入廟,子沉睡不醒。公主待久將歸,乃解幼時(shí)所弄玉環(huán),附于子之懷中而去。及子醒寤,見之,怨氣成火,廟宇亦焚。祆廟,胡神也。
典故
劫火燒
 
昆明劫
    
昆池灰
  
劫沙
 
胡僧識(shí)
  
寒灰劫盡
 
劫灰池
 
劫未成灰
 
昆池劫墨
 
辨沈灰
 
灰劫昆明
  
劫石成灰
  
昆明事
 
池辨燒灰
 
黑土成灰
   
昆明出劫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卷一《漢洛陽白馬寺竺法蘭》
「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不委,可問西域人。后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弧?/span>
《搜神記》卷十三~98~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fù)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乖唬骸冈噯栁饔蛉?。」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后漢明帝時(shí),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shí)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shí)灰墨問之。道人云:「經(jīng)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淮私贌乓??!鼓酥费杂兄?。

簡(jiǎn)釋

劫灰:喻災(zāi)難后的遺跡。唐韓偓《寄禪師》:“劫灰聚散鐵輜墨,日御奔馳繭栗紅?!?/p>


例句

下輦登三襲,褰旒望九垓。林披館陶榜,水浸昆明灰。 劉憲 奉和幸三會(huì)寺應(yīng)制

劫灰難問理,島樹偶知名。 朱慶馀 省試晦日與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盡灰猶識(shí),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

留歡若可盡,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當(dāng)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fēng)亭

自有歸期在,勞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李賀 秦王飲酒

別訪棲禪侶,相期語劫沙。 李頻 書懷

是法從生有,修持歷劫塵。 李頻 題棲云寺立上人院

鳳紀(jì)編生日,龍池塹劫灰。 杜甫 千秋節(jié)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shí)有西域胡僧識(shí)。 杜甫 海棕行

世塵徒委積,劫火定焚燒。 盧綸 題念濟(jì)寺暈上人院

舊苑經(jīng)寒露,殘池問劫灰。 鄭愔 奉和幸三會(huì)寺應(yīng)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韓偓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劫灰聚散銖錙黑,日御奔馳繭栗紅。 韓偓 寄禪師

典故
三日燒玉


《呂氏春秋·論部》卷二十六〈士容論·士容〉~690~
「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鐘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箹|漢·高誘注:「鐘山之玉,燔以爐炭,三日三夜,色澤不變?!?/span>

例句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 放言五首

良玉同其中,三日燒不熱。 白居易 答友問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漢王之國(guó),良送至褒中,遣良?xì)w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xiàng)王意?!鼓耸沽歼€。行,燒絕棧道。

例句

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筑壇。 杜甫 王命

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

典故
延燒非關(guān)燕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順


舊題漢·孔鮒《孔叢子》卷下《論勢(shì)》
秦,貪暴之國(guó)也。勝趙必復(fù)他求,吾恐于時(shí)受其師也。先人有言,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及巳也。今子不悟趙破患將及巳,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例句

