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鄭瑄
相關(guān)人物:
共 5 位
。
共 7 首
海上
其二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滿地關(guān)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
胥臺
。
名王白馬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
秦望云空
陽鳥
散,
冶山
天遠(yuǎn)朔風(fēng)回。
遙聞一下親征詔
(一作樓船見說軍容盛)
,夢想
(一作左次)
猶虛授鉞才
⑴
。
按:1、這首詩概括敘述南明諸王或降或遁,但作者把希望寄托在福建的唐王身上。首二句:總領(lǐng)全詩,大意說登臨四望,河山易幟,瘡痍滿目,時事堪憂。胥臺,即姑蘇臺?!短K州府志》:“姑蘇臺,在胥門外,一名胥臺?!卑匆矣狭鲁跗呷?,清兵破蘇州。2、“名王”二句:指南明諸王,相斷被俘降清。白馬江東去,《晉書·元帝紀(jì)》:“太安(西晉惠帝年號)之際,童謠云:'五馬浮渡江,一馬作為龍。'(司馬氏的瑯琊、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南渡,其中瑯琊王司馬睿登帝位,是為晉元帝)”江東,蕪湖以東的長江南岸。降幡,見淡遷《渡江》注〔二〕〈〔二〕降帆:猶“降幡(fān 番)”。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詠晉朝王(左氵右睿)率水軍攻吳,吳王孫皓投降,有“一片降幡出石頭”之句,降幡,降旗。這里借此詠明福王降清?!怠?、“秦望”二句:寫魯王在紹興已敗散,唐王遠(yuǎn)在福建。秦望,紹興山名,相傳秦始皇登此山望海。陽鳥,鴻雁一類的候鳥,比喻魯王朝的官員。據(jù)《南疆逸史》,乙酉“閏六月,兵部尚書張同紀(jì)等奉魯王監(jiān)國,移駐紹興”;第二年(丙戌)六月,清兵攻下紹興,魯王浮海逃往舟山群島。冶山, 在福州城東北, 相傳歐治子在此煉鋼鑄劍而得名。朔風(fēng),北風(fēng),比喻清兵。4、“樓船”二句:意思是聽說福建軍容甚盛,但軍中尚乏統(tǒng)帥的人才。樓船,指唐王部下
鄭鴻逵
等所率領(lǐng)的水師?!皹谴本湟槐咀鳌斑b聞一下親征詔”。左次,指軍中?!兑捉?jīng)·師卦》有“師左次,無咎”的話。授鋮才,指統(tǒng)師的人才?!赌辖菔贰罚骸耙矣习嗽露∮希仆跻?span id="7qyaofc"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124656", "poem_note_265627", "鄭鴻逵")'>鄭鴻逵為御營左先鋒,出浙江;鄭彩為御營左先鋒,出江西。駕幸西郊,行授鋮禮。”可能作者認(rèn)為鄭彩未必可以依賴。
⑴ 隋書五行志梁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其后侯景破丹陽乘白馬以青絲為羈勒
海上
其三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
提封
屬漢家。
萬里風(fēng)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
(去夏誠國公劉孔昭自福山入海)
。
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汎海查。
