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師經(jīng)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10 首
引用典故:西方社
師經(jīng)非紙上,師佛在心中。
覺路何曾異,行人自不同。
水云晴亦雨,山木(一作舍)夜多風。
聞結西方社,尚書待遠公。
智新上人話舊 唐末 · 李洞
七言律詩
蟋蟀燈前話舊游,師經(jīng)幾夏我經(jīng)秋。
金陵市合月光里,甘露門開峰朵頭。
晴眺遠帆飛入海,夜禪陰火吐當樓。
相看未得東歸去,滿壁寒濤瀉白鷗。
舞賦 北宋 · 吳淑
夫舞者,所以節(jié)八音而行八風。
故曰樂以舞為主,舞為樂之容。
非徒明德,亦將象功。
習干戈于春夏,學羽籥于秋冬。
則有迅如飛燕,飄若驚鴻。
李陵之別蘇武,王智之銜蔡邕。
瞻彼兩階,舞行八佾,玉戚兮朱干,皮弁兮素積。
聽籥師之傳教,識旄人之舉職。
皇祈旱暵,帗祠社稷。
既垂手而側弁,亦執(zhí)籥而秉翟。
觀彼行綴,察其勞逸。
周穆嘗駭于束芻,齊武不容于簪筆。
若乃西楚拔劍,東夷荷矛,蹲蹲不已,僛僛未休。
或見稱于鴝鵒,或被青于沐猴。
爾其取彼成童,教之小舞,兵事以干,宗廟以羽。
手之足之,進旅退旅,致右而憲左,再始兮三步。
值其鷺翿,曳茲繭緒。
忽鴻翥而龍游,俄縈塵而集羽。
揚徵兮騁角,結風兮激楚。
若夫問數(shù)于眾仲,振萬于夫人。
龍朔之一戎大定,調露之六合還淳。
懿夫唐之《上元》,漢之《文始》,俯仰屈伸,發(fā)揚蹈厲。
驚《旌夏》之忽來,嘆《象箾》之為美。
嘉陸遜之受賜,鄙顧譚之不止。
師經(jīng)之撞魏文,晏子之慚晉使。
聞陶謙之勝人,見長沙之益地。
及夫六成功立,四伐威行,鞞聞曹植,拂見楊泓。
廣延既衒于無跡,飛燕亦矜其體輕。
超??鳥集,拉?鵠驚。
赴節(jié)奏以投袂,當指顧而應聲。
漢有延年之善,魏有馮肅之能。
駭操干之刑天,驚拔戟之甘寧。
周武王之山立,唐高祖之龍興。
風起而纓緌乍拂,蓮開而掘柘初呈。
斯繁態(tài)之萬變,雖辯捷而難名。
子夏山 北宋 · 趙瞻
山因先師成令名,人心仰止懸青冥。
文侯北面款山扃,石室至今猶南傾。
直松萬林天籟聲,長材大棟資連甍。
溪泉四出照骨清,潤物功溥民罔爭。
朝兮新云澤根莖,暮兮和風發(fā)勾萌。
山川氣稟天地英,民何知為夫子靈。
魏最稱治由師經(jīng),晉俗自是多諸生。
時尚辭華取未精,皓首學行徒修明。
非無神降弼王庭,國朝當議平文衡。
斯文未喪吾道亨,商之傳授今可行。
右文興化,憲古師經(jīng)
明祀有典,吉日惟丁。
豐犧在俎,雅奏在庭。
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頃者謁先生,冥棲在窮谷。
鳳凰天外來,暫留瀟湘竹。
示我一巨篇,片片昆山玉。
歷歷亂中事,憤惋多感激。
細觀北征篇,忠義誰敢敵。
可與日月爭,變雅盡闔辟。
復覽玉淵詠,十首皆古格。
天然奪造化,比興兼體作。
且誨千萬言,躍如中道立。
誠明在致知,天行健不息。
守一處太和,溫溫貴自得。
煥乎文章妙,直指師經(jīng)學。
欲施六藝教,如訓三千客。
紛紛幾萬歧,大道終荒塞。
昏昧一空豁,天下明日月。
步步光明地,臨機即超越。
動靜無固必,萬化從此出。
日夜坦蕩蕩,??為長戚戚。
古來豪杰姿,寧待文王力。
賢圣邈以遠,至道寓經(jīng)籍。
沈潛誦萬遍,神明當自覺。
哀哉世間子,窮年咀糟粕。
賤子病奪魄,聽瑩迷所適。
周旋半已墜,依俙一二憶。
歸來臥山房,耿耿服胸臆。
安得萬里風,心神一灑濯。
東顧折扶桑,西眄登昆岳。
曠然望宇宙,浩蕩凌寥廓。
路自橋外得,門任園中通。
何處師經(jīng)行,草木與虛空。
前留數(shù)步地,牧笛吹其中。
月處金橘光,香時梅花風。
覽物懷救度,一目意無窮。
磬歇我叩門,不言神溶溶。
吳江不識幾何深,畫舫螭頭泊柳陰。
雜佩互投珠是意,名香對爇字為心。
師經(jīng)素女盈奇態(tài),仙號青琴足賞音。
方信蓬壺人世有,何煩餐玉餌黃金。
佛院藤蕉荔,人家薤韭蔥。
晚晴魚罟照,涼思豆花風。
稻隱苔幢綠,萱依繡字紅(寺有明萬歷三十三年五月陳氏女繡《藥師經(jīng)》,極精楷。)。
水源終未到,半日太匆匆。
水滸人物魯智深三首 其二 (1963年) 現(xiàn)當代 · 聶紺弩
七言律詩
何處何人有禍災,灑家未肯挺身來?
獨撐一杖巡天下,只為三拳上五臺。
匹婦匹夫仇不復,行云行雨淚誰揩。
桃花村自師經(jīng)后,歲歲桃花爛漫開。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