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516,分368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歐蘇
聱叟
八元
白鹿坡元戎將
元伯巨卿千里從(又作:元伯相葬)
元輕白俗
白燕瑞書
元龍百尺樓(又作:元龍豪氣 ...)
士元驥足
半面妝
金鏡鐵胎記開元
元亮歸來(又作:歸來同元亮)
誤了吳元濟(jì)(又作:吳元濟(jì)失家)
元亮徑
長物元無有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軾


金 王若虛《送呂鵬舉赴舉序》
故必探《語》《孟》之淵源,擷 歐 蘇 之菁英。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五
韓 柳 歐 蘇 。 韓 柳 文多相似…… 韓 如美玉, 柳 如精金; 韓 如靜女, 柳 如名姝; 韓 如德驥, 柳 如天馬。 歐 似 韓 , 蘇 似 柳 。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元結(jié)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元結(jié)列傳〉~4685~
河南,元氏望也。結(jié),元子名也。次山,結(jié)字也。世業(yè)載國史,世系在家諜。少居商馀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為稱。天下兵興,逃亂入猗玗洞,始稱猗玗子。后家瀼濱,乃自稱浪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既客樊上,漫遂顯。樊左右皆漁者,少長相戲,更曰聱叟。彼誚以聱者,為其不相從聽,不相鉤加,帶笭箵而盡船,獨(dú)聱牙而揮車。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仲堪
 
仲熊
 
伯奮
 
伯虎
 
叔獻(xiàn)
 
叔豹
 
季仲
 
季貍
 
高辛氏


《春秋左傳·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xiàn)、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闯紙?,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晉·杜預(yù)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羆之倫?!?/span>

例句

早入八元數(shù),嘗承三接恩。 劉禹錫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典故
長安父老
 
白鹿坡元戎將


《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257~
時(shí)殷浩至洛陽修復(fù)園陵,經(jīng)涉數(shù)年,屢戰(zhàn)屢敗,器械都盡。溫復(fù)進(jìn)督司州,因朝野之怨,乃奏廢浩,自此內(nèi)外大權(quán)一歸溫矣。溫遂統(tǒng)步騎四萬發(fā)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xiāng),步自淅川以征關(guān)中,命梁州刺史司馬勛出子午道。別軍攻上洛,獲苻健荊州刺史郭敬,進(jìn)擊青泥,破之。健又遣子生、弟雄眾數(shù)萬屯峣柳、愁思堆以距溫,遂大戰(zhàn),生親自陷陣,殺溫將應(yīng)誕、劉泓,死傷千數(shù)。溫軍力戰(zhàn),生眾乃散。雄又與將軍桓沖戰(zhàn)白鹿原,又為沖所破。雄遂馳襲司馬勛,勛退次女媧堡。溫進(jìn)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溝自固,居人皆安堵復(fù)業(yè),持牛酒迎溫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fù)見官軍!」初,溫恃麥?zhǔn)?,取以為軍資,而健芟苗清野,軍糧不屬,收三千馀口而還。帝使侍中黃門勞溫于襄陽。
典故
具雞黍
      
幽明永隔
 
千里論交
 
雞黍恨
 
白馬故人
  
巨卿哭
 
升堂他日約
  
張范風(fēng)流
 
張范善終始
 
白馬悲宋
 
炊黍期張
 
死結(jié)生交
 
死夢尋范式
 
元伯巨卿千里從
 
元伯相葬
 
張范通夢
 
只雞平生約

相關(guān)人物
張劭
 
范式


《后漢書》卷八十一〈獨(dú)行列傳·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學(xué),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dāng)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jiān)O(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鼓冈唬骸溉羧?,當(dāng)為爾醞酒?!怪疗淙?,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式仕為郡功曹。后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于子,是非死友,復(fù)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箤ざ洹J胶鰤粢娫岽估t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dāng)以爾時(shí)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fā)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jìn)。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shí),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咕耷浼戎粒祮恃栽唬骸感幸釉?!死生路異,永從此辭?!箷嵴咔耍虨閾]涕。式因執(zhí)紼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脩墳樹,然后乃去。

簡釋

具雞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例句

系舟偏憶戴,炊黍愿期張。 李端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

巨卿哭處云空斷,阿騖歸來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沒后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后見歸妓感而成詩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蹉跎江浦生華發(fā),牢落寒原會素車。 權(quán)德輿 哭張十八校書

