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寶嚴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10 首
潤色金文數十函,清涼甘露洗塵凡。
修行不作伊蘭計,只愿三千盡寶嚴。
蔚蔚山間松,泠泠山下泉。
相遇復一時,小別已三年。
松色愈深翠,泉意自潺湲。
惟余不如昔,正憂世事煎。
安得散萬慮,卷收歸自然。
童顏替癯貌,綠發(fā)換圓(豫章本作華)顛。
因召杏壇叟,去拍洪崖肩。
碧眼傳來浪得名,老盧持去更喧爭。
寶嚴自有新磨衲,不動煙塵度四生。
身槁如柴,眼明如電。
衡鑒臺嶺,品藻山外之宗。
揮呵悟門,不墮文字之相。
以訥為辯,以戒為礙。
橫拈麈尾雨花傾,萬象森羅俱鼎沸。
閫相招惟重,邦人望亦濃。
欲開新象教,應掃舊狐蹤。
煙水浮瓶錫,云山應鼓鐘。
寶嚴初變土,遙想雨花重。
寶嚴紀行 金末元初 · 元好問
陰崖轉清深,秋老木堅瘦。
城居望已遠,步覺脫氛垢。
寶嚴夙所愛,丈室方再叩。
曛黑才入門,徑就石泉漱。
遙遙金門寺,寶焰巖竇
我豈無盡公,昔見今乃又。
同來二三子,寢飯故相就。
況有杜紫微,琴筑終雅奏。
曈曈上初日,深樾炯穿漏。
逶迤陟西巘,萬景若迎候。
絕壁三面開,仰看勞引脰。
兩山老突兀,屹立柱圓覆。
諸峰出頭角,隨起隨偃仆。
不可無煙霞,朝暮為先后。
橫亙連巨鰲,飛墮集靈鷲。
九華與奇巧,五老失渾厚。
想當位置初,遂欲雄宇宙。
太行有谼谷,勝絕無出右。
大似塵外人,眉宇見高秀。
哀湍下絕壑,電激龍怒斗。
崩奔翻雪窖,瑩滑瀉瓊甃。
窮源得懸流,偉觀駭初遘。
仙人寶樓閣,白雨散檐溜。
天孫拂機絲,素錦絢清晝。
永懷登高賦,意匠(一作頗)困馳驟。
窘于游暴秦,百說不一售。
林間太古石,稍復抔飲舊。
已約銘洼尊,細鑿留篆籀。
茲山緣未了,僧夏容宿留。
終當丐馀年,奇探盡云岫。
均章名圭,號中陽老人。生元盛時,年未四十,棄官歸虞山之下,慕丹術,尤邃于醫(yī)。所著有《泰定養(yǎng)生主論》等書。年馀九十而卒,見吳思庵跋。
扁舟昆湖去,憶向虞山還。
當時迫日暮,未得窮躋攀。
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刪。
安知六載后,依然見茲山。
諒無愚公愚,賴有頑仙頑。
頑仙隱居處,深林置柴關。
丹灶火常伏,藥闌苗載芟。
高情付縑素,丹青色斑斑。
茲山臥平野,隱然不成環(huán)。
逶迤亦甚遠,攢蹙何其慳。
只尺見百里,群峰互垂鬟。
飛鳥歸易沒,浮云出偏閒。
拂水最奇麗,空巖故漩澴。
天風或稍定,石壁仍潺潺。
仙宮對佛寺,妙境非人寰。
獨憐仲雍墓,誰為剪榛菅。
短棹載書卷,浩歌水云間。
彷佛歸庵翁,往來寶嚴灣。
竊祿本無補,乞身亦多艱。
臥游畢舊愿,坐嘯開塵顏。
陳簡亭塞上授經圖二首 其二 (甲辰)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階除草綠故依然,結夏心期孰與傳。
著個寶嚴居士榻,涼棚聽雨又三年。
⑴ 秀峰書院孫春臺方伯昔嘗借寓,屬予書「結夏」二字于此。
饑不可粟寒難襦,故紙拋棄如殘芻(余前以避亂移家,書籍多散失。)
歸談家乘忽失喜,墨林一脈春回枯。
寶嚴居士(從兄自號。)昔嗜古,雅抱直欲儕倪迂。
梵門橋畔窺清閟,一龕怪發(fā)光奪矑。
是時海宇正清宴,士夫多暇工編摹。
擲盡青蚨化魚粉,舉俗大笑詅癡符。
大謝西堂旋凋索,小阮南道重追逋。
姑存十一寧足嘆,抱此殘缺猶堪儒。
吾宗豈無讀書種,槐忙杏鬧誇家駒。
繄余少亦攻帖括,投老牛馬疲饑驅。
追懷失計恨靡極,萬事迸入飆輪徂。
東南自古盛文史,到處兵燹悲淪蕪。
嬴秦馀焰此再劫,一篝火起鳴妖狐。
蘭臺石室尚遭燬(謂揚州、金山御藏《四庫全書》。),而況長物徒區(qū)區(qū)。
癡叔潦倒望來裔,鯫論奚敢流荒誣。
兀守青氈倘倖免,焚身略勝多財愚。
不見甬東天一閣,書城鉅觀海內無。
鯨濤鱷浪攫不去,此中倘有神明扶。
或者清河書畫舫(貝姓郡名清河,故借用之。),長留天地光門櫨。
作歌至此百端集,城角助我聲烏烏。
⑴ 今春游寧波,得觀范氏庋藏之富。「書城鉅觀,海內一家」,系純皇御賜楹帖也。往歲??夷陷城,閣獨無恙。
講寺通蟬巷,塵喧對寶嚴
店娘倚柜坐疏簾。
遞得一封香冷,入手夏無炎。

糯少人難醉,唇滋乳薦甜。
輕煙軟露不勝銜。
過了河橋,看了蕺山尖。
化了雪霜肌也,骨剩掌中簽。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