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
晉初
- 成公綏
- 歷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晉之南鄉(xiāng)。 大河賦
西晉
- 江統(tǒng)
- 登彼函谷,爰覽丘陵,地險(xiǎn)逶迤,山岡相承,深壑累降,修嶺重升,下杳冥而幽曖,上穹崇而高興,帶以河洛,重以崤阻,經(jīng)略封畿,因固設(shè)險(xiǎn),異服則呵,奇言必?fù)?,遏奸宄于未芽,殿邪偽于萌漸,及文仲之斯廢,乃違仁而受貶,圣王制典,蓋以防淫,萬里順軌,疆場(chǎng)不侵,撫四夷而守境,豈恃阻于高岑? 函谷關(guān)賦
曹魏
- 曹植
- 踐南畿之末境,超引領(lǐng)之徘徊。 九愁賦
南梁
- 蕭衍
- 過恒發(fā)于外塵,累必由于前境。 凈業(yè)賦
- 蕭綱
- 心溶溶于玄境,意飄飄于白云。 玄虛公子賦
- 蕭繹
- 若夫子瑜設(shè)險(xiǎn)之記,閻遨游涌之地,既下車而踐境,早詢求于方志。 玄覽賦
西梁
- 蕭察
- 窮浙右之標(biāo)絕,極宇中之勝境。 游七山寺賦
北周
- 釋慧命
- 彼此異而相入,紅紫分而交映,法無定于心境,人靡隔于凡圣,物不滯于自他。 詳玄賦
初唐
武周
唐
中唐
后周
北宋
- 宋太宗
- 莫不魔緣恐怖,鐵鼓威聲,覺閻浮之愛境,達(dá)幽闇之無明。 御制佛賦 其二
- 吳淑
- 祓管仲于齊境,隨王莽于宣室。 火賦
- 夏竦
- 式齊離坎之象,自合陰陽之境。 政猶水火賦
- 穆天子以八駿西巡,賓于上真,宴瑤池之勝境,當(dāng)甲子之良辰。 穆天子宴王母于瑤池賦
- 春水白兮瑤草芳,黯離愁于絕境。 穆天子宴王母于瑤池賦
- 胡宿
- 自存淵默之境,不在彰聞之地。 顏?zhàn)硬毁E過賦
- 宋祁
- 矧梧楸之脆根兮,與蒲柳之殘境。 歲云秋賦
- 然則候人在境,司空視涂,著以成法,乂夫永圖。 水涸成梁賦
- 張商英
- 此乃不離圣境,有十二區(qū)之大寺,乃號(hào)百處之名藍(lán)。 清涼山賦
- 周邦彥
- 而此汴都,禹畫為豫,周封鄭地,觜觿臨而上直,實(shí)沈分以為次,惟蓬澤之故境,昔合縻之所至。 汴都賦
- 李廌
- 乃封郵之徼境,惟奔命之靡遑。 武當(dāng)山賦
- 邢居實(shí)
- 群山崴嵬而造天兮,踐羊氏之北境。 南征賦
宋
- 程俱
- 則江之兩厓,相為二城,鎮(zhèn)威武之右境,遏淮南之寇兵,實(shí)用武者之所憑。 后松江賦
- 李曾伯
- 又聞暮雨滕閣,西風(fēng)楚樓,鸚鵡黃鶴之境,鳳凰白鷺之洲,可以回翔,可以棲止。 聞雁賦
北宋末
- 周紫芝
- 付浮生于夢(mèng)境,倏萬化之掃空。 感士不遇后賦
南宋
- 陸游
- 新鼻觀之異境,散天葩之奇芬,既卷舒而縹緲,復(fù)聚散而輪囷。 焚香賦
明
- 李承召
- 吾聞清州之境,椒水之里。 椒水賦
- 李荇
- 卒歸盡于二境。惟彼芒碭之間。 蠻觸
- 申光漢
- 期持蔗以倒啖,企予及乎佳境。 為善最樂賦