元伯歸全去,無由白馬來。 權(quán)德輿 工部發(fā)引日屬傷足臥疾不遂執(zhí)紼

張范善終始,吾等豈不慕。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尚憶青騾去,寧知白馬來。 王維 哭褚司馬

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王起 和李校書雨中自秘省見訪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不遇詩

張范唯通夢,求羊永絕蹤。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風(fēng)期嵇呂好,存歿范張親。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馬賓徒散,青烏隴隧開。 鄭愔 哭郎著作

青烏新兆去,白馬故人來。 駱賓王 樂大夫挽詞五首

雁魚空有信,雞黍恨無期。 魚玄機(jī) 期友人阻雨不至

典故
白俗
 
相關(guān)人物
白居易
 
元稹


《蘇軾文集》卷六三〈祭柳子玉文〉
猗歟子玉,南國之秀。甚敏而文,聲發(fā)自幼。從橫武庫,炳蔚文囿。獨(dú)以詩嗚,天錫雄咮。元輕白俗,郊寒島瘦。嘹然一吟,眾作卑陋。凡今卿相,伊昔朋舊。平視青云,可到寧驟。孰云坎軻,白發(fā)垂脰。才高絕俗,性疏來詬。謫居窮山,遂侶猩狖。夜衾不絮,朝甑絕餾。慨然懷歸,投棄纓綬。潛山之麓,往事神后。道味自飴,世芬莫嗅。凡世所欲,有避無就。謂當(dāng)乘除,并畀之壽。云何不淑,命也誰咎。頃在錢塘,惠然我覯。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南屏,莫宿靈鷲。雪窗饑坐,清闋間奏。沙河夜歸,霜月如晝。綸巾鶴氅,驚笑吳婦。會合之難,如次組繡。翻然失去,覆水何救。維子耆老,名德俱茂。嗟我后來,匪友惟媾。子有令子,將大子后。頎然二孫,則謂我舅。念子永歸,涕如懸霤。歌此奠詩,一樽往侑。
典故
白燕瑞書

相關(guān)人物
王政君(元皇后)


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四
元后在家,嘗有白燕銜白石,大如卵,墮后績筐中。后取之,石自剖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復(fù)還合,乃寶祿焉。后為皇后,常并置璽笥中,謂為天璽也。

例句

青烏靈兆久,白燕瑞書頻。 權(quán)德輿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王氏)

典故      
元龍湖海
 
湖海元龍
  
百尺高樓
  
高樓百尺
 
樓高百尺
 
湖海興
 
元龍意氣
 
臥元龍
  
問田舍
 
臥百尺樓
 
元龍床
 
高臥元龍
 
樓上元龍
 
笑求田
 
百尺高眠
 
陳登豪氣
 
大床獨(dú)臥
 
高枕元龍
 
亂世求田
 
求舍問田
 
臥床高
 
小床臥客
 
大床
  
裘田計(jì)
 
玄德對臥
 
相關(guān)人物
劉備
 
許汜
 
陳登


《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陳登〉
陳登者,字元龍,在廣陵有威名。又掎角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年三十九卒。后許汜與劉備并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箓渲^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箓鋯栥幔骸妇院?,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表大笑。備因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dāng)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簡釋

上下床:慢待客人。清趙翼《題間游草后》之一:“共知殷浩宜高閣,偏伴陳登臥下床。”

樓上元龍:指尊貴之人。金元好問《寄希顏》之二:“山頭杜甫長年瘦,樓上元龍先日豪?!?/p>


例句

昨日臨川謝病還,求田問舍獨(dú)相關(guān)。 戴叔倫 題招隱寺

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回中夜惜元龍。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典故
驥才
 
士元驥足
 
龐才非百里

相關(guān)人物
劉備
 
龐統(tǒng)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龐統(tǒng)傳〉~953~
龐統(tǒng)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shí)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tǒng)弱冠往見徽,徽采桑于樹上,坐統(tǒng)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tǒng)當(dāng)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后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于長養(yǎng)。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shí)人怪而問之,統(tǒng)答曰:「當(dāng)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fēng)俗,長道業(yè),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lǐng)南郡太守。瑜卒,統(tǒng)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dāng)西還,并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tǒng)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fù)重致遠(yuǎn)也?!怪^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shí)之佳也?!箍?、劭謂統(tǒng)曰:「使天下太平,當(dāng)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tǒng)相結(jié)而還。先主領(lǐng)荊州,統(tǒng)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dāng)展其驥足耳?!怪T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于諸葛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zhèn)荊州。統(tǒng)隨從入蜀。先主領(lǐng)荊州,統(tǒng)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dāng)展其驥足耳?!怪T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于諸葛亮,遂與亮并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zhèn)荊州。統(tǒng)隨從入蜀。
典故   
徐娘老
  
