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14—986 【介紹】: 宋太原人。宋初累遷至散員都指揮使、馬步軍都軍頭。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出為淄州刺史。從潘美北征,攻沁州,頗立戰(zhàn)功。后從楊業(yè),為遼兵包圍,矢盡仍奮勇殺敵,遇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三【生卒】:931—999 【介紹】: 宋真定靈壽人,字國華。五代后漢乾德中為成德軍牙將。仕后周歷河中都監(jiān),遷引進使。入宋遷客省使,以軍功改左神武將軍,俄兼樞密承旨。太祖乾德二年伐蜀,為都監(jiān),下峽中郡縣,清介廉謹,所至悅服。后又從征太原。開寶七年,任升州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zhàn)榷都部署,征南唐,克金陵,不妄殺一人。師還,拜樞密使、檢校太尉、忠武軍節(jié)度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雍熙三年,與潘美等北伐契丹,連下州縣,后為耶律休哥所敗,退至岐溝關兵潰。責授右驍衛(wèi)上將軍。真宗即位,復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召拜樞密使。卒謚武惠。
曹彬(九三一——九九九),字國華,真定府靈壽(今河北靈壽)人。五代漢乾祐中為成德軍牙將,仕周至晉州兵馬都監(jiān)。宋初統(tǒng)軍平蜀、征太原、下江南,拜樞密使。太宗時,加同平章事,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魯國公。卒,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謚武惠。《宋史》卷二五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38—1005 【介紹】: 宋青州人。以拳勇得隸兵籍。五代后周時從趙匡胤征淮右。入宋從征澤、路、晉陽有功,遷控鶴軍副指揮使。從潘美趣團柏谷,生擒偽將,身被重創(chuàng),無所回撓。又從太宗征太原,討幽薊,屢中流矢,以著績聞。真宗時官至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生卒】:939—995 【介紹】: 宋遼州平城人。少有勇力。太祖乾德初,應募為虎捷卒。太宗太平興國中,為天武指揮使,從征太原,以功遷神衛(wèi)軍都校,領敘州刺史。雍熙三年,從潘美北征,還加馬步軍都軍頭。淳化初官至澄州團練使。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生卒】:943—980 【介紹】: 五代時南漢國君。劉晟長子。初名繼興,封衛(wèi)王。嗣位,改元大寶。性昏庸殘暴,獨任其嬖幸宦官。在位十三年,史稱后主。宋開寶中潘美伐之,鋹出降,送至汴京,赦為左千牛衛(wèi)大將軍,封恩赦侯。太平興國初,進封衛(wèi)國公,卒。
鋹初名繼興。第三主晟長子。封衛(wèi)王。乾和十六年八月襲位。改今名。大寶十四年。宋師至。降于軍門。封恩赦侯。太平興國五年薨。在位十四年。入宋九年。追封南越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汾陽人。五代后周顯德中進士。入宋,獻書于宰相趙普,自比巢由,朝議惡其矯激。后復伺普,望塵自陳。太祖開寶末,普出鎮(zhèn)河陽,昱詣薛居正極言謗普,居正奏之,詔署襄州觀察推官。潘美鎮(zhèn)襄陽、討金陵,以昱隨軍。昱中夜被酒叫號,因遣還。后坐盜用官錢除名。太宗雍熙中卒。
人物簡介
【生卒】:?—999 【介紹】: 遼契丹迭刺部人,字韓隱。耶律曷魯孫。景宗召問時政,賞其才識,命節(jié)制西南面諸軍,為南院大王。保寧十一年,援南京,與耶律休哥敗宋軍于高梁河。圣宗統(tǒng)和初,為北院樞密使。四年,以山西路兵馬都統(tǒng),敗宋將潘美,設伏擒楊業(yè)于狼牙村,以功加守太保。后從太后南下,卒于軍。
人物簡介
【生卒】:?—1004 【介紹】: 遼后族,字駝寧。有才略,通天文。始為宿直官。圣宗統(tǒng)和四年,從耶律斜軫敗宋潘美軍,擒楊業(yè)。十二年,從皇太妃攻西夏,凡軍中號令并委之。師還,以功加兼侍中,封蘭陵郡王。遷南京統(tǒng)軍使。二十一年,與耶律奴瓜攻宋定州,至望都,俘宋將王繼忠。次年,從太后、圣宗攻宋至澶州,中伏弩卒。
人物簡介
【生卒】:1004—1083 【介紹】: 宋洛陽人,字彥國。仁宗天圣八年舉茂才異等。慶歷二年為知制誥,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挾索,然許增歲幣。三年,遷樞密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至和二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務守成,號賢相。神宗問邊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亳州,復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韓國公致仕。卒謚文忠。有《富鄭公詩集》。全宋詩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舉茂才異等,授簽書河陽判官。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開封府推官、知諫院。慶歷二年(一○四二),為知制誥。三年,拜樞密副使,與杜衍、范仲淹等主持慶歷新政。四年,出知鄆州。歷知青、鄭、蔡、河陽、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即位,為樞密使。居二年,出判揚州,封祁國公,進封鄭。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責,求歸洛陽養(yǎng)疾,不久即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議、安邊策、文集等,今存《富鄭公集》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三有傳。 富弼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卷四九《富鄭公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詩。另從《伊川擊壤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若干,編于卷末。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天圣八年,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jiān)丞,遷直集賢院、知諫院、史館修撰。慶歷二年,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曾兩使契丹。次年,拜樞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憂去位。英宗立,召拜樞密使,封祁國公,進封鄭。熙寧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時王安石用事,弼與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復以詆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請老,拜司空,進韓國公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贈太尉,謚文忠。弼諳熟邊事,與范仲淹分主西、北邊務,又嘗與仲淹推行「慶歷新政」。有奏議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鄭公詩集》一卷。見《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鄭公行狀》,《東坡集》卷三七《富鄭公神道碑》,《韓南陽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三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