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褚該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字德素。姓婁氏。東陽烏傷人也。世為東南著族。有善地理學(xué)者。使視塋墓。曰法當(dāng)出苦行而得道者。為帝王師。母留氏夢。長人擎金像。令吞之。已而見紫光繞身。覺而有孕。自爾精神志操異常。及娩。其身香潔白晰如雪。因名之靈粲。七歲入學(xué)。即誦孝經(jīng)論語史傳。披文見意。宅南果園。鄰?fù)翰啥偂煪氁运?。悉分與之而返。鄉(xiāng)土業(yè)蠶桑。常懷悲惻。為不服縑纊。季父喜獵。泣諫不少變。每嘆曰飛走去人類甚遠。而好生惡死之情。無所異。終絕膻腥。以感動之。叔則遠避他處。殺戮加于舊。忽夢。赤衣神人。手持矛戟擬之曰。汝不聽菩薩教化。而日以殺為事。汝可就死。驚覺流汗。且即毀棄獵具?;谶^。約一日至其常所獵處。見麋鹿數(shù)十頭。騰倚隨逐。若愧謝狀。所居僻陋。無見聞。而約宿習(xí)冥感。曉暢教理。念將離俗。而莫識所詣。忽值僧東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不復(fù)見。蓋神人云。年十二。至剡禮塔廟。究經(jīng)典。故東境謠曰。少達妙理婁居士。宋泰始四年。辭親剪落于上虞東山寺。時年十七。南林寺沙門慧靜一代僧望也。遂師事之。俄隨靜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養(yǎng)。年踰一紀。靜亡。盡心喪之禮。服除。乃辟谷餌松術(shù)以遁。 及齊之季竟陵王方鎮(zhèn)茲地。聞風(fēng)敬慕。時與智秀曇讖慧次。并召。約后至。臘又差晚。王竟延之上座。眾咸不悅。王曰。此人他日且將領(lǐng)袖釋門。諸公幸毋過。中書郎汝南周颙令剡。尤加禮。筑山茨鐘山之上。邀之。今號草堂寺。颙每見而嘆曰。山茨約至。清虛滿世。太宰文簡公褚淵。太尉文獻公王儉。莫不欽屬。淵嘗請講凈名勝鬘。儉亦請開法華大品。淵寢疾。夢胡僧告曰。菩薩當(dāng)至。項之約至。所苦遂愈。即請受五戒。給事中婁幼瑜族祖也。每見輒起。或謂此君從孫。何乃爾。瑜曰。菩薩出世。方師于天下。豈獨老夫致敬哉。旋里省覲。而二親亡喪。臨訣之馀。孺慕斯甚。于是宿留積歲。啟迪尤多。還都仍住草堂寺。隆昌中。太傅沈約。??赴外任。在郡以禪誦自娛。異香入室。猛獸馴階。每入金華山采桔。或游止赤松澗。而神光相屬。赤松有館。道士所居也。道士丁德靜者。為崇所病。雖使與善方術(shù)者俱。而崇益充斥。病益困。且暴亡。于是長山令徐伯超。議徙約為之主。曾未旬浹。而崇息病愈。后??臥。見二青衣女子。從澗出。禮悔云。夙障深重。報為水精。愿受歸戒。梁天監(jiān)初。沈位尚書仆射。疏請偕。許之。先是約已預(yù)言其然。及沈尹丹陽。蓋十一年矣。臨別之際。辭旨悽惋。俄而沈殂謝。十一年。始詔引見。十六年己亥四月八日。上從受菩薩戒于等覺殿。自爾入見別施漆榻。上先作禮。上未受戒之一夕。約夢自草堂至臺門。皆錦罽席路。己坐禪床。去地數(shù)丈。天人圍繞說法。由是得度弟子著箓者。四萬八千人。時有乾鵲升階。狀若聽受。至跋事。然后去。又有二孔雀。驅(qū)斥不去。詔聽上。徐行至壇。俛首而立。上曰此鳥必欲別受生耳。