妝半
 
半面春
 
徐妃半面
  
徐娘半面
  
老去徐娘
 
半老佳人
 
徐妃面
 
舊日徐娘
 
半面宮妝
 
花嬌半面
 
花深半面
 
新妝半面
 
風(fēng)流徐娘
 
徐娘多情
 
徐娘洵老

相關(guān)人物
徐昭佩
 
蕭繹(梁元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傳第下·元帝徐妃〉~34~
元帝徐妃諱昭佩,東海郯人也。祖孝嗣,齊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緄,侍中、信武將軍。妃以天監(jiān)十六年十二月拜湘東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貞。妃無容質(zhì),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與荊州后堂瑤光寺智遠(yuǎn)道人私通。酷妒忌,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時(shí)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為詩相贈答。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fēng)大起,發(fā)屋折木。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帝以為不祥,后果不終婦道。

簡釋

徐妃半面妝:喻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隱《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例句

夫君每尚風(fēng)流事,應(yīng)為徐妃致此栽。 司馬都 和陸魯望白菊

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李商隱 南朝

典故 
江上鑄鏡
 
金鏡鐵胎記開元


《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李守泰〉~77~
唐天寶三載五月十五日,揚(yáng)州進(jìn)水心鏡一面??v橫九寸,青瑩耀日。背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勢如生動。玄宗覽而異之。進(jìn)鏡官揚(yáng)州參軍李守泰曰:「鑄鏡時(shí),有一老人,自稱姓龍名護(hù)。須發(fā)皓白,眉如絲,垂下至肩,衣白衫。有小童相隨,年十歲,衣黑衣。龍護(hù)呼為玄冥。以五月朔忽來,神采有異,人莫之識。為鏡匠呂暉曰,老人家住近,聞少年鑄鏡,暫來寓目。老人解造真龍,欲為少年制之,頗將愜于帝意。遂令玄冥入爐所,扃閉戶墉,不令人到。經(jīng)三日三夜,門左洞開。呂暉等二十人于院內(nèi)搜覓,失龍護(hù)及玄冥所在。鏡爐前獲素書一紙,文字小隸云:鏡龍長三尺四寸五分,法三才。象四氣,稟五行也??v橫九寸,類九州分野。鏡鼻如明月珠焉。開元皇帝圣通伸靈,吾遂降祉。斯鏡可以辟邪,鑒萬物。秦始皇之鏡,無以加焉。歌曰:『盤龍盤龍,隱于鏡中。分野有象,變化無窮。興云吐霧,行雨生風(fēng)。上清仙子,來獻(xiàn)圣聰?!弧箙螘煹人煲歧R爐置船中,以五月五日午時(shí),乃于揚(yáng)子江鑄之。未鑄前,天地清謐。興造之際,左右江水忽高三十馀尺,如雪山浮江,又聞龍吟,如笙簧之聲,達(dá)于數(shù)十里?;T古老,自鑄鏡以來,未有如斯之異也?!沟墼t有司,別掌此鏡。至天寶七載,秦中大旱。自三月不雨至六月。帝親幸龍?zhí)闷碇粦?yīng)。問昊天觀道士葉法善曰:「朕敬事神靈,以安百姓。今亢陽如此,朕甚憂之。親臨祈禱,不雨何也?卿見真龍否乎?」對曰:「臣亦曾見真龍,臣聞畫龍四肢骨節(jié),一處得以似真龍,即便有感應(yīng)。用以祈禱,則雨立降。所以未靈驗(yàn)者,或不類真龍耳?!沟奂丛t中使孫知古,引法善于內(nèi)庫遍視之。忽見此鏡,遂還奏曰:此鏡龍真龍也。」帝幸凝陰殿,并召法善祈鏡龍。頃刻間,見殿棟有白氣兩道,下近鏡龍。龍鼻亦有白氣,上近梁棟。須臾充滿殿庭,遍散城內(nèi)。甘雨大澍,凡七日而止。秦中大熟。帝詔集賢待詔吳道子,圖寫鏡龍,以賜法善。
典故    
淵明歸去
 