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按:1、這首詩反對向日本乞師,以為恢復(fù)的希望應(yīng)寄托在唐王身上。首兩句從明代防倭的史事引起全詩。乍浦,在浙江平湖縣東南。南沙,在上海崇明縣南?!睹魇贰け尽罚骸凹尉肛ト?,時倭寇縱掠杭、嘉、蘇、松,南京御史屠仲律言五事,其守??谠疲菏伧M子門乍峽(即乍浦),使不得近杭、嘉?!薄蹲x史方輿紀(jì)要》也載南沙駐有守御官軍營。終古,從古以來。提封,國土?!稘h書·刑法志》:“提封萬井”,李奇注:“提,舉出,舉四封之內(nèi)也”。2、“萬里”二句:原注:“去年,誠國公劉孔昭自福山入??冢ǜI皆诔J炜h北四十里,臨長江;??冢?即崇明縣??冢!眲⒖渍?, “崇禎時出督南京操江。福王之立,與馬士英、阮大鋮比(相勾結(jié)),后航海不知所終”(見《明史》卷一二八)。作者認(rèn)為劉孔昭航海往日本。3、“樓船”二句:說唐王的部隊已授命抗清復(fù)國,渡日乞師徒勞無益。敕,帝王的詔書。博望,漢代張騫,封博望候,相傳他曾乘槎尋求河源。事見《漢書·張騫傳》。槎,船。這里以張騫比似劉孔昭。2、“愁絕”二句:寫作者盼望恢復(fù)之理由的迫切心情。王師,指唐王的軍隊。據(jù)《南略》記載,
鄭鴻逵
、鄭彩各領(lǐng)兵數(shù)千,號稱數(shù)萬,“出關(guān)百里,(左饣右侯)餉不行,逗留月余。內(nèi)催二將檄如雨,乃不得已。逾關(guān)行四五百里”。 〔一四〕這首詩總結(jié)前三章,寫作者對時局的感慨。“長看”二句:寫國破家亡后的滲淡景象。作者此時避亂于常熟語濂涇,蕪城也可能特指揚州,說西望日落揚州,它是史可法殉國處;東望云生海上,海上是魯王飄泊處。撫今追昔,倍增感慨。
京口
其二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東吳
北翟
戰(zhàn)爭還,天府神州百二關(guān)。
末代棄江因靖鹵
(靖鹵伯
鄭鴻逵
)
,當(dāng)年開土是中山。
云浮
鸛鶴
春空遠(yuǎn),水擁蛟龍夜月閒。
相對新亭
無限淚,幾時重得破愁顏。
詠懷武原古跡二十六首
其二十三
鄭尚書
百可園
明末清初 ·
彭孫貽
七言律詩
鄭公
別業(yè)古城西,兔麥鳧葵滿菜畦。
自荷主恩寬老圃,非關(guān)黨錮卜幽棲。
尚書履過魚爭躍,廷尉門開鳥自啼。
萬卷只今遺草在,何人五夜更然藜。
呈
鄭鴻逵
郡伯十六韻
明末清初 ·
彭孫貽
五言排律
專城雄列郡,五馬古諸侯。
湖海搴帷入,山川露冕收。
馀風(fēng)肅僚采,比戶有歌謳。
清論推匡濟(jì),承明動袞旒。
康成讓經(jīng)術(shù),子產(chǎn)伍田疇。
白鹿隨車至,鴛鴦繞郡流。
城漕通國計,導(dǎo)水浚長湫。
河潤由拳樹,波平范蠡舟。
弘文開別館,聲教及窮陬。
桃李連枝發(fā),英髦接軫游。
時賢皈北斗,物望屬南州。
此地真仁壽,蒼生仰覆幬。
新飆吹醉里,天漢燭牽牛。
爽氣看橫笏,廉泉瑩泛甌。
遂膺三事召,真上五云頭。
應(yīng)照銜恩侶,泥涂恐暗投。
初達(dá)行在
其二
明末清初 ·
錢澄之
五言律詩
叩閽書勿信,奇策是虛聞。
我遇出關(guān)將,還同霸上軍。
吳民真望雨,胡騎尚連云。
莫倚溪山險,端居誤圣君
(壇拜
鄭鴻逵
出關(guān)。)
。
東寧百詠
其五十一
清末至民國 ·
蘇鏡潭
七言絕句
大澤茫?;灬烎~,一身淪落故人疏。
剖肝刳腹尋常事,千古猶留卻聘書。
作者注:「諸葛倬,字士年,福建晉江貢生。隆武時,以薦授翰林院待詔,加御史,監(jiān)
鄭鴻逵
軍。已而福京破,從成功于思明。同學(xué)某降清,以書來招,且怵以危語,倬復(fù)書曰:『圣主隆唐虞之德,小臣守箕山之操,代有其人。新朝政尚寬大,須彌大千,何問微塵?必欲相強(qiáng),便當(dāng)刳胸著地,勿問是肝、是肉也。』某得書惘然。后入臺卒?!勾嗽娪州d吳幅員《臺灣詩鈔》。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