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統(tǒng)將對(duì)詩(shī)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西漢
  • 漢武帝
  • 函荾荴以俟風(fēng)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 李夫人賦
東漢
東漢末
  • 繁欽
  • 從景炎而猗靡,粲綿邈以繽紛。 弭愁賦
  • 浸朝露之清液,曜華采之猗猗。 柳賦
晉初
  • 成公綏
  • 藉皋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 嘯賦
西晉
  • 潘岳
  • 較面朝之煥炳,次后庭之猗靡。 西征賦
  • 左思
  • 見(jiàn)綠竹猗猗,則知衛(wèi)地淇澳之產(chǎn); 三都賦序
  • 迎隆冬而不凋,常曄曄以猗猗。 蜀都賦
  • 陸云
  • 旌旆翻其猗靡,驚熛因而嬗娟。 南征賦
曹魏
  • 曹植
  • 揚(yáng)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洛神賦
盛唐
  • 孫逖
  • 映錦屏以猗猗。增繡戶之煥煥。 簾賦
  • 潘炎
  • 且合符于圖牒。宜入頌于猗那。 漳河赤鯉賦
  • 李德裕
  • 豈獨(dú)琴感猗蘭之曉。詩(shī)嗟蕙草之殘。 二芳叢賦
北宋
  • 吳淑
  • 又若詩(shī)稱猗彼,易著其亡。 桑賦
  • 蔡襄
  • 惟圣睿之覯逢,俾業(yè)履之猗昌,奚仕虞而弭廢,由自戎而虜亡。 士伸知己賦
南宋
  • 金義貞
  • 當(dāng)春日之載陽(yáng),華葳蕤而猗曄。 荊樹(shù)賦
  • 趙昱
  • 山之中兮幽幽,蘭之生兮猗猗。 幽蘭在空谷
  • 金孝元
  • 藹上下之同流,恰好處之猗那。 陋巷琴賦
  • 吳兆騫
  • 秋徑夕兮猗靡,寒塘靜兮蕭朗。 竹賦
  • 陳維崧
  • 亦復(fù)出瓊鋪而掩冉,入金谷以猗儺。 半繭園賦
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