無何二鳥同日化。嘗燕居。睹野媼置書數(shù)卷于按而出。并植異樹于庭云。青廷樹。后七日有一叟。請所置書攜去。約初不視其何等書也。而樹則葉綠華紅。扶疏至今。且感鳥如翡翠。赤質(zhì)長尾。群棲林木中。大通四年。夢舊宅白壁朱門。赫然壯麗。因發(fā)愿造寺。詔號本生寺。大同元年九月六日?,F(xiàn)疾北首右脅而臥。神識恬愉。了無痛惱。謂弟子曰。疇昔之夜夢。若大眾幡華迎我而往者。我其逝矣。十六日。詔遣舍人徐儼參候。至夜五更時唱異香滿室者再。左右肅然。乃曰。夫生之有死。自然恒數(shù)。勤脩念慧。慎勿妄想。即合掌。如入禪定。壽八十有四。夏六十有三。天子悲慟。僚宰輟聽覽者。二旬有一。是月二十有九日。詔塔于獨龍山神僧寶志墓。左。 初約臥疾。見一翁。執(zhí)錫入至。是而寤。前日所見則志爾。又約所乘青牛。忽鳴吼墮淚。至葬之日。詔牽從部伍。吼淚至葬所不已。塔始建。有白鶴一雙。繞塔鳴唳。聲甚哀。詔王筠。文所樹碑。
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慧約。
字德素。
姓婁。
東陽烏場人也。
祖世蟬聯(lián)東南冠族。
有占其塋墓者云。
后世當(dāng)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焉。
母劉氏夢。
長人擎金像令吞之。
又見紫光繞身。
因而有孕。
便覺精神爽發(fā)思理明悟。
及載誕之日。
光香充滿身白如雪。
時俗因名為靈粲。
故風(fēng)鑒貞簡神志凝靜。
撫塵之歲有異凡童。
惟聚沙為佛塔。
疊石為高座。
七歲便求入學(xué)。
即誦孝經(jīng)論語。
乃至史傳披文見意。
宅南有果園。
鄰?fù)偛沙R詾榛肌?div id="7lxageg" class='inline' id='people_101727_1_23_comment'>
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
鄉(xiāng)土以蠶桑為業(yè)。
常懷悲惻。
由是不服縑纊。
季父憙畋獵化終不改。
常嘆曰。
飛走之類去人甚遠。
好生惡死此情何別。
乃絕膻腥。
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
夢赤衣使者。
手持矛戟謂曰。
汝終日殺生。
菩薩教化又不能止。
促來就死。
驚覺汗流。
詰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
約復(fù)至常所獵處。
見麋鹿數(shù)十頭。
騰倚隨之。
若有愧謝者。
所居僻左不嘗見寺。
世崇黃老未聞佛法。
而宿習(xí)冥感心存離俗。
忽值一僧訪以至教。
彼乃舉手東指云。
剡中佛事甚盛。
因乃不見。
方悟神人。
至年十二始游于剡。
遍禮塔廟肆意山川。
遠會素心多究經(jīng)典。
故東境謠曰。
少達妙理婁居士。
宋泰始四年。
于上虞東山寺辭親剪落。
時年十七。
事南林寺沙門慧靜。
靜于宋代僧望之首。
律行總持。
為特進顏延年司空何尚之所重。
又隨靜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養(yǎng)年踰一紀。
及靜之云亡。
盡心喪之禮。
服闋之后。
卻粒巖棲。
