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績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洛陽人,字不曜。
無室廬,無妻子,往來河?xùn)|,傭人自給。
文帝開皇末,始結(jié)庵河渚以棲身,賣藥為業(yè),自稱河渚先生。
善卜筮,人有請者,惟書“老”、“易”二字。
獨(dú)與王績善,嘗對酌甚歡。
彈琴餌藥,以終其世。
王通以為虞仲、無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5 【介紹】: 唐人,字子聰。南朝陳宣帝第十六子。少封義陽王,歷侍中、丹陽尹、都官尚書。入隋久不得官。煬帝大業(yè)中拜內(nèi)史舍人,出為絳郡通守。李淵起兵,叔達(dá)以郡降,授丞相府主簿,掌機(jī)秘。入唐,授黃門侍郎、拜侍中,封江國公。太宗貞觀初,累擢禮部尚書。卒謚忠。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5 字子聰,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
陳宣帝陳頊第十六子。
在陳封義陽王。
十余歲侍宴,賦詩十韻,援筆便就,徐陵甚奇之。
歷都官尚書。
隋大業(yè)中,授內(nèi)史舍人,出為絳郡通守。
歸唐,授丞相府主簿。
高祖武德中,進(jìn)黃門侍郎,判納言,拜侍中,封江國公。
太宗貞觀中,拜禮部尚書。
九年(635)卒,謚曰繆。
后贈(zèng)戶部尚書,改謚曰忠。
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叔達(dá)為太宗朝宮廷詩人,與王績有交往。
新唐書·藝文志四》載文集15卷(《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作5卷,疑誤),已佚。
全唐詩》存其詩10首,《全唐詩續(xù)拾》補(bǔ)收詩1首。
唐詩匯評
陳叔達(dá)(約573—635〕,字子聰,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宣帝第十七子,封義陽王,官丹陽尹。年十馀歲,嘗侍宴賦十韻詩,援筆而成,徐陵奇之。入隋,為內(nèi)史舍人、絳郡通守。唐高祖起兵,叔達(dá)以郡降,授丞相府主簿,掌機(jī)密。武德初,授黃門侍郎,判納言,封江國公。貞觀中,官至禮部尚書,卒。有《陳叔達(dá)集》十五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九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叔達(dá)字子聰。陳宣帝第十六子。封義陽王。歷都官尚書。入隋授絳州通守。高祖義師至絳。以郡歸款。累官侍中。封江國公。貞觀中拜禮部尚書。九年卒。謚曰繆。后贈(zèng)戶部尚書。改謚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中山盧奴人。李先裔孫。博涉稽古,脫略不羈,時(shí)人稱為播郎,因以為字。善辯,屬文不拘常格。有志隱逸,尋師訪道不遠(yuǎn)千里。初為道士,中年應(yīng)詔舉任高唐尉。煬帝大業(yè)中攜妻子隱于嵩山,號黃冠子。有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岐州雍人。
李淳風(fēng)父。
歷官高唐尉。
以官卑不得志,遂棄官為道士,自號黃冠子。
有文學(xué),通天文歷算,與王績、呂才等為友。
有文集十卷,佚。
今存《天文大象賦》。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岐州雍(今陜西鳳翔)人。
隋時(shí)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棄官為道士,自號黃冠子。
有文學(xué),通天文歷算。
王績、呂才等為友。
舊唐書·李淳風(fēng)傳》附其事跡。
有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出于《玉臺后集》。
全隋文·卷三十六
播,中山人,一云太原人。徙岐州雍縣,為高唐尉。棄官為嵩陽觀道士,號黃冠子,即唐太史令淳風(fēng)之父。有《集》三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初貝州武城人。仕隋為文林郎。以不滿隋政日紊,隨李淵起兵,署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郡公。高祖武德時(shí),累擢尚書左丞。太宗貞觀初,任陜州刺史,入為大理、司農(nóng)二卿,坐事出為秦州刺史。卒謚忠。精天文歷算,博仁均撰《戊寅歷》,善為多所裁正。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人。
弱冠州舉及第,仕隋為文林郎。
文帝仁壽中,遷樓煩司戶書佐。