淵明歸
 
賦歸去來
 
愧淵明
 
吟歸去
 
淵明賦歸
 
淵明歸來
 
元亮歸來
 
陶令賦歸來
 
陶令歸去
 
歸去吟
 
陶令去官
 
陶令思?xì)w
 
歸去篇
 
罷官陶令
 
賦得歸來
 
陶令辭彭澤
 
歸去陶
 
歸田先作賦
 
歸臥淵明
 
還家陶令
 
彭澤初歸
 
彭澤歸田
 
陶令解龜
 
陶休
 
投組歸來
 
淵明歸意
  
歸來同元亮
 
靖節(jié)賦歸
 
陶令幾時(shí)歸
 
陶潛休官
 
淵明解征驂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潛少有高趣,……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兮辭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shí)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yuǎn)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dāng)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陶淵明集》卷五〈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dú)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來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而流憩,時(shí)翹首而遐觀。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fù)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暮春,將有事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shí),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shí),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蕓?,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而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例句

陶令之官去,窮愁慘別魂。 崔峒 送陸明府之盱眙

前賢未必全堪學(xué),莫讀當(dāng)時(shí)歸去篇。 方干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之一

陶令棄官后,仰眠書屋中。 李商隱 自貺

不勝庾信鄉(xiāng)關(guān)思,遂作陶潛歸去吟。 李群玉 請告南歸留別同館

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杜甫 醉時(shí)歌

散員疏去未為貴,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題崔常侍濟(jì)上別墅

潘郎作賦年,陶令辭官后。 皇甫冉 寄劉方平

云埋野艇吟歸去,草沒山田賦遂初。 羅隱 新安投所知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 羅隱 曲江春感

茂陵久病書千卷,彭澤初歸酒一瓢。 許渾 送前東陽于明府由鄂渚歸故林

陶令何足錄,彭澤歸已遲。 顧況 擬古三首之三

典故 
夜銜枚
 
夜入蔡州
 
蔡州平
 
雪夜入蔡州
 
夜入蔡州城
 
銜枚入蔡州
 
蔡州鵝鴨
 
鵝池平蔡
 
將軍半夜鵝
 
平蔡壘
 
入蔡縛賊
 
入蔡奇兵
 
誤了吳元濟(jì)
 
直入蔡州城
 
鵝池雪
 
入蔡
 
吳元濟(jì)失家

相關(guān)人物
李愬
 
裴度
 
吳元濟(jì)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李晟列傳·李愬〉~3680~
陳許節(jié)度使李光顏勇冠諸軍,賊悉以精卒抗光顏。由是愬乘其無備,十月,將襲蔡州。其月七日,使判官鄭澥告師期于裴度。十日夜,以李祐率突將三千為先鋒,李忠義副之,愬自帥中軍三千,田進(jìn)誠以后軍三千殿而行。初出文成柵,眾請所向,愬曰:「東六十里止。」至賊境,曰張柴砦,盡殺其戍卒,令軍士少息,繕羈靮甲冑,發(fā)刃彀弓,復(fù)建旆而出。是日,陰晦雨雪,大風(fēng)裂旗旆,馬慄而不能躍,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其川澤梁徑險(xiǎn)夷,張柴已東,師人未嘗蹈其境,皆謂投身不測。初至張柴,諸將請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jì)也?!怪T將失色。監(jiān)軍使哭而言曰:「果落李祐計(jì)中!」愬不聽,促令進(jìn)軍,皆謂必不生還;然已從愬之令,無敢為身計(jì)者。愬道分五百人斷洄曲路橋,其夜凍死者十二三。又分五百人斷朗山路。自張柴行七十里,比至懸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擊之,以雜其聲。賊恃吳房、朗山之固,晏然無一人知者。李祐、李忠義坎墉而先登,敢銳者從之,盡殺守門卒而登其門,留擊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濟(jì)外宅。蔡吏告元濟(jì)曰:「城已陷矣?!乖獫?jì)曰:「是洄曲子弟歸求寒衣耳?!苟砺剱遘娞柫顚⑹吭疲骸赋J虃髡Z?!鼓嗽唬骸负纬J痰弥劣诖??」遂驅(qū)率左右乘子城拒捍。田進(jìn)誠以兵環(huán)而攻之。愬計(jì)元濟(jì)猶望董重質(zhì)來救,乃令訪重質(zhì)家安恤之,使其家人持書召重質(zhì)。重質(zhì)單騎而歸愬,白衣泥首,愬以客禮待之。田進(jìn)誠焚子城南門,元濟(jì)城上請罪,進(jìn)誠梯而下之,乃檻送京師。其申、光二州及諸鎮(zhèn)兵尚二萬馀人,相次來降。
典故
荒三徑
 
