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琚

共 6 首
張子玉 金 · 張建
五言律詩
渭水玻璃碧,秦山劍戟明。
秋光如我瘦,行色與君清。
蟬嘒西風柳,鴉翻落日城。
歸舟幸無物,且莫苦貪程。
錐刀名利競紛拿,小圃幽庭靜植花。
更比丹延多異種,不離市井得仙家。
詩書衾枕縈香霧,籬落軒窗結(jié)綺霞。
洗盡滿城塵土氣,莫辭培養(yǎng)長新芽。
駙馬都尉邢臺井公永清作堂以奉其父母名曰具慶求余作詩其父九疇甫初擢給事中在南京與余居同閭巷朝接班行時相往還九疇甫惇實和厚慎靜不嘩其友張子玉又為余道其家居之行及世德之厚余固意井氏之榮非止近侍也居南京時都尉公雖志學之年已翹然楚楚之異眾炯然白璧之映人蓋知井氏慶澤所鐘其在茲也公今躬膺榮命貴聯(lián)戚畹得厚祿以奉二親于康寧和豫之時固仰荷國家之大恩亦必本其祖若父積善累德有以迓承之也斯堂之作其知尊本矣故為之詩曰
郁郁喬林,發(fā)厚于本。
源厚且深,其流斯遠。(一章)

維邢井宗,世服善仁。
迨大父父,厥脩益勤。(二章)

父也在廷,祗帝任使。
帝錫寵加,簡升其子。(三章)

子尚貴主,聯(lián)姻天潢。
玉鞶麟衣,貂蟬煌煌。(四章)

乃作高堂,奉父與母。
致隆愛敬,日獻春酒。(五章)

春酒在尊,鼎薦芬芳。
父母眉壽,允樂且康。(六章)

允樂且康,孝心孔寧。
立身事君,維孝之經(jīng)。(七章)

士奇作詩,用諗都尉。
具慶百齡,令聞長世。(八章)

張公子玉樹贈字并詩 明末清初 · 毛奇齡
七言絕句
菁蔥玉樹映朱扉,太傅功名世所稀。
欲問比來江左事,謝家子弟在烏衣。
靜觀先生沒而幾三十年。而凡在弟子之列者。志之不倦。余小子以朽糞之質(zhì)。亦嘗被其誘掖。而蒙騃時事。知操彗耳。其何聞之可述哉。惟是東岡之陂。先生之幅巾藜杖。尚有森然于我目者矣。蓋小子及門。而先生之拂衣屬耳。衡門之下。煙火蕭然。自外人窺之。只見其難堪。而即先生偃仰談笑。分明自樂者也。至其俯讀仰思??谥v指畫。終日亹亹。使傍人亦忘饑渴。以是馀韻所及。田夫溪童。往往輟耕釣而參焉。周旋出門。頗能道其緒言。則人道之危微。氣朔之盈虛。洋洋乎入吾耳者如昨。小子于先生之門。所可言者如此。及年稍長。閱世多而涇渭熟矣。歷選當世之瑰望卓節(jié)。或以廉退樹聲?;蛞郧饒@養(yǎng)高?;蛞愿薇瓤棺?。標致則有焉。求其氣味真懇。風流弘長。未有如先生者也。小子既獲戾于天。抱痛蓼莪。雖靦然人面哉。而窮且無歸矣。環(huán)顧一世長者父執(zhí)。無復存者。況如先生之于先人。初豈多人哉。向之疾痛慘怛。未盡訴于天者。今之抑塞憤懣。尤不忍于斯世者。惟先生可以聞此。而今也則沒。嗚呼悠哉。誦張子玉成之訓。感子思素履之旨。而嘗竊泫然撫躬曰。茍有以靖獻先人是則。所謂無忝淵源。庶幾夙夜以了殘愿。而惟此日暮之涂。歧中有歧焉。于是乎徊徨慨慕。自不能已。乃或發(fā)諸行吟。賢胤喜朝同甫知余感端有始。間以命之曰。子于先稿終始。合有一言之役。而久矣無之矣。今亦非晚矣。余則慨然應諾。遂以比興行敘述如左。而情繁辭溢。未覺紙墨遂多。誠知沓拖冗長。無所發(fā)揮。要曰攄感而已可矣。所欲傳寫其氣像之萬一者。則真所謂遺恨終篇爾。
富貴真吾有,文章亦世傳。
胚胎多習氣,蛻脫卻神仙。
斂跡群爭地,停身不惑年。
潛龍未可拔,進步日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