曾密勸唐高祖舉事,兵起,署為大將軍府司戶參軍,封清河縣公。
高祖武德二年(619),拜尚書左丞,五年為大理卿,轉(zhuǎn)司農(nóng)卿。
太宗貞觀初,為陜州刺史,徙秦州刺史。
卒,贈(zèng)刑部尚書,謚曰忠。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三八、六三、八四。
善為長于天文歷算,預(yù)修《武德律令》。
王績有酬唱。
全唐詩》存詩3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名不詳。
高祖武德間任學(xué)士,與王績為友。
武德四年(621)竇建德平后,王績入長安,與其有詩酬答。
事跡見《王無功文集》卷三。
全唐詩》存詩1首。
一說即辛謂,唐初任中書舍人、司勛郎中,見《元和姓纂》卷三、《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七,然尚無確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初博陵曲阿人。曾仕隋,為起居舍人。太宗貞觀中為河中刺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中山(今陜西淳化東南)人,一作京兆(今陜西西安)人。
太宗貞觀中,為許州、蒲州刺史。
王績交誼較深,有書往來。
生平事跡散見《元和姓纂》卷六、呂才《王無功文集序》、《唐詩紀(jì)事》卷四、《新唐書·王績》。
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皆著錄《杜之松集》1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
之松。博陵曲阿人。隋起居舍人。入唐為河中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34—883后 【介紹】: 唐襄陽人,字逸少,后改襲美,早年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進(jìn)士第。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交游唱和,人稱皮陸。后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軍下江浙,日休為巢所得,任為翰林學(xué)士。巢敗,日休下落不明,或云為朝廷所殺,或云為巢所殺,或云至吳越依錢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藪》、《松陵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4?—883? 字逸少,后改襲美,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于襄陽鹿門山,自號間氣布衣,又號醉吟先生、鹿門子、醉民、醉士等。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應(yīng)進(jìn)士試不第,遂退居壽州(今安徽壽縣)自編所作詩文為《皮子文藪》。八年再應(yīng)進(jìn)士試,以榜末及第。十年,蘇州刺史崔璞聘為州軍事判官。時(shí)陸龜蒙以所業(yè)謁崔璞,結(jié)識皮氏,相與唱和,皮陸由此齊名。僖宗乾符二年(875)任毗陵副使。黃巢軍入江浙,“劫以從軍”(《唐詩紀(jì)事》卷六四)。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稱帝,以其為翰林學(xué)士。錢易《南部新書》(卷四)等書謂其因作讖,巢疑譏己,被殺。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一〇引《該聞錄》云巢兵敗后為唐室所害。北宋尹師魯《皮子良墓志》、陶岳《五代史補(bǔ)》卷一謂其入?yún)窃絿厘X镠而終?!?a target='_blank'>文藪》所載早期詩文多有抨擊時(shí)弊、同情民瘼之作,其中《正樂府》諸什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尤為著名。皮陸唱和詩中亦不乏佳作,胡震亨贊其“《太湖》諸篇,才筆開橫,富有奇艷句?!?《唐音癸簽》卷八)。今人蕭滌非、鄭慶篤校點(diǎn)之《皮子文藪》較為完備?!?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9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9首。
唐詩匯評