三徑荒
 
松菊荒
 
柴桑松菊
 
松菊徑
 
三徑荒蕪
 
三徑蓬蒿
 
菊松三徑
 
淵明三徑
 
元亮徑
 
淵明松菊
 
柴桑三徑
  
三徑松筠
 
松菊尚存
 
松荒三徑
 
芳草生三徑
 
三徑菊花叢
 
舊徑既荒
 
陶令三徑
 
陶潛菊徑
 
耘鋤三徑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陶潛〉~246~
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其辭曰: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dú)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來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而流憩,時(shí)翹首而遐觀。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例句

草生元亮徑,花暗子云居。 王績 田家三首

典故
無長物
 
室無長物
  
長物元無有

相關(guān)人物
王恭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德行〉~48~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构o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馀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箤υ唬骸刚扇瞬幌すВё魅藷o長物。」
《晉書》卷八十四〈王恭列傳〉~283~
王恭字孝伯,光祿大夫蘊(yùn)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譽(yù),清操過人,自負(fù)才地高華,恒有宰輔之望。與王忱齊名友善,慕劉惔之為人。謝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為將來伯舅?!箛L從其父自會稽至都,忱訪之,見恭所坐六尺簟,忱謂其有馀,因求之。恭輒以送焉,遂坐薦上。忱聞而大驚,恭曰:「吾平生無長物?!蛊浜喡嗜绱?。

