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412七絶 60五律 14五排 6 73四言 13六言 6古體 948樂府 14 8 17辭賦 2琴操 1 4其他 23聯(lián) 2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繁體或異體字:
拼音:bǐng  韻部:

〈名〉
  • 輪輻近軸處向外突出的部分
    • 綆,車輪也?!额惼は挡俊?/li>

拼音:gěng  韻部:

〈名〉
    (形聲。從糸(mì),更聲。本義:井繩)
  • 同本義
    • 綆,汲井索也?!墩f文》
    • 具綆缶?!?a href='https://cnkgraph.com/Writing/1212612'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左傳·襄公九年》
    • 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莊子·至樂》
  • 又如:綆缶(汲水的繩索和器具);綆短絕泉(綆短汲深)
  • 泛指繩索 。如:綆套(牲口的繩套);綆紲(繩索);綆縻(繩索)
康熙字典古文:?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 (梗韻)
  • 說文》汲井綆也?!稉P子·方言》繘,自關(guān)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之綆?!?a target='_blank'>莊子·至樂篇》綆短不可汲深?!?a target='_blank'>玉篇》亦作?。
  • 又《集韻》必郢切,音餠。 (梗韻)
  •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对]》綆,讀爲?zhàn)V,輪箄也。
  • 又《集韻》補滿切,音?。 (旱韻)
  • 義同。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汲井?也。汲者、引水於井也。綆者、汲水索也。何以盛水、則有缶。缶部曰??、汲缾也是也。何以引缾而上、則有綆。春秋傳具綆缶是也。從糸。?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