皮日休(約834-約883),字逸少,后改字襲美,自號鹿門子、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家貧,隱鹿門山,苦學(xué)。早年曾南涉洞庭,登廬山,經(jīng)箕潁、樊鄧入藍(lán)關(guān),行程二萬馀里。咸通七年應(yīng)舉不第,退居鹿門,自編詩文十卷為《文藪》。八年(867),登進(jìn)士第,蘇州刺史崔璞召為軍事判官,與陸龜蒙等交游唱和,唱和詩編為《松陵唱和集》十卷。后入朝任著作郎、太常博士。廣明元年,黃巢入長安,以日休為翰林學(xué)士。巢敗,被殺?;蛟茷槌菜鶜?,或云流落江南病死。有《胥臺集》七卷、《皮日休集》十卷、《》一卷、《皮氏鹿門家紗》九十卷,均佚。其《文藪》十卷及《松陵唱和集》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九卷。
全唐詩補(bǔ)逸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陽人。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間氣布衣。咸通八年登進(jìn)士。授著作佐郎。遷太常博士。乾符中為毗陵副使。黃巢之亂。陷賊中。偽署學(xué)士。使為讖文。疑其譏巳。遂害之。(謹(jǐn)按宋尹師魯作皮子良墓志云曾祖日休避廣明之難徙籍會稽依錢氏官太常博士贈(zèng)禮部尚書與該聞錄文獻(xiàn)通考諸書所載不同)

作品評論

滄浪詩話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xué),退之、李觀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諷》,不足為騷。
滄浪詩話
和韻最害人詩,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fēng)始盛于元、白、皮、陸,而本朝諸賢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復(fù)有八九和者。
唐才子傳
日休性沖泊無營,臨難不懼……在鄉(xiāng)里,與陸龜蒙交擬金蘭,日相贈(zèng)和。
詩鏡總論
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yuǎn),無韻則局。物色在于點(diǎn)染,意態(tài)在于轉(zhuǎn)折,情事在于猶夷,風(fēng)致在于綽約,語氣在于吞吐,體勢在于游行:此則韻之所由生矣。陸龜蒙、皮日休知用實(shí),而不知運(yùn)實(shí)之妙,所以短也。
詩藪
七律……皮日休、陸龜蒙馳騖新奇,又一變也。
唐音癸簽
皮襲美……律體刻畫堆垛,諷之無音,病在下筆時(shí)先詞后情,無風(fēng)骨為之干也。
《詩源辨體》
皮、陸律詩實(shí)流于惡,而或以為巧,此千古大謬。
《詩源辨體》
予嘗以唐律比閨媛:初唐可謂端莊,盛唐足稱溫惠……皮、陸乃怪惡其丑,見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上反以為姣好而慕悅之,此人情之大變,不可以常理推也。
《唐詩評選》
皮、陸松陵唱和詩奕奕自別,巧心佳句,城不可掩,如天臺、雁宕自不欲與岱、華競品目。
十駕齋養(yǎng)新錄
五七言近體第一句借用旁韻,謂之借韻……至皮、陸《松陵集》,則舉之不勝舉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
淵明《五柳先生贊》曰:“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讀《松陵集》仿佛猶存其致。詩不為佳,筆墨之外,自覺高韻可欽,其神明襟度勝耳。吾尤喜其詩序,或數(shù)十百言,或數(shù)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陸并稱,吾之景皮,更甚于陸……讀其《五貺》諸篇,令人忽忽與之神游。
《載酒園詩話又編》
(日休)集中詩亦多近宋調(diào),吳體尤為可憎。四聲、疊韻、離合、回文,俱無意味。
《石園詩話》
襲美好以“僧”、“鶴”為對仗,如《題魯望屋壁》十首,言鶴者五,及“因分鶴料家貲減,為置僧餐口數(shù)添”、“昨夜眠時(shí)稀似鶴,今朝餐數(shù)減于僧”、“園蔬預(yù)遣分僧料,??粟先教算鶴糧”之類,皆未免詞意重復(fù),數(shù)見不鮮。與鄭都官詩多用“僧”字凡四十馀處,韋莊詩好用“馬”字,同是一癖。
《東目館詩見》
襲美律詩無晚唐衰??氣……《正樂府》十章,雖不及樂天《新樂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讓諷諭。時(shí)無忌諱,乃得此稗世之作。雜體擬作,亦不減韓、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王績、王建二家,而祖述漢魏樂府謠諺。