例句

此外無長物,于我有若亡。 白居易 寄張十八

但恐人間為長物,不如林下作遺民。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韻

《漢語大詞典》:歐蘇(歐蘇)
宋 散文大家 歐陽修 和 蘇軾 的并稱。 金 王若虛 《送呂鵬舉赴舉序》:“故必探《語》《孟》之淵源,擷 歐 蘇 之菁英?!?/div>
《漢語大詞典》:韓柳歐蘇(韓柳歐蘇)
唐 代 韓愈 、 柳宗元 和 宋 代 歐陽修 、 蘇軾 的合稱。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五:“ 韓 柳 歐 蘇 。 韓 柳 文多相似…… 韓 如美玉, 柳 如精金; 韓 如靜女, 柳 如名姝; 韓 如德驥, 柳 如天馬。 歐 似 韓 , 蘇 似 柳 ?!?簡夷之 《〈中國近代文論選〉前言》:“ 清 代文壇原以桐城派為正宗,他們標(biāo)榜 孔 、 孟 、 程 、 朱 的‘道統(tǒng)’, 韓 、 柳 、 歐 、 蘇 的‘文統(tǒng)’,以及二者結(jié)合的所謂‘義法’。”
《漢語大詞典》:聱叟
唐 元結(jié) 的別號。 元結(jié) 自稱 浪士 ,及有官,人呼為 漫郎 。后客居 樊 上,左右皆漁者,少長相戲,又呼為 聱叟 。見《新唐書·元結(jié)傳》。 宋 林逋 《雜興》詩之四:“ 次山 有以稱 聱叟 , 魯望 兼之傳 散人 ?!?次山 , 元結(jié) 字; 魯望 , 陸龜蒙 字,人號 江湖散人 。 金 麻九疇 《贈裕之》詩:“賢人樂古聲猶在, 聱叟 文高世豈知?!?清 陳維嵩 《水調(diào)歌頭·讀董舜民〈蒼梧詞〉題后》詞:“力壓古 聱叟 ,氣懾萬 獠 奴。”
《國語辭典》:八元  拼音:bā yuán
上古高辛氏有干才八人,善于治國,世稱為「八元」。《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xiàn)、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固???追f達(dá)。正義:「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div>
分類:才子
《國語辭典》:殺雞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殺雞作黍飯。指盛情款待賓客?!墩撜Z。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東周列國志》第七三回:「專諸復(fù)出其妻子相見,殺雞為黍,歡如骨肉?!挂沧鳌笟㈦u炊黍」。
《國語辭典》:素車(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喪事或兇事時(shí),所用白土涂飾或沒有紋飾的車子。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祝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zé)躬,則雩禜之文也?!?/div>
《漢語大詞典》:范張(范張)
(1). 東漢 范式 、 張劭 的并稱。二人友善,重義守信,有死友之稱。后常以 范 張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見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式。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廣絕交論》:“ 范 張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叔倫:“ 范 張 之期,曾不虛月。”
(2). 范蠡 、 張良 的并稱。古代以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讓太傅揚(yáng)州牧表》:“追跡 范 張 ,濯纓 汾 射 ,臣之志也?!?/div>
《國語辭典》:范張雞黍(范張雞黍)  拼音:fàn zhāng jī shǔ
范式、張劭遠(yuǎn)隔千里,相期約會,劭對式堅(jiān)信不疑,式果真如期赴約的故事。典出《后漢書。卷八一。獨(dú)行傳。范式傳》。后比喻朋友間真誠的信義和深情?!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餞居田里》:「餞別長亭里,匆匆話別離,管鮑情分,使人流涕,良友各天涯,怎能勾范張雞黍重相會。」
《國語辭典》:雞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雞作菜,以黍作飯。指招待賓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贈張徐州謖〉詩:「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唐。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div>
《漢語大詞典》:雞黍約(雞黍約)
東漢 范式 在他鄉(xiāng)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后當(dāng)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shí)設(shè)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式》。后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唐 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shí)不放酒杯空?!?宋 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詩:“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清 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詞:“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div>
《漢語大詞典》:雞黍期(雞黍期)
同“ 雞黍約 ”。 唐 高適 《贈別王七十管記》詩:“款曲雞黍期,酸辛別離袂?!?/div>
《漢語大詞典》:雞黍約(雞黍約)
東漢 范式 在他鄉(xiāng)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后當(dāng)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shí)設(shè)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式》。后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唐 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shí)不放酒杯空。” 宋 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詩:“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 清 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詞:“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div>
《漢語大詞典》:元輕白俗(元輕白俗)
對 唐 代詩人 元稹 和 白居易 詩風(fēng)的一種評語,謂前者輕佻,后者俚俗。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 郊 寒 島 瘦, 元 輕 白 俗?!?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詩﹞以氣韻清高深眇者絶,以格力雅健雄豪者勝。 元 輕 白 俗, 郊 寒 島 瘦,皆其病也?!?/div>
《國語辭典》: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三國魏許氾逢亂過下邳,拜見陳登,卻不想憂國救世,只思求田問舍,而遭陳登鄙視。陳登高臥于大床,而使許氾臥于下床,且不與許氾說話。典出《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比喻高低懸殊。元。方回〈追和艮軒俞同年題程一甫冕詩卷〉詩:「人物真高絕,何徒上下床。」
