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季札”,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季札
第 9 句因包含“吳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吳公
第 15 句因包含“六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六龍
第 16 句因包含“云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璈
第 21 句因包含“拄笏看山,爽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拄笏看山
第 23 句因包含“前,召父后杜母”,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召父杜母
第 25 句因包含“兩仙鳧”,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仙鳧
第 28 句因包含“玉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簫
第 28 句因包含“玉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玉簫
第 29 句因包含“來合浦珠”,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來合浦
第 30 句因包含“甘棠樹”,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甘棠
第 33 句因包含“飲水”,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飲水
錫山兩賢吏歌乙酉 清 · 袁枚
 出處:小倉山房詩集卷十九
錫山之水如錫明,錫山之官如水清。
一賢如此難得,況復兩賢濟濟齊其名。
我飲惠山水,人歌兩賢美。
一為季札,一為韓宣子。
吳公未見情何篤,先惠甘泉四十斛。
韓公見我拉我游,一船酒載青山頭。
山頭十月朔風爽,紅葉千林幽賞
六龍才過御香留,云璈水瑟琮琤響。
三人相聚不禁,談落霜花一寸深。
舟中看我揮手別,岸上始聞騶唱音。
我聞拄笏看山俗吏便覺西來爽氣。
又聞前有召父杜母兩人未必時友。
于今兩仙鳧,飛來集一邦。
左琴既彈右瑟應,玉簫才畢金鐘撞。
還來合浦珠成對,種出甘棠樹必雙。
子廉,吳隱之,當時都以飲水知。
我今逢兩賢,亦愿置一詞。
安得公等落落布置天下滿,勿使廉泉讓水處處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