餌以松朮。
蠲疾延華深有成益。
齊竟陵王作鎮(zhèn)禹穴。
聞約風(fēng)德雅相嘆屬。
時有釋智秀曇纖慧次等。
并名重當(dāng)鋒同集王坐。
約既后至年夏未隆。
王便斂躬盡敬。
眾咸懷不悅之色。
王曰。
此上人方為釋門領(lǐng)袖。
豈今日而相待耶。
故其少為貴勝所崇也如此。
齊中書郎汝南周颙為剡令。
欽服道素側(cè)席加禮。
于鐘山雷次宗舊館造草堂寺。
亦號山茨。
屈知寺任。
此寺結(jié)宇山椒疏壤幽岫。
雖邑居非遠。
而蕭條物外。
既冥賞素誠。
便有終焉之托。
颙嘆曰。
山茨約主清虛滿世。
齊太宰文簡公褚淵。
太尉文憲公王儉。
佐命一期功高百代。
欽風(fēng)味道共弘法教。
淵嘗請講凈名勝鬘。
儉亦請開法花大品。
淵遇疾晝寢見胡僧云。
菩薩當(dāng)至。
尋有道人來者是也。
俄而約造焉。
遂豁然病愈。
即請受五戒。
齊給事中婁幼瑜。
少有學(xué)術(shù)。
約之族祖也。
每見輒趣為禮。
或問。
此乃君族下班。
何乃恭耶。
瑜曰。
菩薩出世方師于天下。
豈老夫敬致而已。
時人未喻此旨。
惟王文憲深以為然。
且約孝通冥感思歸遄返。
而二親喪亡。
并及臨訣。
孺慕嬰號不交人世。
積時停鄉(xiāng)以開慈道。
后還都又住草堂。
少傅沈約。
隆昌中外任。
攜與同行。
在郡惟以靜漠自娛。
禪誦為樂。
異香入室猛獸馴階。
常入金華山采桔。
或停赤松澗游止。
時逢宿火乍屬神光。
程異不思故略其事。
有道士丁德靜。
于館暴亡。
傳云。
山精所弊。
乃要大治祭酒居之。
妖猶充斥。
長山令徐伯超立議。
請約移居曾未浹旬。
而神魅弭息。
后晝臥見二青衣女子。
從澗水出禮悔云。
夙障深重墮此水精。
晝夜煩惱。
即求授戒。
自爾災(zāi)怪永絕。
及沈侯罷郡。
相攜出都。
還住本寺。
恭事勤肅禮敬彌隆。
文章往復(fù)相繼晷漏。
以沈詞藻之盛秀出當(dāng)時。
臨官蒞職。
必同居府舍。
率意往來。
未嘗以朱門蓬戶為隔。
齊建武中謂沈曰。
貧道昔為王褚二公供養(yǎng)。
遂居令仆之省。
檀越為之當(dāng)復(fù)入地矣。
天監(jiān)元年沈為尚書仆射。
啟敕請入省住。
十一年臨丹陽尹。
無何而嘆。
有憂生之嗟。
報曰。
檀越福報已盡。
貧道未得滅度詞旨悽然。
俄而沈殞。
故其預(yù)契未然皆此類也。
既而留心方等研精九部。
皆蘊匱胸襟陶鎣懷抱。
顯說弘通當(dāng)仁不讓。
劬勞汲引隆益群品。
皇帝斲彫文璞。
信無為道發(fā)菩提心。
搆重云殿。
以戒業(yè)精微功德淵廣。
既為萬善之本。
實亦眾行所先。
譬巨海百川之長。
若須彌群山之最。
三果四向緣此以成。
十力三明因茲而立。
帝乃博采經(jīng)教撰立戒品。
條草畢舉儀式具陳。
制造圓壇用明果極。
以為道資人弘理無虛授。
事藉躬親民信乃立。
且帝皇師臣大圣師友。
遂古以來斯道無墜。
農(nóng)軒周孔憲章仁義。
況理越天人之外。
義超名器之表。
以約德高人世道被幽冥。
允膺阇梨之尊。
屬當(dāng)智者之號。
逡巡退讓情在固執(zhí)。
慇勤勸請辭不獲命。
天監(jiān)十一年始敕引見。
事協(xié)心期道存目擊。
自爾去來禁省禮供優(yōu)給。
至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
天子發(fā)弘誓心受菩薩戒。
