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桂芬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4 首
帝德雖難狀,帝心亦可言。
愛民常罪已,敬德儼臨淵。
大化由身始,神功格上玄。
于維千載下,白日看高懸。
按:臣惟堯之德大矣蕩蕩乎莫得而名矣若其心之所措則一民之饑曰我饑之一民之寒曰我寒之一民有罪曰我陷之其愛民之可得而言者如此富而不驕貴而不舒其敬德之可得而言者如此時(shí)雍之化自明德而推功業(yè)之隆覆冒無外今去堯之時(shí)幾千百載矣而其心迄今如見若日月之行天萬代瞻仰何其盛
嶺南聞慶縣多士。新建忠烈祠。專享壬辰殉節(jié)贈(zèng)左承旨申公(吉元)。手其狀來。請(qǐng)額書于余。謹(jǐn)按公與余同祖典理判書公。則公為余近宗也。公少以孝聞。宣廟嘉之。特命生旌其門。及公出宰聞慶。值壬辰倭寇。時(shí)巡邊使李鎰開府尚州。公以聞慶軍隸焉。鎰見賊怯。棄軍而逃。公軍無所屬。散亡略盡。公猶激勵(lì)為固守計(jì)。將吏進(jìn)曰。少避賊鋒山谷間。再為計(jì)。公厲聲曰。守土之臣。封疆即死所。何用避為。即公服提印。端坐廳事。賊來露刃脅降。公以手畫頸曰。有此而已。賊遂斷右臂。公猶不少動(dòng)。賊又亂剮。罵不絕口而死之。噫。壬辰之役。吾家何多節(jié)也。家忠壯受服于李鎰敗報(bào)之后。往代巡邊。賊已充斥過嶺矣。背獺水殊死戰(zhàn)。手殲倭無算。然度不可為。遂北向四拜。全軍赴水死。水為之不流。節(jié)惠曰忠壯。聞慶公又城亡與亡。罵賊不屈死。貤贈(zèng)左承旨。一門卓節(jié)。一時(shí)炳朗。重嶺內(nèi)外。不謀而同。何其盛歟。湖西延豐縣。有蕪橋地。即李鎰棄軍而逃之所由路也。余前有蕪橋詩。專詠此事。今因嶺儒之狀。得公于聞慶。并得公之逸事。是不可以無詩。詩曰。
吾宗逸事嶺人傳,洗剔幽潛起蹶然。
俎豆堪援萊府例,熊魚何獨(dú)宋公賢。
封疆死后悲終古,綽楔生前孝感天。
滌筆晴窗增氣色,顏行磊落照三椽。
黯黯銷魂。惟別而已。況四載同省。源源之馀乎。然抑有一說仰賀者。仆嘗見錦江。即左海之西湖。而人物邑居之繁。煙云風(fēng)帆之湊。一寓目而盡得之。惟鎮(zhèn)軒是耳。今令公一出而為武陵仙尉。再轉(zhuǎn)而作錦江主人。是非但平步青云之為可壯。兼有湖山清福而享之。何其盛歟。異日光焰。灼灼然自西來者。必令公輝映中物事。伏以俟之。
戎車得意正秋風(fēng),馬耳雙尖指顧中。
三品恩除江錦煥,四年聲績(jī)石珉豐。
鄰邦為客偏相近,霄漢成仙迥不同。
若也宿緣猶未斷,那無馀地在公忠。
自顧紅土升沉。未嘗專功于口業(yè)。或因社公唱酬。聊不免俗。而如候蟲時(shí)鳥天機(jī)自鳴。初不知工拙之如何。重以宦游以來。簿墨熏惱?;依溆谝髋吨ふ呔靡印:鲇鲈屏肘牻?。游歷海山而歸。訪我于泥朱堆牒之間。因視以所得于搜勝者。真是得意之戰(zhàn)也。清篇雅什。各具體段。凡七十馀首。試一盥讀。如入波斯寶市。絢爛璀璨。令人游目不暇。何其盛歟。從以索余一作。此奚異于挾云門而催布鼓耶。寧欲以不著為高。而既感見訪之意。且要方外之交。仍于梅燈遙夜。呵凍和盤。師必覽之未半而噴飯矣。
記昔壺觴洛社游,大家腔調(diào)涉支流。
如今老妓羞看鏡,脫盡胭脂不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