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東諸城人,字懋實,號月林。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行人擢刑科給事中,以上疏言事斥革為民。萬歷間擢左副都御史,陳吏治積弊。內閣首輔張居正死后,奉旨偕中官張誠往江陵籍沒其家。維基
邱蕣(1516年—1585年),字茂實,號月林,山東諸城,進士出身。丘蕣自幼家貧,篤行好學。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舉鄉(xiāng)試第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殿試中進士,為行人司行人。嘉靖三十三年,升刑科給事中。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倭寇六七十人在道路上流竄搶劫,從太平府朝南京進犯。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等人關閉城門不敢出戰(zhàn),兩天后離開。給事中、監(jiān)察御史紛紛彈劾張時徹等守城官員罪過,張時徹上疏解釋,詞語多閃爍言辭。丘蕣上疏彈劾其欺騙,張時徹和侍郎陳洙被罷免。當時嘉靖帝長期不視朝,而嚴嵩掌控國事。丘蕣彈劾大臣獨斷,朝綱廢弛,招致嚴嵩忌恨。不久,他彈劾嚴嵩黨羽、寧夏巡撫謝淮、應天府尹孟淮貪婪,謝淮被罷免。同年,嚴嵩亦被罷免,丘蕣彈劾從嚴嵩處晉升的順天巡撫徐紳等五人,嘉靖帝罷免了其中三人。嘉靖四十年,擔任戶科右給事中。嘉靖四十一年,任禮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彈劾南京兵部尚書李遂、鎮(zhèn)守兩廣平江伯陳王謨、錦衣衛(wèi)指揮使魏大經等人貪污求晉升,后下吏部考察,陳王謨被革職。不久,又劾罷浙江總兵官盧鏜。當時蒙古進犯通州,總督楊選等人被逮捕。在蒙古撤退后,丘蕣率領同僚陳述善后事宜,并指出邊疆防衛(wèi)弊端。嘉靖帝認為丘蕣不早彈劾楊選,罰六十杖刑,斥為民,其馀官員被貶邊疆或雜職。丘蕣歸鄉(xiāng)時,只有一篋衣服,一束圖書而已。隆慶初年,起為禮科給事中,他沒有赴任。隨后,擢南京太常少卿,進大理少卿。因病罷免。萬歷帝即位后,官員交相推薦。張居正認為丘蕣的行為是「怪行」,「非經德也」,竟不予召用。。張居正死后,萬歷十一年(1583年)秋,起丘蕣為右通政。還未上任就被擢為左副都御史,坐一柴車赴任。在入朝后,陳述吏治積弊八件事情。他隨后上疏,稱當時給事中魏時亮、周世選,御史張槚、李復聘因忤逆高拱被貶,文選郎胡汝桂以忤尚書被傾,應當甄別錄用。御史于應昌誣陷劉臺與王宗載同罪,王宗載被戍變而應昌沒有罷官。勞堪巡撫福建,殺侍郎洪朝選。御史張一鯤監(jiān)應天鄉(xiāng)試,王篆子王之鼎藉機中式。錢岱監(jiān)湖廣鄉(xiāng)試,先期請張居正少子就試,恰逢張居正去世,遂私自選擇王篆子王之衡中式。曹一夔身居監(jiān)察院,盛稱馮保為顧命大臣。朱璉則結馮保為父,游七為兄。此數(shù)人,應當重新定位,才能整治朝廷綱。不久,他升任刑部右侍郎;萬歷帝起用魏時亮、周世選、張槚、李復聘、胡汝桂,削于應昌、勞堪、張一鯤、曹一夔、朱璉籍,貶錢岱三級。不久,跟隨中官張誠前往張居正家抄家。五月初五至江陵時,張家已餓死十馀口人。官員至張家錙銖必究,取出黃金萬馀兩,白銀十馀萬兩,所得財產尚不及預計的二十分之一。丘蕣不滿意,還要張家招出寄存宅外的二百萬銀兩,拷問當中,張居正之子張敬修不勝苦刑,“自誣服寄三十萬金于(曾)省吾、(王)篆及傅作舟等”,后自縊身亡。張敬修死前留下一封血書,指責邱蕣等人“含沙以架奇禍,載鬼以起大獄,此古今宇宙稀有之事。”還直呼“邱侍郎”是“活閻王”,“奉天命而來,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憐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于慎行曾給辦案的邱蕣寫信:“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實也。……又江陵太夫人在堂,八十老母,累然諸子皆書生,不涉世事,籍沒之后,必至落魄流離,可為酸楚。”勸他不要公報私仇。丘蕣返京后,擔任刑部左侍郎,增俸一秩。之后改為南京吏部尚書,萬歷十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內。贈太子太保,謚簡肅。他的清廉、氣節(jié)為當時輿論所稱贊。
人物簡介
