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易著弧夫之威,戴記載兵革之籍。
杶干栝柏之用,不廢古今,犀兕筋角之材,其屬三百。
然不得已而用者,圣人惟知其本,則能為民辟。
茍推心于黎庶,莫與爭(zhēng)鋒。
非不足于利堅(jiān),曾未一姓。
肄貞觀之徽言,樹皇唐之基命。
仁義以為干櫓,自底太平。
子弟之于父兄,共衛(wèi)四境。
想其秉黃鉞而吊民,御紫極而熙載。
神功七德之舞。
一怒以安。
斗米三錢之豐。
萬邦作乂。
政教皆已得宜。
億兆莫不愿戴。
放牛于野則域內(nèi)致農(nóng)桑之盛。
卻馬以糞,而天下有盤石之安。
顀戎器未可以闕,而典司無敢不完。
武庫之雪練霜铓,遠(yuǎn)過隋世。
王府之和弓垂矢,克備周官。
相臣有辭,天子曰否。
朕有制亂之道,要知所先。
古者圖治之方,不在于是。
使斯民不遂其生,即有兵莫為之死。
服說文止戈之義,思撫元元。
覽兵志不戢之言,恒懷凜凜。
矧未遠(yuǎn)夫前車,每不安乎丙枕。
勝國之祀不血,寔由恃彊。
諸公之賢盡心,庶幾匡朕。
是知制挺之說非虛,畏巖之訓(xùn)足法。
內(nèi)修外攘,未有盛于茲辰。
武烈文謨,宜載美于令甲。
惟其本固而邦寧,所以政成而化洽。
嗚呼,如視赤子,察眉蒼生。
雖矢石之當(dāng)前,袒禓可赴。
比君王而灑恥,身命皆輕。
小臣拜稽告元首,百姓乂安是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