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奕穎(17世紀—1645年),字谷孫,號九霞,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奕穎是萬歷十七年進士張世才之孫,崇禎三年(1630年)中舉人,十三年(1640年)成特用出身,獲授戶部主事管理內(nèi)十庫。內(nèi)十庫儲藏的官物向來被宦官中飽私囊,每次用公帑所買物件,早上出金,晚上就會拿走官物,他得知后立刻條上其弊,一個月節(jié)省十萬金;通州是糧儲重地,其時軍務稍急,他又力清弊端,漕務為之一清,同時在北京饑荒期間開倉救濟饑民,全活以萬計人口。不久張奕穎因父母逝世回鄉(xiāng)不再出仕,弘光時史可法在揚州開府,他和蔣臣同時參軍計畫守城,并帶領千名鄉(xiāng)兵人保衛(wèi)淮安。清朝軍隊南進,明軍戰(zhàn)事失利,鄉(xiāng)兵都被殺,他選擇死士百人退守土寨,敵軍在晚上進攻期間用火箭射殺而大捷,但計劃收復淮安時部下叛變,于半夜剖開其腹遇害,死士們也被殺,妻子寫下絕命詞后自刎死,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吳璇(16世紀—17世紀),字叔度,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吳璇品行端莊,恥于流俗,為諸生時得巡按御史端方推薦,崇禎九年(1636年)中舉人,十六年(1628年)成進士,獲授戶部主事理江北餉。他處事精敏,學識豐富,驅逐游兵,設立保甲,官銀不入庫、駐扎不越宿,得史可法薦任弘光朝廷的職方員外郎,與蔣臣參史可法軍。南京失陷,吳璇不再入城市,推辭清朝閣部的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