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3354七絶 24868五律 16890七律 30268五排 1022七排 230 4152四言 194六言 380古體 6486樂府 373 52 517 141辭賦 26琴操 11 61其他 504聯(lián) 310
共504,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續(xù)上)
杜牧 803 - 852 一首
白居易 772 - 846 二首
羅隱 833 - 909 一首
賈島 779 - 843 一首
嚴(yán)維 ? - 780 一首
義存 822 - 908 一首
于鵠 一首
任濤 一首
伍彬 一首
冀金 一首
馮宿 768 - 837 一首
劉畋 一首
劉郇伯 一首
盧拱 一首
周樸 ? - 879 一首
宋之問 656 - 713 一首
崔覲 一首
幸夤遜 一首
廖凝 一首
張登 ? - 801 一首
張繼 ? - 779 一首
徐放 一首
戴司顏 一首
景審 一首
李嘉祐 一首
李德裕 787 - 850 一首
李昉 925 - 996 一首
李洞 ? - 897 一首
李直方 一首
李肱 一首
① 杜牧于宰執(zhí)求小儀,不遂,請小秋,又不遂,夢人語之云云,后果得比部員外。
辭春不及秋,昆腳與皆頭。
松風(fēng)碎助潮聲急,竹露零添澗水流(同上《草木部松竹》。)。
唯欠與君同制令(一作「命」),一時封作醉鄉(xiāng)侯(同上《宴喜部醉》。)。
一列珠簾不下鉤。
⑴ 《后村千家詩》卷十六聞人祥正《集句》引。
窗含明月樹,沙起白云鷗。
⑴ 見同書卷十四正字王元《詩中旨格》。
中唐 · 嚴(yán)維
觀身岸額離根草,論命江頭不系舟。
見《日本古典文學(xué)大系》七三冊藤原公任《和漢朗詠集》卷下《無常》(〖1〗川口久雄校注《和漢朗詠集》云:「底本注作者為『羅維』,柿村氏以為『羅維當(dāng)系嚴(yán)維之誤』?!蛊湔f是?!度圃姟肪砥咂摺鹗樟_維《水精環(huán)》,即為嚴(yán)維之誤。)
題僧堂前梁 唐末五代初 · 義存
今朝不保明朝,常作千載遮頭
⑴ 以上均見《卐續(xù)藏經(jīng)》本《雪峰真覺禪師語錄》卷下。是書附北宋王隨、孫覺等人序。
唐 · 于鵠
曾讀列仙王母傳,九天未勝此中游(《上陽宮》)。
唐 · 任濤
露團(tuán)沙鶴起,人臥釣船流(見《摭言》)。
五代至宋初 · 伍彬
稚子出看莎徑?jīng)],漁翁來報竹橋流(《夏日喜雨》)。
唐 · 冀金
千里放心隨野鶴,五湖乘興狎沙鷗(《滄浪》)。
中唐 · 馮宿
九衢車馬傳佳句,萬戶鶯花接勝游(《酬宣上人》)。
唐末 · 劉畋
殘陽來霽岫,獨興起滄洲(《雨后》,張為《主客圖》)
唐 · 劉郇伯
人生分外愁。
⑴ 郇伯與范酂為友,酂得句云:“歲盡天涯雨。”久而莫屬,郇伯云云。范甚賞之。見《北夢瑣言》
唐 · 盧拱
地甃如拳石,溪橫似葉舟(《駱浚春日》,見《語林》)。
咸通五載后伏里,登此福唐縣上樓。
初唐 · 宋之問
高樹陰疏鳥不留。
按:見宋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卷二三《宜春苑》注引
唐 · 崔覲
直望漢江三百里,一條如線下洋州。
(以上六題均見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一八三《興元府》)(〖1〗北宋文同《丹淵集》卷十五《崔覲詩》〖原注:大中時人〗:「崔覲者高士,梁州城固人。讀書不求官,但與耕稼親。夫婦既已老,左右無子孫。一日召奴婢,盡以田宅均。俾之各為業(yè),不用來相聞。遂去隱南山,雜跡麋鹿群。約曰或過汝,所給為我陳。有時攜其妻,來至諸人門。乃與具酒食,嘯詠相歡欣。山南鄭馀慶,辟之為參軍。見趣使就職,漫不知吏文。已復(fù)許謝事,但謂長者云。補(bǔ)闕王直方,本覲之比鄰。文宗時上書,召見蒙咨詢。薦覲有高行,用可追至淳。詔授起居郎,裒斜走蒲輪。辭疾不肯至,高風(fēng)概秋旻。我昨過其縣,裴回想芳塵。訪問諸故老,寂無祠與墳。斯人久不競,薄夫何由敦?此縣漢唐時,諸公揚清芬??淘娮訄詮R,來者期不泯。」按:文同于北宋熙寧六年知漢中府,此詩為其時作。詩中保存了一些崔覲事跡的傳聞,故附存之。)
后蜀 · 幸夤遜
日回禽影穿疏木,風(fēng)遞猿聲入小樓。
待月 五代 · 廖凝
一片月生海,幾家人上樓
⑴ 見《吟窗雜錄》卷十四正字王玄《詩中旨格》。
漳州 中唐 · 張登
漳州悲遠(yuǎn)道,地里極東甌(《輿地紀(jì)勝》一三一《漳州》)。
送客 中唐 · 張繼
頻年獨對鴛鴦綺,計日雙飛鸚鵡洲。
按:(見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六七《鄂州》)。
南宮才調(diào)久淹留,符節(jié)初臨海上州(《輿地紀(jì)勝》一三一《漳州》)。
唐 · 戴司顏
遠(yuǎn)來朝鳳闕,歸去戀元侯(《贈僧》,見《紀(jì)事》)。
唐 · 景審
暮鴉不噪禁城樹,衙鼓未殘兵衛(wèi)秋(見張為《主客圖》)。
巴峽猿聲催客淚,銅梁山翠入江樓(《江晚望陪楊園》)
千峰鳥路含梅雨,五月蟬聲送麥秋(《發(fā)青泥店至長余縣西涯山口》)。
十五馀年車馬客,無人相送到崖州(《唐語林》七《補(bǔ)遺》)。
按:李衛(wèi)公歷三朝大權(quán),出門下者多矣。及南竄,怨嫌并集,途中感憤,有句云。
其一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水光先見月,露氣早知秋(僧閣閑望)
按:宋李頎《古今詩話》
唐末 · 李洞
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
⑴ 《北夢瑣言》云:“洞三榜,裴贄第二榜,策夜,簾前獻(xiàn)詩云云,尋卒蜀中。贄無子,人謂屈洞所致。”
唐 · 李直方
峴山依舊遠(yuǎn),漢水繞城流。
按:見《輿地紀(jì)勝》卷八二《襄陽府》
唐 · 李肱
水光先見月,露氣早知秋(見《萬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