查志立(1534年—?),字鳴朝,號敬峰,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民籍。查秉彝第三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聯(lián)捷丙辰科二甲第十二名進士。授禮部主事,歷官禮部精膳司郎中,隆慶二年(1568年)五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五年正月升本省大梁道右參政。萬歷二年(1574年)十月降為福建左參議,次月被吏科都給事中劉不息彈劾,革職聽勘。復起為山東分守東兗道左參議,七年(1579年)六月以御史朱璉參劾不謹,命革職提問。
人物簡介
李學一,字萬卿,號文軒。歸善(今廣東惠陽)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科給事中。歷任湖廣參議、貴州提學副使。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砣摹堑篱F《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李學一詩,以張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軒公集》為底本。維基
李學一(1535年—1589年),字萬卿,廣東惠州府歸善縣松柏嶺(今惠州市潼湖鎮(zhèn)三和村)人,民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一名。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進士。選庶吉士,父喪丁憂歸里。六年(1572年)七月起為刑科給事中,萬歷元年(1573年)九月轉工科右,起復吏科右,五年九月出為湖廣左參議,八年正月升貴州提學副使,被湖廣巡按朱璉論劾,九年十月調簡僻用,十四年正月考察不及降調四川左參議,十五年六月升廣西副使,復除陜西副使,十八年七月官至陜西苑馬寺卿兼按察司僉事。
人物簡介
金學曾(1542年—?),字子魯,號省吾,浙江錢塘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福建巡撫。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九十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登二甲第十名進士。授工部主事,榷稅荊州,歷郎中,改禮部郎中,出為湖南督學。萬歷四年(1576年)十二月復除湖廣提學副使,八年七月升云南布政司左參政,九年十月被湖廣巡按朱璉論劾,降三級。萬歷十四年(1586年)正月,起用為福建僉事,遷布政司參議,十五年六月升江西副使,十六年十月升本省右參政、分守湖東道。二十年四月復補湖廣左參政,升湖廣按察使,二十三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福建巡撫。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金學曾提出駐兵澎湖的計劃,二十七年五月乞休,奉旨年馀未得交代,二十九年七月再次起用,三十三年三月考察致仕。善草書。
人物簡介
王希元(1546年—?),字啟善,湖廣黃州府蘄水縣人,軍籍。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十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五十一名,三甲第十三名進士。授南京太常寺博士,萬歷三年(1575年)七月選授吏科給事中,四年正月升云南按察司僉事,六年九月升江西右參議,分守湖東,七年九月升福建提學副使,十一年二月升江西南昌道右參政,十三年十一月被福建巡撫沈人種彈劾其曾經為崇安知縣朱璉親自撰寫碑文,以卑謟削籍。
人物簡介
何洛書,字啟范,河南汝寧府信陽州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名,萬歷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七年九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奉使楚藩,饋贈一無所受。黃陂縣監(jiān)生陳某被訪,持千金求一言于湖廣巡按御史朱璉,洛書嚴詞訓斥之,楚人謂其文學氣節(jié)無愧乃祖父兄。與兄何洛文同為翰林詞臣,時比之“二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