乃幸等覺殿。
降彫玉輦。
屈萬乘之尊。
申在三之敬。
暫屏袞服恭受田衣。
宣度凈儀曲躬誠肅。
于時日月貞華天地融朗。
大赦天下率土同慶。
自是入見別施漆榻。
上先作禮然后就坐。
皇儲以下爰至王姬。
道俗士庶咸希度脫。
弟子著籍者凡四萬八千人。
嘗授戒時有一乾鵲。
歷階而升。
狀若餐受。
至說戒畢然后飛騰。
又嘗述戒。
有二孔雀驅(qū)斥不去。
敕乃聽上。
徐行至壇俛頸聽法。
上曰。
此鳥必欲滅度別受馀果。
矜其至誠更為說法。
后數(shù)日二鳥無何同化。
又初授戒。
夜夢從草堂寺以綿罽席路。
直至臺門。
自坐禪床。
去地數(shù)丈。
天人圍繞為眾說法。
以事而詳。
等黃帝之夢往華胥。
同目連之神登兜率。
至人行止孰能議之。
而愛悅閑靜祥華虛室。
寺側(cè)依棲咸生慈道。
故使麇麚群于兕虎。
鳧鶩狎于鷹鹯。
飛走騰伏自相馴擾。
非夫仁澤潛化。
孰能如此者乎。
后靜居閑室忽有野媼。
赍書數(shù)卷置經(jīng)案上。
無言而出。
并持異樹自植于庭云。
青庭樹也。
約曰。
此書美也不我俟看。
如其惡也亦不勞視經(jīng)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退。
此樹葉綠花紅扶疏尚在。
又感異鳥。
身赤尾長形如翡翠。
相隨棲息出入樹間。
中大通四年夢見舊宅。
白壁朱門赫然壯麗。
仍發(fā)愿造寺。
詔乃號為本生焉。
大同一年又敕。
改所居竹山里。
為智者里。
縉云舊壤傳芳圖諜。
山川靈異擅奇函夏。
福地仙鄉(xiāng)此焉攸立。
而約飯餌松朮三十馀年。
布艾為衣過七十載。
鳴謙立操擅望當(dāng)時。
乃以大同元年八月。
使人伐門外樹枝曰。
輿駕當(dāng)來勿令妨路。
人未之測。
至九月六日現(xiàn)疾。
北首右脅而臥。
神識恬愉了無痛惱。
謂弟子曰。
我夢四部大眾幡花羅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
福報當(dāng)訖。
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儼參疾。
答云。
今夜當(dāng)去。
至五更二唱異香滿室左右肅然。
乃曰。
夫生有死自然恒數(shù)。
勤修念慧勿起亂想。
言畢合掌便入涅槃。
春秋八十有四。
六十三夏。
天子臨訣悲慟。
僚宰輟聽覽者二旬有一。
其月二十九日。
于獨龍山寶志墓左??之。
初約臥疾。
見一老公執(zhí)錫來入。
及遷化日。
諸僧咸卜寺之東巖。
帝乃改葬獨龍。
抑其前見之叟。
則志公相迎者乎。
又臨終夜所乘青牛忽然鳴吼淚下交流。
至葬日敕使?fàn)繌牟课榘l(fā)寺至山。
吼淚不息。
又建塔之始。
白鶴一雙繞墳鳴淚聲其哀婉。
葬后三日欻然永逝。
下敕豎碑墓左。
詔王筠為文。
神僧傳·卷第四