《漢語大詞典》:元龍(元龍)
(1).道教語。猶元陽。道教對“得道”的別稱。《西游記》第一回:“有分有緣休俗愿,無憂無慮會元龍。”
(2).指皇帝。《西游記》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稱上壽,朝中眾宰賀元龍?!?/div>
分類:道教帝王
《漢語大詞典》:元龍百尺樓(元龍百尺樓)
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劉備 ﹞曰:‘君( 許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 元龍 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后借指抒發(fā)壯懷的登臨處。 宋 陸游 《秋思》詩:“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 元龍 百尺樓?!币嗍》Q“ 元龍樓 ”。 沈礪 《狂歌行》:“時(shí)而一憑高,直上 元龍 樓?!眳⒁姟?元龍豪氣 ”。
《漢語大詞典》:元龍豪氣(元龍豪氣)
東漢 陳登 ,字 元龍 。 許汜 曾見之。 登 以 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久不與語。后 許汜 謂 劉備 曰:“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12259'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宋 黃機(jī) 《永遇樂·章史君席上》詞:“ 史君 自有, 元龍 豪氣,喚客且休辭醉?!眳⒁姟?元龍高臥 ”。
《漢語大詞典》:元龍豪氣(元龍豪氣)
東漢 陳登 ,字 元龍 。 許汜 曾見之。 登 以 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久不與語。后 許汜 謂 劉備 曰:“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見《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宋 黃機(jī) 《永遇樂·章史君席上》詞:“ 史君 自有, 元龍 豪氣,喚客且休辭醉。”參見“ 元龍高臥 ”。
《國語辭典》:元龍高臥(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東漢陳登,字元龍,有豪氣。許汜見登,登久不相與言,自上大床臥,使汜臥下床。見《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后以元龍高臥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劉備
《國語辭典》:元龍高臥(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東漢陳登,字元龍,有豪氣。許汜見登,登久不相與言,自上大床臥,使汜臥下床。見《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后以元龍高臥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劉備
《國語辭典》:問舍求田(問舍求田)  拼音:wèn shè qiú tián
只知購田置產(chǎn)而沒有雄心壯志。《幼學(xué)瓊林。卷一。地輿類》:「問舍求田,原無大志?!挂沧鳌盖筇飭柹帷埂?/div>
《漢語大詞典》:求田
見“ 求田問舍 ”。
《國語辭典》:求田問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購置田宅家產(chǎn)而沒有遠(yuǎn)大的志向。《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挂沧鳌竼柹崆筇铩?。
《國語辭典》:求田問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購置田宅家產(chǎn)而沒有遠(yuǎn)大的志向?!度龂尽>砥?。魏書。呂布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挂沧鳌竼柹崆筇铩?。
《漢語大詞典》:湖海士
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俠氣概的人。 清 趙與虤 《娛書堂詩話》卷下:“有客過門湖海士,隔籬呼酒咄嗟間?!?/div>
分類:豪俠氣概
《國語辭典》:湖海氣(湖海氣)  拼音:hú hǎi qì
豪氣。金。元好問范寬秦川圖〉詩:「望之見之不可親,元龍未除湖海氣?!?/div>
分類:豪俠
《漢語大詞典》:百尺樓(百尺樓)
(1).泛指高樓。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汜 ( 許汜 )曰:‘昔遭亂過 下邳 ,見 元龍 ( 陳登 )。 元龍 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牀臥,使客臥下牀?!?備 ( 劉備 )曰:‘……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 元龍 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dú)上海風(fēng)秋?!?宋 蘇軾 《次韻答邦直子由》之四:“恨無 揚(yáng)子 一區(qū)宅,懶臥 元龍 百尺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身憑百尺樓,目斷千山秀?!?呂志伊 《鎮(zhèn)山樓遠(yuǎn)眺》詩:“登臨行遠(yuǎn)幾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樓?!?br />(2).詞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故名。參見“ 卜算子 ”。
《漢語大詞典》:卜算子
(1).詞牌名。 唐 駱賓王 作詩喜用數(shù)字,人稱“卜算子”,詞家遂取以為名。雙調(diào)四十四字,仄韻。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為《卜算子慢》,雙調(diào)八十九字,仄韻。參閱詞律卷三、《詞譜》卷五。
(2).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jǐn)?shù)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百里侯  拼音:bǎi lǐ hóu
1.統(tǒng)治一百里之地的諸侯。
2.古稱一縣之長。
《漢語大詞典》:半妝(半粧)
見“ 半粧 ”。
亦作“ 半妝 ”。
(1).半面妝。 五代 薛昭蘊(yùn) 《離別難》詞:“半粧珠翠落,露華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yīng)不捷聲價(jià)益振:“ 蔣凝 應(yīng)宏辭,人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 徐妃 半妝?!?宋 張先 《泛青苕》詞:“歸軒未至千家待,掩半妝翠箔朱門?!眳⒁姟?半面粧 ”。