延燒魏闕非關(guān)燕,大狩陳倉不為雞。 韋莊 聞再幸梁洋

《國(guó)語辭典》:燒香(燒香)  拼音:shāo xiāng
1.燃香禮神拜佛?!冻蹩膛陌阁@奇》卷六:「他借著佛天為由,庵院為囤,可以引得內(nèi)眷來燒香?!埂都t樓夢(mèng)》第五四回:「咱們明兒到閻王廟去燒香,和閻王爺說去?!?br />2.比喻為求人辦事而送禮請(qǐng)客拉關(guān)系。如:「燒香說到底就是走后門?!?/div>
《國(guó)語辭典》:野燒(野燒)  拼音:yě shāo
在郊野燃燒野火。唐。嚴(yán)維 荊溪館呈丘義興詩:「野燒明山郭,寒更出縣樓?!固?。劉滄 長(zhǎng)州懷古詩:「野燒原空盡荻灰,吳王此地有樓臺(tái)?!?/div>
分類:野火
《漢語大詞典》:燒殘(燒殘)
(1).焚燒殘害。史記·吳王濞列傳:“賊殺大臣及 漢 使者,迫劫萬民,夭殺無罪,燒殘民家,掘其丘冢,甚為暴虐?!?br />(2).燃燒將盡。 唐 方干 《陪王大夫泛湖》詩:“蜜炬燒殘銀漢昃,羽觴飛急玉山傾?!?宋 楊萬里 《梅露堂燕客夜歸》詩:“梅堂客散人初靜,椽燭燒殘一尺紅。”
(3).因焚燒而殘缺。 金 元好問 《濟(jì)南什詩》之五:“石刻燒殘讌集辭,雄樓杰觀想當(dāng)時(shí)?!?/div>
《漢語大詞典》:燒燈(燒燈)
亦作“ 燒鐙 ”。
(1).點(diǎn)燈。 唐 王建 《宮詞》之八九:“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明 袁宗道 《晚晴偏書》詩:“靜嘿憐童僕,燒燈夜未眠?!?葉葉 《庚戌紀(jì)事》詩之一:“徹夜燒燈釣月舫,可知杯酒即天涯?!?br />(2).指舉行燈會(huì)或燈市。舊唐書·玄宗紀(jì)下:“﹝ 開元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 勤政樓 讌羣臣,連夜燒燈,會(huì)大雪而罷,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為之。”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一:“國(guó)朝上元節(jié)燒燈盛於前代,為綵山峻極而對(duì)峙於 端門 ?!?br />(3).指元宵節(jié)。 宋 蔣捷 《絳都春》詞:“歸時(shí)記約燒燈夜。早拆盡、鞦韆紅架?!?清 納蘭性德 《金菊對(duì)芙蓉·上元》詞:“狂游似夢(mèng),而今空記,密約燒鐙?!?清 洪亮吉 《吳上舍文桂倚梅圖》詩:“纔過燒燈無幾日,誤書穀雨我心驚?!眳⒁姟?燒燈節(jié) ”。
《漢語大詞典》:燒燈節(jié)(燒燈節(jié))
指元宵節(jié)。舊俗于正月十五晚張燈結(jié)彩,供人通宵觀賞,故稱。 宋 劉辰翁 《憶秦娥》詞:“燒燈節(jié),朝京道上風(fēng)和雪?!?/div>
《國(guó)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燭照明察。參見「燬犀」條。宋。辛棄疾 水龍吟。舉頭西北浮云詞:「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fēng)雷怒,魚龍慘?!?/div>
《漢語大詞典》:牛渚怪
晉 溫嶠 在 牛渚磯 燃犀照怪的典故。 宋 王安石 《雨花臺(tái)》詩:“南上欲窮 牛渚 怪,北尋難忘 草堂 靈。” 宋 陸游 《客懷》詩:“堅(jiān)坐懶窮 牛渚 怪,倦游何恨 雁門 踦。”參見“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 溫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測(cè),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嶠 其夜夢(mèng)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 嶠 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fēng),至鎮(zhèn)未旬而卒?!焙蠖嘤谩跋张d尽庇鞫床煊奈?。 明 高啟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萬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黃河秋決聞陜督尹公移節(jié)清江寄呈》詩之二:“麈談立止 黃河 蜀,犀照應(yīng)愁水府寒。”《世無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懸,寃情洞見,乞賜超豁?!?/div>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牛渚犀
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異之物。 清 鄭鉽 《夜光木歌》:“爾胡不學(xué) 牛渚 犀,驅(qū)逐鬼怪清鯨鯢。” 清 黃景仁 《登泗上樓》詩:“百靈自掣 龜山 鎖,萬怪須然 牛渚 犀?!眳⒁姟?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 溫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測(cè),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嶠 其夜夢(mèng)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 嶠 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fēng),至鎮(zhèn)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啟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萬怪呈?!币嗍∽鳌?犀照 ”。 清 袁枚 《黃河秋決聞陜督尹公移節(jié)清江寄呈》詩之二:“麈談立止 黃河 蜀,犀照應(yīng)愁水府寒?!?span id="1yh1qkd" class="book">《世無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懸,寃情洞見,乞賜超豁?!?/div>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火
犀角燃燒的火焰。喻銳利的目光。《玉嬌梨》第九回:“我小姐這一片愛才心腸可質(zhì)鬼神,一雙識(shí)才俊眼猶如犀火。”參見“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 溫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測(cè),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嶠 其夜夢(mèng)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 嶠 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fēng),至鎮(zhèn)未旬而卒?!焙蠖嘤谩跋张d尽庇鞫床煊奈?。 明 高啟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萬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黃河秋決聞陜督尹公移節(jié)清江寄呈》詩之二:“麈談立止 黃河 蜀,犀照應(yīng)愁水府寒?!?span id="iwpc9md" class="book">《世無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懸,寃情洞見,乞賜超豁?!?/div>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焰