釋慧約。字德素。姓婁氏。東陽烏傷人也。祖世為東南仕族。有占其塋墓者云。后世當(dāng)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焉。母留氏夢長人擎金像令吞之。又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便覺精神爽發(fā)思理明悟。及載誕之日。光香充滿身白如雪。俗因名為靈粲。兒童時聚沙為佛塔。壘石為高座。七歲便求入學(xué)。即誦孝經(jīng)論語。乃至史傳披文見意。宅南有果園鄰?fù)偛沙R詾榛?。乃舍己所得空拳而返。鄉(xiāng)土以蠶桑為業(yè)。常懷悲惻。由是不服縑纊。季父喜畋臘化終不改。常嘆曰。飛走之類去人甚遠。好生惡死此情何別。乃絕膻腥。叔父遂避于他里恣行剿戮。夢赤衣使者手持矛戟。謂曰。汝終日殺生。菩薩教化又不能止。捉來就死。驚覺汗流。旦便毀諸獵具深改前咎。約復(fù)至常所獵處。見麋鹿數(shù)十頭騰倚隨船。若有愧謝者所居。僻左不嘗見寺忽值。一僧訪以至教彼乃。舉手東指云剡中。佛事甚盛因仍。不見方悟。神人至年。十二始游于剡遍禮。塔廟肆意。山川遠會。素心多究。經(jīng)典宋泰。始四年于上虞東山寺辭親剪落時年。十七事南。林寺沙門慧靜。隨靜住剡之梵居寺。服勤就養(yǎng)年踰一紀。及靜之亡。盡心喪之。禮服闋之。后卻粒巖棲餌以松朮。蠲疾延年深有成益。齊太宰文簡公褚淵。嘗請講凈名勝鬘。淵遇疾晝寢。見梵僧云。菩薩當(dāng)至。尋有道人來者是也。俄而約造焉。遂豁然病愈。即請受五戒。齊給事中婁幼瑜少有學(xué)術(shù)。約之族祖也。每見輒起為禮?;騿枴4四司逑掳?。何乃恭耶。瑜曰。菩薩出世方師于天下。豈老夫致敬而已。時人未喻此旨。惟王文憲深以為然。后還都又住草堂。少傅沈約。隆昌中外任攜與同行在郡。惟以靜漠自娛禪誦為樂。異香入室猛獸馴階。常入金華山采結(jié)?;蛲3嗨蓾尽S械朗慷〉蚂o。于館暴亡。傳云。山精所斃。乃要大治祭酒居之。妖猶充斥。長山令徐伯超立議請約移居。曾未浹旬而神魅弭息。后晝臥見二青衣女子從澗水出。禮悔云。夙障深重。墮此水精。晝夜煩惱。即授以歸戒。自爾災(zāi)怪永絕。天監(jiān)十八年己亥四月八日。天子發(fā)弘誓心受菩薩戒。乃幸等覺殿?;蕛σ严码贾恋浪资渴?。咸希度脫。弟子著錄者凡四萬八千人。嘗受戒時。有一乾鵲歷階而升。狀若餐受。至說戒畢然后飛騰。又嘗述戒有二孔雀。驅(qū)斥不去。敕乃聽上。徐行至壇俛頸聽法。上曰。此鳥必欲滅度別受馀果。矜其至誠更為說法。無何二鳥同化。后靜居閑室。忽有野媼赍書數(shù)卷置經(jīng)案上。無言而出。并持異樹自植于庭云。青庭樹也。約曰。此書美也不俟看之。如其惡也亦不勞視。經(jīng)七日又見一叟請書而退。此樹葉綠花紅扶疏尚在。又感異鳥身赤尾長形如翡翠。相隨棲息出入樹間。大通四年夢見舊宅白壁朱門赫然壯麗。仍發(fā)愿造寺。詔乃號為本生焉。又敕改所居竹山里為智者里。大同元年八月使人伐門外樹枝曰。輿駕當(dāng)來勿令妨路。人未之測。至九月六日現(xiàn)疾北首右脅而臥。神識恬愉了無痛惱。謂弟子曰。我夢四部大眾幡花羅列空中迎我凌云而去。福報當(dāng)訖。至十六日敕遣舍人徐儼參疾。答曰。今夜當(dāng)去。至五更二唱。異香滿室。左右肅然。乃曰。夫生有死自然恒數(shù)。勤修念慧勿起亂想。言畢合掌便入涅槃。春秋八十有四。六十三夏。初臥疾時。見一老公執(zhí)錫來入。及遷化日諸僧咸卜寺之東巖。帝乃改葬獨龍。抑其前見之叟則志公相迎者乎。又臨終夜所乘青牛。忽然鳴吼淚下交流。至葬日敕使?fàn)繌牟课?。發(fā)寺至山吼淚不息。又建塔之始白鶴一雙。繞墳鳴淚聲甚哀惋。葬后三日欻然永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