寄情疏逸,懷詞諷誹,毀華去飾,自有林下風(fēng);而顯露無馀,排比見跡,是魯望一流,神情又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7—? 【介紹】: 唐河?xùn)|人,一說河南人,字坦之。出身貧寒,備嘗艱辛。咸通十二年進(jìn)士。久滯長安,補(bǔ)華陰尉。其詩多為五言,名篇有《詠田家》、《公子行》等。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7—884? 字坦之,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西)人。出身貧寒。懿宗咸通十二年(871)登進(jìn)士第,后補(bǔ)華陰縣尉。生平見《唐詩紀(jì)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九、《北夢瑣言》卷二。其詩多為五言,大率為關(guān)心民生與諷諭時(shí)世之作。名作有《詠田家》等。胡震亨謂當(dāng)時(shí)“以五言古詩鳴者,曹鄴、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數(shù)家,其源似并出孟東野。洗剝到極凈極真,不覺成此一體。”而此數(shù)家中,“夷中語尤關(guān)教化”(《唐音癸簽》卷八)?!?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聶夷中,生卒年不詳,字坦之,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一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咸通十二年(871),登進(jìn)士第。官華陰縣尉。有《聶夷中詩》二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詩紀(jì)事
咸通十二年,高湜,榜內(nèi)孤平者,夷中、公乘億、許棠。夷中尤貧苦,精古詩。
唐才子傳
(夷中)性儉、蓋奮身草澤,備嘗辛楚,率多傷俗閔時(shí)之作,哀稼穡之艱難。適值險(xiǎn)阻,進(jìn)退維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諷刺,亦有謂馬。古樂府尤得體,皆警省之辭,裨補(bǔ)政治,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正《國風(fēng)》之義也。
唐音癸簽
晚季以五言古詩鳴者,曹鄴、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數(shù)家。其源似并出孟東野,洗剝到極凈極真,不覺成此一體。初看殊難入,細(xì)玩亦各有意在。就中鄴才穎較勝,夷中語尤關(guān)教化,駕、濆、謁三字亦多有愜心句堪擊節(jié),唯拯平平為似學(xué)究耳。李于鱗云:“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睘槌酢⑹⒀詣t過,以施此數(shù)子恰可。
載酒園詩話
聶夷中詩,有古直悲涼之氣,但皆竊美于人。如“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李紳詩也,但改一“田”字,上加以“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又如“生在綺羅下”、“君淚濡羅巾”,本東野《征婦怨》,移其次篇后四語于前,前篇?jiǎng)t刪前四句,第改“綠羅”為“綺羅”,“千里”為“萬里”,“羅巾常在手”為“今在手”,“今得隨妾身”為“日得隨路塵”,“如得風(fēng)”為“如煙飛”。至“欲別牽郎衣”,則直用無所更定。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王無功、儲太祝。
結(jié)思沉漉,但未苦吟。
田野諸詩,托情諷喻,亦有古謠諺之風(fēng)。
取在晚唐,猶稱作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8—951 【介紹】: 即耶律阮。
遼代皇帝。
契丹名兀欲,東丹王耶律倍子,太宗侄。
初封永康王。
大同元年,太宗死后,在恒州即位。
與述律太后所立太宗弟李胡相攻,旋和解罷兵,遷太后、李胡于祖州。
改大同元年為天祿元年。
始制北院樞密使,建政事省。
攻后漢、后周,無功
天祿五年,為耶律察割所殺。
在位五年。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六
字日新,東皋先生子也。
少承家學(xué),通經(jīng)史百家言。
弱冠補(bǔ)諸生,一試不第,輒棄去。
其詩風(fēng)格溫厚,有韋柳遺意,為時(shí)所傳。
身敦至行,見人善輒稱之。
聞?dòng)袚P(yáng)人之過者,即愀然不樂。
與人相貿(mào)物,察其色,至厭足乃巳。
雖為所紿,弗較。
人稍失利,則句月不能忘。
嘗曰:丈夫不能自建立,亦當(dāng)行善于鄉(xiāng),為世???div id="f55ipw2" class='inline' id='people_45673_0_9_comment'>
因書其壁曰:人生無欲,始高天下,為善最樂。
里中頌之。
課其子邦奇成大儒,歷贈(zèng)翰林學(xué)士,吏部左侍郎。
所著有《洞云稿》行世。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