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句因包含“滄桑,變”,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滄桑
第 13 句因包含“東林”,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東林
第 14 句因包含“南史”,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南史
第 20 句因包含“蠅頭,字”,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蠅頭字
第 21 句因包含“式微”,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式微
第 30 句因包含“索價,高”,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索價高
第 42 句因包含“箕尾”,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箕尾
第 47 句因包含“珠玉”,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珠玉
實錄 清 · 趙秀三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秋齋集卷之五
明列朝實錄四百六十有一卷。起自洪武。止于天啟。若崇禎實錄則以甲申之變。未暇纂述歟。此書蓋史館(舊藏)谷氏之所據修全史者。而后窮窶不能守。流落人間也。歲己丑冬。余從國使入燕。與李君錫汝同館。李君以厚直沽諸書肆。屬余共編訂訖。載而東歸。獻于朝庋。奉于北壇之閣。閣中文獻。自此可徵矣。嗚呼。覽是書者。雖窮發(fā)駢趾之人。莫不咨嗟悼嘆流涕痛哭也。況我東國遺民。有龍蛇再造之恩。而百世不能忘者哉。李君顧家貧時詘。而乃出捐千金。為國家辦盛舉。少無幾微色。茍非有古義士風者。烏能如是乎。遂為賦長歌。庸識其事云爾。
四百六十一卷明實紀,當時史才稱谷氏。
一統(tǒng)二百八十年,天啟為終洪武始。
禮樂刑政典章山川郊廟禋祀。
祖功宗德九區(qū),文謨武烈萬祀。
滄桑百變崇禎朝,嗚呼帝亦明天子。
大廈固難一木支,四十九相空唯唯
豎碑黨籍東林,執(zhí)策赴亂無南史。
但見爆火起金宮,未聞遺音玉幾。
左有記事記言,舊臣應泰今皇旨。
犬銜膏燭秘書省,蠅頭細字黃紙
豐潤之谷后式微,此本流落南市
三蝕神仙脈望,瑟縮不敢來容嘴。
槐肆雖非石室藏,神物守護猶相俟。
朝鮮使者玉河,摩挲永嘆朝晷。
西堂書儈黠于鬼,察眉索價高如彼。
不惜千金全部,嗟哉李君慷慨士。
史有邦禁示人,??門蠟炬中宵紫。
老眼讀盡天下書,紙上拭花編屈指。
一字一涕涕無從,斗酒未澆胸碨礧。
豈意今夕親見之,存亡肉骨恩浹髓。
大車檻檻渡鴨江,箕尾仰看文虹起。
拱北門開尺壇高,壇前日月尊閣庋。
大國文獻小邦夏禮殷禮宋杞。
不購象犀珠玉購此書,國富家貧心獨喜。
嗟哉李君慷慨士,天心感激嘉曰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