(2).謂薄飾。 唐太宗 《賦得花庭霧》詩:“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漢語大詞典》:半面妝(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隱 《南朝》詩:“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清 趙翼 《又和荊州詠古》詩之二:“怕聽 項(xiàng)羽 重瞳敗,慚對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半面妝(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隱 《南朝》詩:“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清 趙翼 《又和荊州詠古》詩之二:“怕聽 項(xiàng)羽 重瞳敗,慚對 徐妃 半面粧?!?/div>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事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yīng)不捷聲價(jià)益振:“ 乾符 中, 蔣凝 應(yīng)宏辭,為賦止及四韻,遂曳白而去。試官不之信,逼請所試, 凝 以實(shí)告。既而比之諸公, 凝 有得色。試官嘆息久之,頃刻之間,播於人口,或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參見“ 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無容質(zhì),年老猶與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見《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
2.尚有風(fēng)韻的中年婦女。宋。呂勝己鷓鴣天。日日樓心與畫眉〉詞:「徐娘怪我今疏懶,不及盧郎年少時(shí)。」《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雖老,豐韻猶存,竟會想出這個令來?!?/div>
《國語辭典》:徐妃半面妝(徐妃半面妝)  拼音:xú fēi bàn miàn zhuāng
本指徐妃事奉獨(dú)眼的梁元帝,化妝僅著半面。典出《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后用以比喻僅得到事物的一端而未得全貌。唐。李商隱〈南朝〉詩:「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div>
《漢語大詞典》:徐妝(徐妝)
指 徐妃 的半面妝。 宋 史達(dá)祖 《夜合花》詞:“早春窺、酥雨池塘。向銷凝里,梅開半面,情滿 徐 妝?!眳⒁姟?徐妃 ”。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事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yīng)不捷聲價(jià)益振:“ 乾符 中, 蔣凝 應(yīng)宏辭,為賦止及四韻,遂曳白而去。試官不之信,逼請所試, 凝 以實(shí)告。既而比之諸公, 凝 有得色。試官嘆息久之,頃刻之間,播於人口,或稱之曰:‘臼頭花鈿滿面,不若 徐妃 半粧?!眳⒁姟?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半老  拼音:xú niáng bàn lǎo
語本《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傳》:「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獵,蕭漂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弧购笠孕炷锇肜媳扔髂觊L而頗具姿色風(fēng)韻的婦女,含有輕薄的意思。也作「半老徐娘」。
《漢語大詞典》:寶鏡(寶鏡)
(1).鏡子的美稱。 南朝 陳 徐陵 《為羊兗州家人答餉鏡》詩:“信來贈寶鏡,亭亭似團(tuán)月?!?唐 劉長卿 《春鏡》詩:“寶鏡凌曙開,含虛浄如水?!?span id="iahuldv"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盤的光明寶鏡來。”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長流》:“ 新安江 水庫真象一面寶鏡,七十多座島嶼象鑲嵌的顆顆綠寶石?!?br />(2).喻日或月。 唐 崔護(hù) 《日五色賦》:“暈藻繪於金輪,聚云霞於寶鏡?!?宋 李樸 《中秋》詩:“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div>
《漢語大詞典》:歸去來(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后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發(fā)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br />(3).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diào)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div>
《國語辭典》:歸去來兮(歸去來兮)  拼音:guī qù lái xī
來,語助詞,無義。歸去來兮即回去吧的意思?!段倪x。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國語辭典》:賦歸(賦歸)  拼音:fù guī
歸鄉(xiāng)、還家。宋。朱熹〈宿密庵分韻賦詩得衣字〉詩:「明朝驛騎黃塵里,莫待迷途始賦歸?!?/div>
分類:辭官歸里
《漢語大詞典》:賦歸來(賦歸來)
見“ 賦歸去 ”。
《漢語大詞典》:賦歸去(賦歸去)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并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后因以“賦歸去”為辭官歸隱之典。 唐 王維 《奉送六舅歸陸渾》詩:“酌醴賦歸去,共知 陶令 賢。”亦作“ 賦歸田 ”、“ 賦歸來 ”。 宋 邵雍 《誨答堯夫見寄》詩:“應(yīng)笑無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賦歸田。” 宋 晁補(bǔ)之 《八聲甘州·揚(yáng)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詞:“謂 東坡 、未老賦歸來,天未遣公歸?!?宋 葉夢得 《滿江紅·重陽賞菊》詞:“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 彭澤 。”
《漢語大詞典》:賦歸田(賦歸田)
見“ 賦歸去 ”。
《漢語大詞典》:賦歸去(賦歸去)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并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后因以“賦歸去”為辭官歸隱之典。 唐 王維 《奉送六舅歸陸渾》詩:“酌醴賦歸去,共知 陶令 賢?!币嘧鳌?賦歸田 ”、“ 賦歸來 ”。 宋 邵雍 《誨答堯夫見寄》詩:“應(yīng)笑無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賦歸田?!?宋 晁補(bǔ)之 《八聲甘州·揚(yáng)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詞:“謂 東坡 、未老賦歸來,天未遣公歸?!?宋 葉夢得 《滿江紅·重陽賞菊》詞:“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 彭澤 ?!?/div>
《漢語大詞典》:懸瓠(懸瓠)
古城名。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 隋 唐 為 蔡州 治所。 唐憲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進(jìn)軍,擒 吳元濟(jì) 于此。后泛指擒敵之處。 清 趙翼 《大柳驛相傳為趙韓王授徒處》詩:“半夜遂成 懸瓠 擒,膽落 金陵 東海 鯉?!?/div>
《國語辭典》:陶潛三徑(陶潛三徑)  拼音:táo qián sān jìng
原指陶淵明歸隱回到家園后,見到道路荒蕪,然松菊尚存的情形。典出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后遂用陶潛三徑來比喻歸隱或厭官思?xì)w。
《國語辭典》:長物(長物)  拼音:zhàng wù
多馀的東西?!稌x書。卷八四。王恭傳》:「恭曰:『吾平生無長物?!黄浜喡嗜绱??!?/div>
分類:東西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