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茅陽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3 首
贈敏凈上人 明 · 蘇世讓
七言律詩
昔在癸巳歲。余以春官亞卿。來覲桑梓。兄婿李上舍若海。從我讀書。金上舍半千,李上舍永成。自公山惠然見顧。時凈師隨來。年才弱冠。聰穎可愛。余書一偈題其軸云。卓彼大圓覺。敏與凈相成。敏故道無滯。凈故心常清。塵埃在拂拭。所以名其名。爾后了不相聞。前年。師以大禪師住持于上院寺。寺去吾居止僅一牛鳴地。頻來相話。話輒移時。間出示軸詩。茫不記吾所作。其時三上舍者。相繼擢大科。至顯官。俱已不幸。而只師與老身存焉。噫。余今老矣。山水之興。已索然矣。二十八年之久。而與師復(fù)相會于此。彼青年三子。皆隔重泉。能無離合存亡之感乎。因書長律以贈之。
松扉晝掩斷知聞,香盡金爐火尚熏。
一念已消千劫妄,孤筇曾破萬山云。
眼中不見當(dāng)時士,軸上唯存舊日文。
白首重逢還自笑,去來塵世總紛紛。
次鄭松江(澈) 明 · 成渾
五言絕句
彼美松江水,秋來徹底清。
湯盤供日沐,方寸有馀醍。
按:敬次瓊韻。以申愿言之懷。勿以蕪拙而棄之幸甚。牛溪之水與松江之水同一清也。亦何待于遠挹一勺。以分馀清。弟懼牛溪之水無常清。亦無常濁。豈敢自恃其清。而不加澄之之功。則亦愿松江清泠之水。與湯盤而日新。無使外物之淈。少有滓于其間也。至祝至祝。百里命駕。遠入窮谷。惠愛之勤。垂顧之重。有非昏陋小生所敢承拜。既接晤言。深增歡慰。許以信宿。誨言諄諄。中情感暢。豈勝摧謝。獨立人世。顧影無儔。恒有倀倀之憂。欲求歲晚之友者方切于心。而被此厚意。尤增慨然。不知所以為報也。雖然。下士務(wù)外。昧于本末。每舍己而憂人。忽自治而騖論議。所謂工于論人而察己疏者。尤有愧焉。然區(qū)區(qū)盡忠。非可謂不深。臨別所告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專一篤好。理義浸灌。則彼一邊不攻自消落者。切愿體察而體驗。知其味而接續(xù)之。尤所望也。
① 故相國真定梁公家石刻,公曾孫秀才用梅拓以見贈,中若蘭亭諸跡,今已收入御定《三希堂寶刻》,其他刻于人間本者亦多有,獨顏公《竹山連句》一帖夙未之見,因用韻成篇。
滹沱河畔過,未得問書堂。
卻枉貽家刻,輪番識數(shù)行。
秋簾燈炯炯,破瓦雨浪浪。
妙跡新如昨,多年晦始彰。
先摹南渡本,后及弁山陽。
名郡墨池大,損齋家法長(首宋高宗臨《黃庭經(jīng)》,末趙文敏寫《常清凈經(jīng)》。)。
況停顏氏蓋,曾課郭邊桑。
招隱有千竹,讀書凡幾霜。
茗攜鴻漸碗,禪并皎公床。
宦客參群從,風(fēng)流長眾芳。
詩題高士帙,目短右軍墻。
杜牧差輝映,蘇髯又頡頏。
一時羅米蔡,真贗辨王羊。
清暇心猶見,升平歲不忘。
工閒紙輕拓,石好屋深藏。
示我贏懷璧,邀君共汎觴。
高林候丹蕊,盛業(yè)繼青緗。
且緩論游藝,茲來定舉鄉(xiāng)。
⑴ 連句者十人:真卿、處士陸羽、前殿中侍御史廣漢李萼、前梁縣尉河?xùn)|裴修、推官會稽康造、評事范陽湯清河、釋皎然、河南陸士修、河南房夔、顏粲、顏顓、顏須、京兆韋介、洛陽丞趙郡李觀、詹事司直河南房益、河?xùn)|柳淡、永穆丞顏峴述,上各一韻。「竹山招隱處,潘子讀書堂」,顏公起韻。「萬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處士接聯(lián)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