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八思巴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八思巴師釋之雄,字出天人慚妙工。
龍沙彷佛鬼夜哭,蒙古盡歸文法中。
元制誥之寶歌(乾隆丙戌) 清 · 弘歷
理藩院摺具奏聞,鄂爾多斯呈辭申。
東魯卜瞻磋其人,爵列貝勒五等掄。
所屬敦珠克旗軍,牧羊哈達圖山垠。
風沙中見金色焜,掘得一章剔苔痕。
諦觀不識何所云,似非尋常印則真。
貴物弗敢私留存,敬報典屬獻九閽。
開匣發(fā)囊摩視頻,制誥之寶小篆勻。
用鈐敕諭頒絲綸,范金五成擁瑞云。
升龍蜿蜒之而鱗,上結(jié)寶燄敷玢璘。
更鐫天竺平頭文,咨于章嘉(胡土克圖)譯語陳。
三寶呵護吉祥臻,審知此器貽大元。
爾時敬佛黃教尊,威震外域平中原。
國師八思巴超群,授戒于內(nèi)外諸臣。
卓哉希憲獨不遵,無何天魔踵事新。
人事日壞神弗欣,皇覺寺僧劉季倫。
創(chuàng)業(yè)撫安天下民,倉皇出塞重器淪。
閱世自出龍堆墩,藩臣表進嘉忠純。
衛(wèi)拉鐵章那足論,其制大小誠迥分。
聯(lián)類比事鏡戒諄,殷鑒在夏周在殷。
⑴ 鐵章為策妄阿拉布坦時得自西藏為準噶爾傳世之器而此寶則鑄自元時帝主以鈐誥敕其輕重不可同日而語且寶系范金為之方得四寸厚得九分紐為蟠龍云燄通高五寸而鐵章則鐵質(zhì)木柄方僅寸有五分厚僅二分許其大小形制亦迥不可侔
薇垣才子趨庭日,為我剜苔訪遺軼。
鐘樓側(cè)見半段碑,撰書不省何人筆。
如來阿閦記陀羅,傳妙臨壇銘秘密。
年從己巳溯丙辰,承安元即明昌七。
文曰平州管內(nèi)僧,地志中都還摭實。
正書行與梵書偕,頭尾圓纖鋒穎出。
金源之世女直字,大小二體流傳失。
陶九成文未遠該,八思巴傳空詳述。
爾時白發(fā)老承旨,篆學(xué)那兼經(jīng)梵律。
欲從遼金采舊聞,冀或邊關(guān)十徵一。
碑說遼年金字書,樊榭拾遺恐未悉
歸途并拓鐘樓鐘,貞石仍摹吉金吉。
⑴ 近日錢唐厲太鴻著《遼史拾遺》,載金石文最富。
忠宣以前王入宿衛(wèi)于元。值成宗皇帝崩。與皇侄及右丞相答刺?等定策。迎立武宗皇帝。王嘗封沈。時稱沈王。以太尉留燕邸。遂請傳國于忠肅。構(gòu)萬卷堂。以李齊賢充府中。招致名儒元明善, 趙孟頫,姚燧,閻復(fù),虞集等。以考究書史自娛。又嘗降香江南。齊賢及權(quán)漢功從之。王每遇樓臺佳致。寄興遣懷曰。此間不可無李生也。時忠烈淑昌院主金氏。文衍之妹也。忠烈薨。王自元奔喪。到文衍家。與院主相對移時。人頗疑之。仍蒸焉。監(jiān)察糾正。禹倬白衣持斧。上書極諫。王有慚色。已而進封為淑妃。
蘆溝河上萬卷堂,誰其主者沈陽王。
充梁插架皆文章,鈿金之帶承寵光
思巴議祀言尤當(時鮮卑僧上言帝師八思巴。制蒙古字。以利國家。乞令天下立祠比孔子。王曰。師制字有功于國。祀之自應(yīng)古典。何必比之孔氏??资习偻踔畮煛F涞猛?。以德不以功。聞?wù)唔t之。),江南九月時菊芳。
奉使歸來文思長,尚論軒羲與虞唐。
姚閻元趙皆專場,風流儒雅莫可量。
民之秉彝在倫常,一丁不識庸何傷。
戴星之路何許忙,坐久胡為看淑昌。
中冓之言不可詳,萬卷雖多何能臧。
⑴ 帝嘗賜王金虎符玉帶七寶帶碧鈿金帶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