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洞真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鐘守一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崇安人,一作會稽人。
鐘謨女。
因感于家禍不嫁。
博通孔、老,尤善講說。
后為洞真宮女道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蹇昌辰,元祐間道士,蓋蹇序辰之昆弟。
曾為同知建隆觀事,賜紫,號保寧大師。
著有《黃帝陰符經(jīng)解》一卷(存)。
見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黃帝陰符經(jīng)解》題下署名,《宋代蜀文輯存》卷首作者小傳。
皇甫靖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晉州臨汾人。
年稍長,有方外之志。
相傳謁劉真人,示以神用,觸石如入虛,游空如履平地,變化莫知其極。
徽宗政和三年,赴三山寶篆壇前,得三洞真篇及法衣一襲而歸,自言夙志已酬,數(shù)日而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天臺人,一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相傳神宗熙寧中游蜀,遇異人傳授丹法。嘗著《悟真篇》,授河?xùn)|馬處厚。元豐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詩
張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誠,號紫陽真人,天臺(今屬浙江)人。
少好學(xué),游歷四方。
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應(yīng)陸詵辟為四川節(jié)度制置使安撫司參議。
傳說曾遇異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秘。
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
元豐中留偈而逝。
事見《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詳說·張真人本末》。
《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傳。
 張伯端詩,以影印明正統(tǒng)刊《道藏》洞真部方法類《修真十書·悟真篇》五卷本為底本。
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悟真篇注疏》(簡稱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訣類《紫陽真人悟真篇拾遺》(簡稱拾遺),編為三卷。
詞學(xué)圖錄
張伯端,字平叔。天臺人。生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中,卒于神宗元豐中,年九十九。有《紫陽真人詞》。
全宋文·卷三○四
張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誠),號紫陽山人,臺州(治今浙江臨海)人。精通天文、地理、醫(yī)卜、形法。累試不第。熙寧間游成都,遇劉海蟾,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修煉于漢陰山中,丹成返臺州,傳道授徒。治平間訪扶風(fēng)馬處厚于河?xùn)|,以所著《悟真篇》授之。元豐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為道教南宗第一祖。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nèi)鍊丹訣》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陽真人詞》等。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三洞群仙錄》卷二,《棲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七一八
翁葆光,字淵明,號無名子,雅州(今四川雅安)人。
為道教大師張伯端再傳弟子,著有《悟真篇注》三卷,對后世頗有影響。
見《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玉訣類《紫陽真人悟真直指詳說三乘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