犀角燃燒的火焰。 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眳⒁姟?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 溫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測(cè),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嶠 其夜夢(mèng)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 嶠 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fēng),至鎮(zhèn)未旬而卒?!焙蠖嘤谩跋张d尽庇鞫床煊奈?。 明 高啟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萬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黃河秋決聞陜督尹公移節(jié)清江寄呈》詩之二:“麈談立止 黃河 蜀,犀照應(yīng)愁水府寒?!?span id="hvibshw" class="book">《世無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懸,寃情洞見,乞賜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 溫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測(cè),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嶠 其夜夢(mèng)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 嶠 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fēng),至鎮(zhèn)未旬而卒?!焙蠖嘤谩跋张d尽庇鞫床煊奈?。 明 高啟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萬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黃河秋決聞陜督尹公移節(jié)清江寄呈》詩之二:“麈談立止 黃河 蜀,犀照應(yīng)愁水府寒?!?span id="dlevkfw" class="book">《世無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懸,寃情洞見,乞賜超豁?!?/div>
分類:洞察幽微
《國(guó)語辭典》:火燒祆廟(火燒祆廟)  拼音:huǒ shāo xiān miào
蜀公主乳母之子因思念公主而成疾,公主假幸祆廟之名,前去探視,時(shí)子沉睡,公主遺玉環(huán)而去,待子醒而見之,怨氣成火而廟焚的故事。見《淵鑒類函。卷五八。公主三》。后多用以比喻感情受挫或好事多磨。元。無名氏《爭(zhēng)報(bào)恩》第一折:「我今夜著他個(gè)火燒祆廟,水淹斷了藍(lán)橋?!?/div>
《漢語大詞典》:劫塵(劫塵)
亦作“刧塵”。亦作“刼塵”。
(1).凡塵,人世。 清 黃宗羲 《陳定生先生墓志銘》:“貞元朝士無多,劫塵冷落。” 清 洪升 《長(zhǎng)生殿·聞樂》:“藥搗長(zhǎng)生離刼塵,清妍面目本來真?!?清 珠泉居士 《續(xù)板橋雜記·軼事一》:“覺當(dāng)時(shí)尚有秋水一泓,茲則盡成平陸,亦刧塵之小變也夫?!?br />(2).謂兵火戰(zhàn)亂之馀燼。 元 耶律楚材 《過沁園有感》詩:“垣頽月榭經(jīng)兵火,草沒詩碑覆劫塵?!?/div>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燼。 蘇曼殊 《為調(diào)箏人繪像》詩:“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jīng)》:“劫火洞然,大千俱壞?!?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yīng)隨劫火燒?!?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shí),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并遭劫火亡?!?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國(guó)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燒剩的灰燼。古印度人認(rèn)為世界將毀壞時(shí),劫火出現(xiàn),燒毀一切,世界都成灰燼。唐。李商隱 寄惱韓同年二首時(shí)韓住蕭洞詩:「年華若到經(jīng)風(fēng)雨,便是胡僧話劫灰。」
2.戰(zhàn)爭(zhēng)燒殺后,殘存的東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見“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戰(zhàn)亂。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yīng)詔》:“無勞問待詔,自識(shí) 昆明 灰?!?倪璠 注引三輔黃圖:“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藛柡?,胡人曰:‘燒劫之餘灰也?!币嘧鳌?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驪山宮圖》:“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清 錢謙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記事》之五:“請(qǐng)看 襄 雒 新烽火,還道 昆明 舊劫灰。”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戰(zhàn)亂。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yīng)詔》:“無勞問待詔,自識(shí) 昆明 灰?!?倪璠 注引三輔黃圖:“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藛柡?,胡人曰:‘燒劫之餘灰也?!币嘧鳌?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驪山宮圖》:“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錢謙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記事》之五:“請(qǐng)看 襄 雒 新烽火,還道 昆明 舊劫灰?!?/div>
《國(guó)語辭典》:昆池劫灰  拼音:kūn chí jié huī
傳說漢武帝鑿昆明池,挖出許多黑土,有西域高僧說這黑土是世界將盡時(shí),劫火灼燒所留下的馀灰。見漢。無名氏《三輔黃圖。卷四。漢昆明池》。后用以喻災(zāi)難的遺跡。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輔黃圖·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問 東方朔 , 東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藛柡?,胡人曰:‘劫燒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毀壞后的殘跡。 唐 章孝標(biāo) 《次韻和光祿錢卿》之一:“廢興今古事,何必嘆池灰?!?/div>
分類:兵火毀壞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語。指大三災(zāi)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峽州劉伯華使君四十韻》:“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宋 米芾 《山光寺》詩:“仙來石畔懷灰劫,鶴語池邊勸后生?!?br />(2).指被兵火毀壞后的殘跡。 清 葉燮 《集吳天章傳清堂感舊限紅字》:“忽驚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陽 拭槁桐?!?/div>
《漢語大詞典》:燒棧(燒棧)
燒毀棧道。 秦 亡后, 劉邦 和 項(xiàng)羽 爭(zhēng)奪封建統(tǒng)治權(quán)。 劉邦 為 漢王 時(shí),軍事力量較弱。在向 項(xiàng)羽 請(qǐng)得 漢中 地,由 巴蜀 進(jìn)駐 漢中 時(shí),采用 張良 計(jì)策,故意把沿途所經(jīng)過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復(fù)返回,無意與 項(xiàng)羽 爭(zhēng)戰(zhàn),以此麻痹 項(xiàng)羽 。見史記·留侯世家。后代詩文常提到這個(gè)用兵策略。 五代 李瀚 《蒙求》:“ 黥布 開 關(guān) , 張良 燒棧?!?宋 陸游 《遠(yuǎn)游二十韻》:“會(huì)有 蜀漢 役,奇險(xiǎn)日窺覘。筑壇訪遺址,燒棧想烈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